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头下的湖湘文化精神

2015-01-15汪苏

艺海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尚武精神湖湘革命

汪苏

〔摘要〕《电影《辛亥元勋》截取武昌起义领导者蒋翊武先生在大革命前夕的一段传奇经历,塑造了一批近代湖湘革命先驱者的英雄群像,展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即敢为天下先的尚武精神,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经世致用的儒家精神,谱写了一曲湖湘文化的颂歌。

〔关键词〕湖湘文化电影辛亥元勋蒋翊武

根据历史学者周星林《蒋翊武评传》改编的电影《辛亥元勋》不日将登录银幕以飨观众,这部充满湖湘文化特色的大剧动人心弦、大气磅礴。电影截取了武昌起义的领导者,湖南常德籍革命家蒋翊武先生在大革命前夕的一段传奇历程,塑造了一批近代湖湘革命先驱者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群像,真实地再现了湘西北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将带给观众空前的精神震撼和视觉盛宴。笔者有幸观赏了该剧并拜读了全部剧本,深深地感受了该剧浓郁的湖湘文化特点,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对湖湘文化精神的大礼赞!

首先,《辛亥元勋》中反映的湖湘文化精神是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尚武精神。尚武精神,可以说是近代湖湘文化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鲜亮特色。关于湖湘文化的尚武,可以上溯到屈原的《国殇》乃至更早,是以崇尚武力,保家卫国为中心的爱国英雄主义,充满着斗志昂扬的乐观进取精神。传至近代,湖湘革命家对尚武精神赋予了更具方法论的实践意义。他们继承了尚武精神中的爱国、悲愤,但过滤掉了其中关于个人情感中怀才不遇的哀伤成分,以具有集体意识的反叛展现在社会人生的大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赴汤蹈火的湖湘革命家。《辛亥元勋》中就用一批湖湘文化革命先烈的群体形象来展现这种地域集体意识的湖湘尚武精神。片中宋教仁、蒋翊武、黄兴、马福益、黄贞元、刘复基……这些不同面孔不同职业的革命家,都拥有湖湘革命家特有的文化魅力。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们都年轻有为,乐观自信;他们都拥有远大的抱负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理念。而电影中主人公蒋翊武就是湖湘青年革命家的典范,是湖湘大文化精神和鲜活个人性格的完美结合。影片中的蒋翊武青年才俊,少言寡语,雷厉风行,对于理想的坚定使他在晚清封建铁幕下展现出从容和镇定自若。在发动新军组织暴力革命时表现出特有的执着和奋不顾身,这位革命领袖身上散发出的特有的湖湘文化精神与当时其他地域知识分子普遍文弱的文化特征完全不同。湖湘文化既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入世的文化精髓,又具备强烈的独立性,这其中,强调创新、实践,侧重组织性和爆发力的尚武精神是湖湘革命先驱的最明显特征。这一精神气质彻底改变了封建士阶层赢弱务虚的精神面貌,把知识分子从虚头晃脑,空谈理学的禁宫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社会现实更广阔的领域中去,实现了近代中国思想层面的最早觉醒,成为割除旧痹的最先决条件。在影片中,蒋翊武从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中传播反清思想开始,到组织刺杀暴动、再到创办文学社,在新军中创建和组织革命力量的历程,就是湖湘文化这种尚武精神在社会生活层面实践的过程,也是以蒋翊武为代表的湖湘革命先驱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的写照。在尚武精神的根基上,敢为天下先的锐意进取,则使得湖湘文化成为引领历史潮流的根本。敢为天下先,强调率先领先,勇立潮头,与时俱进而走在时代前列,敢做时代先锋,高扬大无畏精神气概的创新品格。这使得湖湘文化精神具备了先进性和时效性,是对封建社会固步自封的强烈反叛。在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的引领下,影片中以蒋翊武为代表的湖湘知识分子从容不迫、奔走相告、笑傲江湖,在大迫害的黑色社会环境下展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具有浪漫的人生态度。

其次,湖湘文化是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的文化。这一点从剧情的选取上能够得到集中的体现。纵观蒋翊武戎马一生,个人感觉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时刻,莫过于就义赴死一幕。当时,蒋翊武因讨袁失败,被袁世凯的亲信广西军阀逮捕,被押赴桂林丽泽门外行刑时,士兵环立,围观者无数。蒋翊武端坐在大红毡上,向观众宣讲革命,听众动容,有些为之痛哭。行刑士兵凝神静听,迟迟不肯开枪。领头的排长见状,担心有变,突然从背后向蒋开枪。后湖北革命党人温楚绗回忆说:蒋翊武“从容就义,无半点乞怜,尤令人肃然起敬”。可以说,舍生取义是最突出一个革命党人在坚守与弘扬信念的过程中最为闪亮的一刻,蒋翊武的生命和对理想的追求确实也在那一幕中获得了升华。但编剧却剑走偏锋,特别选取了蒋翊武在武昌起义前的生命历程作为镜头的焦点。这让影片在革命战争的快节奏上突然慢了下来,也貌似使观众一直期许的影片高潮迟迟没有来临,给人些许的“失望”。但仔细分析该片剧情和编剧的立意,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革命的先驱者、元勋,他们在开拓期和上升期的观念、准备和精神面貌,才是决定社会前进的基调,更是该片所要集中塑造的精神风貌。这和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从精神层面来讲,湖湘文化是入世的,是前卫的,是继往开来的,编剧的用意正是要撇除战争过程的叙事层面,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湖湘知识分子的锐意进取,推陈出新的精神风貌和情感历程。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塑造一个乐观的、活跃的、上升的蒋翊武就远比塑造一个悲壮的蒋翊武更加重要,因为他更能反映出湖湘文化自强不息的一面,也真正地突出了影片的主题“辛亥元勋”蒋翊武。所以,我们从影片中更多的看到了革命党人神出鬼没,前赴后继的生活细节。影片中蒋翊武和刘雯的感情可以说是整个快节奏基础上的情感调节剂,从这些细腻的感情中,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蒋翊武,使得观众把历史符号化的人物还原到现实生活当中,显得有血有肉,如在眼前。

再次,强烈的经世致用的儒统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灵魂。反映在影片中,折射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文化气质的形象。除主人公外,一大批小角色的形象塑造也十分成功,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共同的精神面貌,表现了晚清湘西北地区浓郁的革命思潮。这其中,小角色刘铭达的性格特点就完美的诠释了湖湘文化的入世精神。刘铭达本是湖南西路师范学堂的教员,本应充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他却带有强烈的情感趋向,他支持维新,关注洋务,对处在不同社会环境下不同观念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价值观认识,他快意恩仇,对官府方面曾经的学生横眉冷对,对革命党人则打心底里的支持。而面对劫难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并将自己女儿,也是自己唯一的亲人许给通缉要犯蒋翊武为妻,为包庇革命党人不惜丢掉工作。表现了湖湘学者对现实生活的投入,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付出,是对那个时代封建道统学者的强烈反叛,影片中像刘铭达一样的大批小角色人物,共同打造了湖湘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同晚清腐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湖湘文化明理求真的指示符。另外,在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环境拍摄中,影片也融入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价值观念。湘西北名城常德是该剧拍摄的主要场景,下南门、高山街、沅江渡口这些实景实情穿过历史烟雨的迷蒙,矗立在晚清沅江如豆的萤火中。西洞庭柳叶湖秀丽的景色也在剧中与上海武汉等大城市的对比下显得风光旖旎,令人神往。而观众对这些具有湖湘特色的景致不是单纯的欣赏,更不是道统物我两忘的价值观的徜徉,而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解析和爱恋。人们看到的八百里洞庭不仅是静的,更是动的。它的动,来自于蔓草间疾驰的草船,来自于湖心岛酒肆里纯朴重义的情感。它是革命先驱的避难所,是孕育革命思想的根据地。观众带着对江山如画的热爱,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中赋予了静态自然和人文风情以动态的先入为主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得全剧的节奏明快,情感真切,产生具有催人上进的精神余震。

一部电影就像一张网,它要捕捉各样的人物、事件和生活,优秀的编剧和导演总能按照自己的思路条理分明地驾驭它,让每一个人物活灵活现,让每一个事件清清楚楚,让每一段生活有血有肉。《辛亥元勋蒋翊武》将以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精神融入到大革命主题的影片中去,演绎出动人心弦的剧情而震撼每一位观众!

(责任编辑:文键)

参考文献:

[1]周星林《蒋翊武评传》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4月

[2]蔡德东《蒋翊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

[3]张鸣《摇晃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猜你喜欢

尚武精神湖湘革命
对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诗经·秦风》中战争诗的特点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粉红革命
湖湘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