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湘剧艺术“角色创造”
2015-01-15江瑞庭
江瑞庭
〔摘要〕三禁止:禁止戏曲形式外壳化;禁止唱腔与唱词内容脱节;禁止戏曲形式乱用。三发挥:发挥多剧种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发挥演员自身特点的能力;发挥本剧种的特点。
〔关键词〕三禁止三发挥湘剧角色创造
一个演员,有良好的唱、做、念、打功夫,固然不错,但演好一个角色,还要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观众面前,感染观众,使舞台上演出的戏与观众达到共鸣,产生极好的剧场效果。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很难的,作为一个戏曲演员,要用戏曲的形式去塑造好一个角色更是难上加难。我从事戏曲事业十多年来,演过很多戏,塑造了不少角色,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最大的一点体会就是:演好一个人物必须懂得三禁止三发挥。
一、三禁止
1、禁止戏曲形式外壳化(仅举例)
我跟刘春泉老师学习戏曲《生死牌》,刘老师看完我的表演之后,很客观地跟我说:“路子学得不错,唱腔也还润味,可在《谯楼鼓》一折中没有带戏上场,脸上表情没有自叹、焦虑和激动的心情,不能感染观众,要把角色的心情真实地演出来,这样才对。”师傅轻轻一点,我即刻领悟,这就是戏曲外壳化在作怪。把人物自然真实的感情与戏曲形式相结合,才是戏曲演员最佳的表演。
2、禁止唱腔与唱词内容脱节
一个演员嗓子很好,唱腔既不还腔也不顶板,神气也很足,偶尔凭神气也能哄得外行观众一时鼓掌,但内行来看,这种演员最难受,正所谓饭桶子神气足,佩服他有一副好嗓子而已,岂不知他对艺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唱腔应根据唱词内容,来决定喜、怒、哀、乐,轻、重、快、慢。把一段很富有感情、激情的唱腔,恰到好处地唱出来,这样才能感染观众。
3、禁止戏曲形式乱用化
戏曲形式素有文唱、武打,文生、武生之区别,正所谓表演要扣人心弦,唱要唱得润味过瘾,打要打得精彩,功夫要看绝活,一句唱腔的创造,一个动作的设计都必须合情合理,有的折子戏以文为主,就应该听唱,如《六郎斩子》、《上天台》等一类戏,有的折子戏以武为主,就应该看功夫,如《三岔口》、《武松打店》等。一个好的创作设计人员,必须懂得这一点,但是在戏曲界也有一些不懂的人强行乱用戏曲化。刘春泉老师就曾用一例笑话来告诫学生,将来创造设计时不要滥用戏曲化,如“介子推坐草堂前思后想”这样一句唱腔就设计出了五个动作,令人啼笑皆非,介子(在头上拍两下)推(用手做推磨的动作)坐草堂(转身坐下)前思(站起拍前胸)后想(转身反拍后背),这样滥用戏曲化的做法简直是不可思议。当然戏曲形式有夸张之处,但要看用在什么地方,用得恰到好处观众能接受,用得不好,效果适得其反。只有根据剧情内容特定环境,人物感情,主次分明,恰到好处地运用戏曲形式才是正确的创造方案。
二、三发挥
1、发挥多剧种的表演形式相结合
我认为一个演员除了掌握本剧种的特点外,其他剧种了解得越多越好,甚至包括外国文艺电影、话剧、歌舞等。作为地方大戏的湘剧,仅靠自己传统的东西来维持是不够的,也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本人认为话剧、电影、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中就有很多值得戏曲学习的东西,如创作方案中提到的角色行动线,角色的交流,真想、真看、真听,表演方式真是妙哉至极,一个聪明的戏曲演员将本剧种的特点、夸张的戏曲形式与话剧真想、真看、真听的真实表演相结合,将会使角色达到有血有肉,生动自如,特点明显,感染力强,人物真实可信的最高艺术境界,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点,为我所用,同样也可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2、发挥演员自身特点的能力
一个演员要想达到唱、做、念、打门门俱佳,又形象好、嗓子好,十全十美简直是不可能的,人无完人,演员更不例外,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关键是看如何运用好自己的特长,一个演员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恰到好处,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好演员。有的演员条件好,特长多,可是在舞台上不会运用,不会发挥,我认为这是一个水平不高的演员,有的演员功夫较差,会唱会表演,有的演员不太会唱,但功夫好,运用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不足,取长补短,这就是一个好演员绝技中的一招,应该尽量发挥。有一次我的老师刘春泉因感冒,嗓子发炎充血,可是外省贵宾来湖南却点名要看她老人家的《生死牌》,当晚和刘春泉老师配戏的演员个个嗓子好,声音洪亮都是高调,似乎有压倒对方之势,可是刘春泉老师凭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吐字清楚,轻轻道白,唱偷腔、走败润,风味十足,赢得了满场观众的喝彩和一致好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演员能够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特长,艺术同样可以达到高峰。
3、发挥本剧种的特点
一个湘剧演员,不懂得湘剧特点妙在何处,那么肯定是唱不好湘剧的,就算嗓子好也不一定会润味,唱出来既不像歌又不像戏,毫无特色,用刘春泉老师的话说,就是“菜里没放盐,少点味”。因此一个演员必须要深入了解本剧种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唱好湘剧。我认为,一个剧种是根据当地人民的语言,生活环境,风土人情而产生的,湖南简称湘,湘剧则是湖南省的一个代表性剧种,地方大戏。作为一个湘剧演员,首要具备的是一口标准的长沙话,字正腔圆,唱时要感情充沛,懂得轻重缓急,行话说就是:“要晓得润味”。一个演员不会唱,就是把一首好的曲子给他也是枉然。我单位著名作曲王湘强、陈飞虹老师就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们说:“我辛辛苦苦地写好一段润味的曲子,拿到水平差的演员手中,既不会唱,谈不上润味。更谈不上理解,简直糟糕透了,碰到这样的演员,将是我们作曲者感到最头痛的事。一首曲子拿到水平较高的演员手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但会唱,会润味,而且会理解,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不但唱好曲子,还能根据感情发展,与作曲者配合默契,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使曲子更加完美。”以上事实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问题,那就是本剧种的特点,掌握得越多越好,传统基础越牢固越好,这样在综合艺术运用中,才能为湘剧事业的发展做出最好的贡献。三禁止、三发挥,这是我个人多年来的一点点体会,供专家们、同行们参考。
(责任编辑: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