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机制构建
2015-01-15罗嵋
罗嵋
〔摘要〕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宗旨,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从传统印刷技艺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也从有目的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获得。因此,构建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机制将围绕“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而展开,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将保证工作室教学的优质运转。
〔关键词〕印刷媒体工作室教学机制
印刷媒体设计这个名词产生于平面设计教育与广告传播学结合的信息化时代,指通过报纸、杂志、书籍、邮递广告等印刷品进行信息传播的设计,体现了当前平面设计专业兼具的广告传播特征。西方的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为国内设计院校所认识并广泛推崇后,它所带来的全新教育理念,以及创造真实工作场景的具体行为模式,为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先导及实践依据。
英国是最早探索设计教育的国家之一,工作室制的教育理念在英国艺术设计院校中有着深厚的传统。一般说来,学校的平面工作室(Graphic Studio)主要任务便是学习和研究印刷媒体技术,而印刷工作坊(Print Workshop),是从属于平面工作室的技能作坊。英国的平面设计院校非常关注对学生印刷技能、手工创造技能的训练,在对传统技术的沿袭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英国平面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正是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一、以“过程”教学为目标
国内教育背景下,通常根据“成果”评判教与学的效果。一件设计作品是否适合展出,能否参赛获奖,已经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学生能力的普遍标准。当然,用成果测量教学效果有其客观的一面,但是,学生的能力并不只体现在一件作品上,越来越多的设计教育家开始认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欧美国家的艺术设计院校对设计过程的关注远远高于对设计结果的关注,然而,仅靠教师与学生的短暂交流去了解学生的工作状态和思维变化带有太多的主观性。于是从学生个体出发有了对Sketchbook(作品集、报告书)的重视。这些带有大量手绘图画和文字、不同照片和纸张、用拼贴方式完成的一大本记录学生学习、创作状态的汇报书,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对主题的思考、考察、研究,以及对其中某个观点的强调和评论,它已经成为国外教师反射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汇报书带有明显的平面设计特征,非常适于印刷媒体专业的学生,通过所学的平面元素、编排技法和印刷实验技能制作这样一本报告书,来表现自己学习、创作思维变化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设计作品。
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为了培养具有平面媒体专业技能和富有创造力的人,对教学“过程”的重视,表现了对学生技能获得情况,以及创造性思维变化状态的关注。有些学生对设计原理有深入钻研的能力,有的则是对设计细节追求入微,有的擅长反思与评判,有的则对印刷工艺有天生的敏感,通过“过程”教学,得到的结果必然是综合的、客观的。在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实施“过程”教学的具体模式是:一方面,学生以类似Sketchbook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课程学习、创作过程中的实验、研究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注意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讨论环节,及时补充疏漏的地方,并引导学生的多元思维,科学思维。当然,对教学过程的关注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探索,只要我们确定这个目标,一切方法策略都围绕“过程”而展开,必将改变长久以来重结果的教育弊端。
二、广泛开展“实验”教学
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区别于其它工作室的特色之一,是想建造一个手工印刷的真实工作空间。动辄代价昂贵的大型印刷机器进入学校课堂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方面的技能需要在校外合作单位或实训基地完成,学校工作室教学首先要抓住传统手工印刷技术对学生专业技艺和原创能力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实验性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促成。
印刷媒体设计从诞生之日就和印刷、纸张、工具有着亲密联系,因此加大手工印刷设施的投入至关重要,同时,需要聘请更多的优秀技师进入工作室,指导学生印刷技术。在这里,学生穿着同样的工作服,与技师、导师一起借助机器设备进行手工操作和实验,学习和研究手工印刷和装订的种种方法,实验并创造着图形、字体、版式、肌理与印刷技术相结合带来的独特视觉效果。
最为寻常的复印机是一种便于操作的印刷工具,以它为例,伦敦坎伯威尔艺术学院的一次主题为“World Record Attempt”的平面设计实践颇为有趣,参与者包括6组学生和若干教师,每组选取一个文字,通过复印机去试验文字逐步放大倍数的过程,在一个超大空间中按字的大小依次摆放,字旁边标注出放大后的字号。由于复印机幅面的限制,文字放大到后来,只能不断对字体的局部再放大,再由若干局部拼成那个完整的文字,不断地重复,无穷尽地放大,几乎令人厌烦了,这时导师让大家停下来,并要求大家按照倍数关系,以及自己需要的字号规律,从每个组合字中抽取出同样大小的一张纸来,用不同的装订方法使之成为一本书。这本初具规模的书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复印机使文字局部不可避免地出现像素和锯齿形,大小文字对比产生的强烈视觉效果非常令人惊叹。之后,所有的参与者围着作品开始了关于文字和书籍的激烈讨论……这是英国设计院校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的一个常见片段,师生共同感受着工作、实验的乐趣。
实验方法不只针对手工实践,把“实验”教学引入课堂至关重要。笔者参加过英国的一次信息图形课,与曾经接触过的国内教学不同,它不是从讲述理论概念和绘制符号开始,而是众多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通过行为的艺术展开研究。每个学生拿出预先准备的10件生活物品,无数的小物品汇集在一起本来杂乱无章,根据导师的指令进行分类后就有了规律。实验要求是物品被组合成视觉美观的图形,能从特定角度显示出这个规律。由于各种分类法得到的物件数量不同,学生们为了用最完美的图形摆放而来回奔移,于是在一块大大的空地上,诸多小杂件组成的大大米字形、圈形或者放射状线形依次出现,有点创作麦田怪圈的感觉。经过无数次分类,产生出不同的逻辑意义和视觉效果,学生再用摄影和文字详细记录下这个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原本简单的事物经过信息化的处理变得更有意义,这个方法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上远远超过普通的授课方式。
由此可见,当平面设计开始依赖电脑和数字技术,出现千篇一律的视觉形象时,印刷媒体工作室应当保持自身的特性,创造一切条件使学生领悟与印刷、纸张的亲密关系,并且用各种方法从实验中获得创造性思维的飞跃。在这个工作空间,不是亦步亦趋地学习技术,而是共同实验、创造出新的设计。
三、建立“数据化”教学评估体系
最后,一个“数据化”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将保证印刷媒体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点上,我们完全可以用“拿来主义”对待英国的教学评估体系。笔者参与过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一次期末教学评估,100多个学生,每个教师每天只评6个学生,持续时间为1周。与国内艺术专业评估时教师拥有太多主观决断权不同,英国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估时,依据一张学术评估反馈表“Assessment Feedback Sheet”,它包括知识理解力、认知能力和知识转换能力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为5个等级,每10分是一个进阶,每一个进阶都详细描述了需达到的标准。教师根据这个数据化的标准,仔细填写每个项目中学生得分的理由,如此一来,教师个人主观性得到控制,取而代之以科学合理的结论。英国艺术设计教育一直遵循着这种“数据化”的评估体系,官方的教育质量监督部门和学校、教师、学生一起来规范这个教学法则,使设计教育得以优质运转。
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将保证工作室教学的有序进行,也将保证教学中的公平公正。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的整个教学进阶,从印刷工艺的学习,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再到创造思维的产生,都是从无到有逐渐量化的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化”教学评估体系,把所有的教学知识点、学生能力获得情况以数据化的形式规范下来,并且根据社会需要适时调整,这将成为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可持续运行的法宝。
终上所述,印刷媒体工作室的构建体现了广告传播时代平面设计教学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美好意愿,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兼具印刷专业技能和创造力的专门设计人才,在工作室中继承并保留手工印刷的传统成为其显著的特征。实践证明,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大多是在与印刷、纸张、工具的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因此,构建印刷媒体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机制,应当围绕“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而展开,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将保证它的有机持续发展。(责任编辑: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