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乐文化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15-01-15金蕾
金蕾
〔摘要〕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方言承载着福州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福州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积极探索适合少年儿童学习和应用福州方言的路子,挖掘本土资源开展适宜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关键词〕福州儿童方言歌谣本土音乐文化儿童音乐教育
所谓福州语,就是福州方言。福州方言是福州语歌曲的根本所在,是福州语歌曲之所以成为福州语歌曲的最本质的文化根基。故乡情结是一种泥土芬芳的乡土文化,福州语歌曲深深地兼容着这种文化。我们提倡“用自己的乡音歌唱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歌唱福州的文化、美丽的山水、人情风物”。“唱响乡音,唱出乡情,福州语是每一位海内外福州乡亲心灵深处的感情纽带,”“用福州语创作我们的歌曲。以这种共同的语言,凝聚、汇集乡音乡情乡缘。”
童谣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是浸润心灵的鸡汤,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福州儿童方言歌谣短小韵美、易于传唱,深受孩子的喜爱。在强调传统音乐学习的今天,福州方言歌谣无疑成为福州小学生母语音乐学习的首选。少年儿童是传承、传播和创造福州文化的重要力量。有利于培养儿童爱乡恋土的情结,福州乡土文化是福州文化的根之所在。
一、福州本土音乐素材和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有效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关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学中,可以把福州语童谣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亲切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喜爱的童谣歌曲中去接受儿童方言歌谣。
福州语童谣是极富音乐性的民间歌谣,它有着鲜明的节奏、富有方言特色的韵律,并且音色多变,加上充满韵味的歌词和充满童趣的内容,构成其特有的天然的音乐美感。
老一辈人对民间音乐的掌握要比后辈人多,感受也要比后辈人深。如果能把他们儿时传唱的本土童谣进行整理,也将是一笔很好的音乐素材。老人们兴趣盎然地唱起印刻在脑海中的福州民间音乐,对富有趣味性的歌谣进行了整理。整理适合小学生的本土音乐作品,如:趣味性足、流传度广并且琅琅上口的优秀作品《一粒橄榄》、《真鸟仔》,福州歌谣《月光光》“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江塘,黄塘水深难得渡,娘子摊船来接郎……”,歌词生动形象地为儿童展开了一幅画面,这对于儿童的想象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它是福州血缘和地缘存在的载体地域特色明显,节奏固定,朗朗上口还极有韵味。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如:《逛福州》、《拢拢谷》、《猫仔仔》、《瓶瓶塞》……
福州儿童方言歌谣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表现福州的地方名胜、民俗风情,所以,其中承载着大量福州的风土民俗文化。有福州的标志物:榕树;有福州的山川名胜:白塔、乌塔、鼓山、闽江、乌龙江、三坊七巷、名人故里等;有福州的饮食:茉莉花、青橄榄、太平面、福建老(酒)、鱼丸、扁肉燕、鼎边糊、光饼等;有闽剧、评话、十番音乐等;还有寿山石等。歌曲《扒龙船》、《龙舟竞渡》描写了五月端午福州扒龙船的风俗,对从初一到初四为过节做准备,到初五扒龙船场面的刻画,真是绘声绘色,形象生动。歌曲《金厝边银乡里》、《莫生气》、等描写福州人看重邻里关系,和睦相处的风俗。歌中唱到“千金无拆好厝边,邻里和睦就是仙”,“宰相腹佬会撑船”,“千金难买好朋友”。由于历史上福州人或横渡台湾海峡或远走东南亚谋生,与这些地方有割不断血脉情缘,所以,福州儿童方言歌谣也描写对台湾同胞和海外游子的思念或海外游子的思乡,如《家人总要见一面》、《八月十五月光光》、《老家》等。
二、保持民间音乐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培养儿童的乡音乡韵
1、内容浅显:选择语意不深,能为幼儿所理解的童谣。由于年幼的儿童生活经验缺乏,掌握的知识和词汇不多,对复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一般的规律性缺乏概括能力,所以福州语童谣的内容要求很浅显。如童谣《真鸟仔》:真鸟仔,啄菠菠,三岁阿儿(小孩)会唱歌。/不是爸奶(妈)教奴唱,是奴腹佬(肚子)通隆歌(聪明)。该童谣从孩子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表达了幼儿对自己歌唱能力的自信,简单易懂。
2、旋律、歌词改编。有的本土音乐虽然在旋律上优美动听、节奏感强,但题材上不够贴近幼儿生活,歌词比较复杂。如针对原编的《十二月采茶》,我们就将这首歌的旋律和《拍手歌》进行了结合。改编后的歌词更贴近幼儿生活,结构上也比较完整,更富艺术表现力了。另外,还有一些福州童谣咬字拗口,不便于儿童发音,我们也寻找出合适的歌词来替代。
本土音乐在旋律上常使用倚音、滑音、颤音以及十六分音、三十二分音等,因此将这类型的音乐简化成小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学会的音型和节奏,如《闽江排捎号》篇幅冗长,分为拉锚、起锚、挂桨、摇橹、排捎等篇幅,我们节选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删除了转调和第二段的歌曲、歌词等部分。
3、感受福州方言歌谣的韵味
福州方言歌谣无论在词、曲、演唱、表演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音乐内涵,因此福州方言歌谣学习要与音乐学习相结合,不能脱离音乐本体。以福州童谣歌曲《真鸟仔》为例:
看似一首简短福州童谣儿歌,其节奏就包含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在学生朗读方言歌词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学过的音乐节奏辅助歌词的朗读,又通过歌词的语言节奏复习巩固学过的节奏;还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感受方言歌谣的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是紧密联系的,明白音乐来源于生活。
福州方言歌谣通常带有浓厚的福州地方特色,形式简短,音节和谐、吟唱起来朗朗上口。题材包含了游戏歌、知识歌、感情歌,节日歌、摇篮曲、叫卖调等。其中有许多是立意高尚、格调健康的。以两首“摇篮曲“题材为例,同样是母亲在哄小孩子睡觉时唱的催眠曲,格调就有高低之分。
(一)《睏眠眠》
噢噢噜,爱睏噜,
爱睏眠眠噜。
贼公贼婆赶赶去,
眠公眠婆赶赶来,
噢噢噜,爱睏噜。
《睏眠眠》这首摇篮曲意思十分简单:妈妈哄孩子睡觉,希望小宝宝睡的香。学生学唱这首歌谣时,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二)《不惊》
天灵灵,地灵灵,
收惊娘娘第一灵。
乞猫惊,乞鸡惊,
乞墙惊,乞壁惊。
我弟都不惊。
《不惊》这首摇篮曲,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所表现的母爱自私、狭隘,不利于孩子的品德成长。
同样的题材,前面一首比后面一首更适合给孩子吟唱。因此老师在进行方言歌谣教学时,必须对众多的歌谣进行选择,取其精华,用真善美的内容来感染学生。
4、深入挖掘歌谣的内涵
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福州方言歌谣,具有独特音调风格和语言特点,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福州方言歌谣的特点,挖掘出最具特色的部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体验、表现,让学生真正感受家乡歌谣的的独特魅力。以《搓米时歌》教学片断为例:
搓米时其搓搓,
依奶疼依哥,
依哥讨依嫂,
依弟单身哥。
依嫂带身喜(怀孕),
罢奶(父母)齐欢喜。
伲仔(孩子)段(掉)桶下,
依哥做郎罢(父亲)。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生……)
师:对了,“搓”、“哥”、“嫂”、“喜”、“下”、“罢”,福州方言念这些字有压韵,请同学们用方言读一读。
师:福州方言歌谣很讲究歌词的押韵,吟唱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人们的喜爱。
5.歌唱形式
很多福州语童谣都适合歌唱,或者说很多童谣原本就有旋律搭配表现,只是由于流传时间久远,旋律没有得以保留。为了让童谣的表现更具旋律感,我们可以采用为童谣谱曲的方式,将福州语童谣用旋律唱起来,以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如《真鸟仔》:
真鸟仔-啄坡坡-,
三岁.孩儿.吓唱歌-
不是.爸奶.教奴.唱-
是奴.腹老.通通歌-
通通歌-哎.哎伊.呀哎-
这是在福州地区广为流传的“真鸟仔”童谣之一,通俗易懂,押韵和谐,用福州话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笔者将它配上旋律歌唱,使其情绪更加生动,进而丰富了这首童谣的表现形式。
6、表演形式
福州语童谣富含韵律和节奏,所以适合一边念诵唱一边用动作表现,这种带表演的律动方式,是对福州童谣更为生动的展示,它可以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增强节奏感,还有利于歌词的记忆。如《桔仔圆圆》:桔仔圆圆,灶君做年。尾梨(荸荠)尖尖,灶君上天。老师边唱边用手势做圆或尖状,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并说唱,和老师一起完成教唱,有效培养了音乐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福州本土民间幼儿音乐教材的挖掘和运用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体验,一种艺术审美后愉悦心情的自我流露和相互交流。福州本土音乐运用于幼儿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福州童谣中诸多音乐元素的作用,让孩子们在福州童谣的滋养下,感受方言的魅力,培养福州的乡韵,使乡土情结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徐皖闽.论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105-110
[2]龚妮丽.本土音乐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定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107-110
[3]张应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本土音乐教育的系统性研究[J].艺术探索,2008,06:102-106+167
[4]苏前忠、张维刚.论中小学强化本土音乐教育的必要性[J].江西教育科研,2007,0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