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宋界画勃兴的原因
2015-01-15黄志坚
黄志坚
〔摘要〕文章详论了宋界画勃兴的五个原因,即隋唐五代绘画打下的坚实基础、宋朝皇帝和院体画的影响、界画领袖人物郭忠恕的影响、市镇发展和市民文化兴起的影响和市镇发展和《营造法式》刊行的影响。
〔关键词〕宋界画绘画
我们知道宋界画是在五代界画走向成熟的基础上走向大发展大繁荣,从而达到了鼎盛直至巅峰状态。为什么界画会在两宋时期达到鼎盛,甚至是达到顶峰的高度呢?其中原因何在?下面拟对其展开分析与论述。
一、隋唐五代绘画打下的坚实基础
早在隋唐就出现了三位因界画而得名的大画家,分别是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然董伯仁水平最高、名气最大,后世给他“楼台人物、旷绝古今”①的最高评价。而在唐朝出现了更多的界画高手,如檀知敏、郑俦、左全、吴道子、尹继昭、董萼等。其中“屋木、楼台、出一代之制”②的初唐檀知敏、“工画人物、台阁,冠绝当世”③的晚唐尹继昭最为出名,影响亦最大。此外,影响大的还有一位兼善台殿众体皆妙无所不能的“画圣”吴道子。檀、尹二人是当时界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人物,在界画的传承与创新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檀有徒弟郑俦善界画,尹有高足卫贤善界画。卫贤是被后世公认为几百年才出一位的界画顶尖高手。五代界画在唐人积淀和以卫贤为核心的推动下发展成熟,此时界画高手如云,如陶守立、竹梦松、何遇、胡翼、朱简章、赵元德、赵忠义、李文才、朱澄、周文矩、楚安等。界画正是在隋、唐、五代的高度发展下,为宋界画的勃兴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两宋涌现出了一大批界画家和界画名作,培养了主体创作的专业界画家群和接受兼具写实与审美的客体受众群。任何事务的繁荣和巅峰状态的出现,绝不是突然爆发出来的,而是经过“十月怀胎”式的渐进过程演化而来。界画发展亦如此,如果没有隋唐对界画发展土壤的培养,没有五代过渡时期界画成熟发展的平台塔建,就不会有北宋的界画鼎盛时期的出现,更不会有界画的巅峰状态出现。
二、宋朝皇帝和院体画的影响
北宋承五代写实之风尚,注重尚理写实为上。两宋实行“画院”制,专门培养绘画人才。宋画院画家的作品被后世称之为“院体画”,然院体画家在专业技法、技巧上都接受过严格的训练。宋朝皇帝,尤其是在徽宗朝,赵诘亲自指导画院的发展。他主张并强调画院学生要通过写生提升写实的能力。他对写生的精微观察,要求更是十分严格,“孔雀升墩”、“四时月季”的典故便是最好的佐证。实际上当时不仅是最热门的花鸟科,而且山水等画科一样都是非常讲究写实。从而推动两宋写实绘画达到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最高峰。界画正是在这种崇尚写实,讲究精致的审美理念的大环境下兴盛起来的。如果不是强调写实,不是强调细微观察,就不可能有“折算无差,笔画匀均,深远透空,一去百斜”④的界画作品呈现,就不可能有把界画作为建筑施工图之用,且无一差者的北宋待诏刘文通、道士吕拙、南宋宗室赵伯骕等的出现。界画正是在以“写实”为最高的审美理念占绝对主流的时期高度发展,达到鼎盛乃至巅峰状态。
三、界画领袖人物郭忠恕的影响
郭忠恕被后人尊为界画标杆式人物,受他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画家人数众多。直接影响的如王士元等,画史记载王士元是他的亦师亦友的关系,陈士元是他的再传弟子。间接影响就更大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郭若虚理论上的专业推崇,认为只有郭忠恕、王士元才是心中技法技巧一流,格调上有壮丽娴雅之意的界画家。郭若虚《图画见闻见志·论制作楷模》曰:“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匀壮,深远透空,一去百斜。如隋唐五代已前,洎国初郭忠恕,王士元之流,画楼阁多见四角,其斗栱逐铺作为之,向背分明,不失绳墨。今之画者多用直尺,一就界画,分为斗栱,笔迹繁杂,无壮丽闲雅之意。⑤”二是《宣和画谱》以官方对其标杆式人物形象的树立,认为郭忠恕是界画界最高水准的代表,其余不足数也。《宣和画谱·宫室叙论》曰:“(画宫室)虽一点一笔,求诸绳矩,比他画为难工,故自晋宋迄于梁隋,未闻其工者。粤三百年之唐,历五代以还,仅得卫贤以画宫室得名。本朝郭忠恕既出,视卫贤辈,其馀不足数矣。”⑥三是宋朝皇帝的喜爱与推崇,如宋太宗诏郭忠恕授以国子监主簿的高职以示优待,特别是宋徽宗赵佶御题《雪霁江行图》残件更是典型例子,足见皇帝对郭忠恕本人与作品的珍爱程度,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四是众多的传世经典界画画迹影响。早在宋徽宗时御府便藏有郭忠恕三十四件画迹之多,这些经典界画画迹正是当时画院画家学习临摹的典范之作。在宋代及以后没有哪位界画家能绕过郭忠恕而自立,无有出其右者,特别是元明清把郭忠恕《九成宫》、《阿房宫》等图收入界画入门的典范图谱,以作教材之用。因此郭忠恕的个人影响推动了两宋的界画发展乃至达到巅峰状态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
四、市镇发展和市民文化兴起的影响
为了鼓励经商,宋朝政府放开原来“坊市分离”的市镇建设制度和取消“宵禁”制度等政策,从而出现夜市现象。这大大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市镇繁荣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基础,市镇的繁荣发展为平民化、世俗化的市民文化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市民文化的兴起为界画创作与普及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此时出现了大量的以描绘城市繁荣和百姓日常生活世俗化为对象的画家和作品,如燕文贵传世的《七夕夜市图》,支选笔下的酒肆边绞缚楼子,高元亨的《夜市》、《游琼林苑》,北宋末期界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和传为王居正的《纺车图》等,便是描绘当时汴京市镇繁荣景象和民间世俗生活的典型。虽然《清明上河图》主题是表现当时风俗,但就画面大量运用界画手法的表现技法来看,这是完全意义上的一幅伟大的界画作品。同时还有以表现皇宫气象为主的大场面建筑群的作品出现,如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宫图》、《避暑宫殿图》、《阿房宫》等。另外,还有以表现当时建筑单体的《岳阳楼》、《滕王阁》等作品。
五、《营造法式》刊行的影响
《营造法式》是在北宋当时日益繁荣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官方的大规模的宫殿建筑中,为了节省开支而制定的官方建筑规范和定额。但书中有关于“彩绘”规范、“看详”规范,无疑为当时和后来者培养了一大批关于绘制建筑设计施工图的画匠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施工规范图样就是实用性“界画”图谱。受图谱影响培养一大批懂建筑结构,能够绘制兼具建筑实用施工图和艺术审美的界画创作群体,无论对实用界画还是艺术界画的传播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时不乏有些画匠从画实用性建筑施工图开始走向文人的界画家行列,如蔡润原为太宗朝匠人,后召入画院待诏,由匠人升为受人尊重的艺术家。还有众多优秀的界画家,他们绘制的界画,不仅艺术性强而且兼具实用可直接作施工图用,这既是经典的艺术性很强的界画作品又是一幅梓人检验“无一差者”的标准施工图,如北宋待诏刘文通的《玉清昭应宫图样》,赐紫衣道士吕拙的《郁罗萧台样》,南宋宗室赵伯骕《姑苏天庆观样》等便是此类作品的典范。
严格意义上,最高水准的界画家就是一位懂建筑设计原理、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高手。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这一点来说,界画之圣郭忠恕便是其中的典范。对此刘道醇《宋朝名画评》评郭忠恕曰:“为屋木楼观,一时之绝也,上折下算,一斜百随,咸取砖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⑦。
从绘画的角度看《营造法式》的刊行,她是第一部实用界画(《建筑设计图》式的)技法图谱。要想把界画画好,首先必须弄清楚建筑结构原理,这在当时印刷术不发达,传播媒介手段少的宋代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也是传播最广泛的摹本。在宋代像《营造法式》之类的修建法式书籍还有官修《元祐法式》、《河防通议》、喻浩《木经》等等。正是有了像《营造法式》等一大批修建法式书籍的正式刊行与传播,无形的培养了众多懂等建筑、舟船、屏案等造型设计原理的界画创作主体群和接受界画审美客体群,起到了隐形的推动作用。
结论
界画源于古代绘画与古代建筑设计图,形成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式微于元,衰落于明清。界画勃兴的主要原因是隋唐五代绘画打下的坚实基础;宋朝皇帝和院体画追求写实风尚的影响;界画领袖人物郭忠恕的影响;市镇发展和市民文化兴起的影响;《营造法式》刊行的影响。
(责任编辑:翁婷皓)
注释:
①潘运告主编.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3.
②同上,第94页。
③潘运告主编.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73.
④潘运告主编.图画见闻志﹒画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21.
⑤潘运告主编.图画见闻志﹒画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21.
⑥潘运告主编.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70.
⑦潘运告主编.宋人画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98.
参考文献:
[5]朱和平主编.中国书画史会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6] [元]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2.
[7]周积寅、王凤珠编著.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8]梁思成著.营造法式注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9]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之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1-5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