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湘派京剧之路

2015-01-15江正楚

艺海 2014年9期
关键词:名角程式艺术风格

江正楚

[摘要]由《湘魂京韵》的创排引发了走湘派京剧之路的思考,而湘派京剧之路的成功取决于三要素:打造精品剧目;成就名角演员;创新艺术风格。

[关键词]《湘魂京韵》湘派京剧

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的《湘魂京韵》将“京歌舞”和京剧折子戏片段、诗词演唱编排一起,演出认真,场面热烈欢快,可谓多姿多彩,受到观众的肯定。这台演出尽管展示湘魂尚需深化,艺术体现尚需精细,特别是“京歌舞”的唱词尚需加工,但它以一马当先的姿态,传递了湖南京剧迎来春天的信息,给人以期待未来的启示:湖南京剧的发展应走湘派京剧之路。

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相争、相融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形成的,始盛行于北京,继而流传到天津、上海和其他许多重要省市,走向全国。京剧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思想博大深精,艺术精致完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魂宝,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代表,精美绝伦的东方艺术。

京剧入湘已有11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以流动班社演出,建国初期组建的京剧因达十三个。上世纪50年代末,省京剧团成立,其后又组建了青年实验京剧团,演出相当活跃,编演现代戏有一时之盛。进入新时期,湖南京剧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也有不俗的表现。

然而,时代变了,多元文化的大潮汹涌澎湃,京剧作为一种完美的传统艺术,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京剧如何将历史灿烂的艺术光环,照亮新时代观众的眼球,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继续辉煌,全国京剧界在探索中不断进取。京剧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国家高度的重视和有力的保护,京剧的传承有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国家级京剧团凭借自身的优势,迎接挑战,寻找生机,已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梅兰芳京剧团的成功,为世界所赞叹。各地京剧团亦披荆斩棘,奋发有为,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创作现代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京剧艺术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呈现出名家荟萃,生机勃勃的新面貌。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在戏曲36席中,京剧占了7个,显示出京剧发展的强势。无庸讳言,在全国京剧发展的新形势下,湖南京剧虽崭露头角,但整体处于劣势。如何化劣为优,关键在于明确目标,树立信心,取精用弘,扬长避短,着力创新,坚定地走湘派京剧艺术发展之路。

一、打造精品剧目

剧目生产是一个剧团、剧种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它为大众服务、自身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体现,京剧的魅力闪耀在一个个优秀剧目的演出之中。打造精品剧目是京剧流派形成发展的重要标志。京剧自北京流传到上海后,受到上海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特色的艺术流派,人称之为“海派”。相对于北京的“京派”,其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适应社会的变革和观众的欣赏趣味,编排翻新旧剧目,同时大量编演新剧目。

京剧艺术流派众多,几乎各个行当都有不同流派,各个流派又都有各自擅长的代表性剧目,如老生谭派(谭鑫培)之《战太平》《定军山》,马派(马连良)之《天雷报》《将相和》,麒派(周信芳)之《四进士》《徐策跑城》,武生杨派(杨小楼)之《林冲夜奔》《挑滑车》,盖派(盖叫天),之《狮子楼》《三岔口》,四大名旦梅派(梅兰芳)之《宇宙锋》《贵妃醉酒》,程派(程砚秋)之《荒山泪》《贺后驾殿》,荀派(荀慧生)之《红娘》《钗头凤》,尚派(尚小云)之《汉明妃》《谢小娥》,净行金派(金少山)之《白良关》《侧美案》,郝派(郝秦臣)之《审李七》《闹江州》,侯派(侯喜瑞)之《盗御马》《战宛城》,裘派(裘盛戎)之《姚期》《牧虎关》等。

京剧是一个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艺术天地。湖南京剧之花要在这个天地里绽放出奇光异彩,必须打造具有湖南风味的精品剧目,力求思想精深,艺术精致,演出精美。应清清家底,在目前能演出的剧目中,选取优秀的,进行加工排练,甚至翻新改编。《白蛇传》是一个很好的戏,是著名戏剧家田汉在建国初期改编的,曾由北京京剧团演出,拍摄成戏曲艺术片,轰动一时。湘剧、川剧等许多地方剧种都移植了此剧目,常演不衰,观众十分熟悉十分喜爱。不过从眼下的文化消费来看,如果原搬照演,一场演出时间太长,有必要加工精炼,压缩过场,强化表演,加快节奏,增添色彩,使之更精粹。《醉打山门》《打棍出箱》是京剧传统剧目,湘剧、湘昆等剧种都有演出,京剧吸收其他剧种之长,丰富提高其表演,增强地方特色,是有益的,应搞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折子戏,有情节,有思想,重在塑造人物,避免单纯的武功技巧表演,否则会变成杂技。当然,在综合节目中选演武功技艺片段,是可取的。

《湘魂京韵》是一个很好的题目,现在的演出是有益的尝试,真正把文章做好了,对丰富湖南京剧的演出样式,增强地方特色,走湘派京剧之路是有促进作用的。我建议将它打造成一台湖南京剧歌舞节目精品,充分运用京剧歌舞艺术的手段,集中表现湖南名胜故事和风貌,展现湖湘文化的魅力,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国梦。在艺术表现上,大胆尝试将湖南的民俗歌舞音乐融入京剧传统歌舞之中,突显湖南京剧的湘情湘味。

最紧要的是高质量新剧目的创作,无论是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都要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京剧艺术发展的形式,急切地呼唤湖南京剧打造一两台精品剧目,为湘派京剧的亮相打开局面。

二、成就名角演员

戏谚云:“戏抬人,人抬戏”,通俗地道出了好戏与名角之间的辩证关系。名角因演出好戏而成名,好戏因名角演出而流传。一个京剧流派的形成,既要有代表剧目,又要有代表人物。好戏与名角互相依托,互相促进。流派的传承发展,更需要名家辈出。走湘派京剧之路,必须成就名角演员。

一个名角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先天条件和名师的引导,但关键在于苦练基本功和不断的艺术实践。从《湘魂京韵》的演出中可以看到,主要表演者具有较好的基本功和演唱技能,是可造之才,但要成为名角,自成一家,则还需努力深造。基本功应包括思想修养,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底。从专业角度看,京剧的艺术基本功具有严格的技术规范,要达到标准非苦练不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练基本功,必须长期坚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要诀,是无数艺术名家血汗凝成的肺腑之言,所有名角,都是从苦练基本功开始练出来的。著名演员关肃霜,曾长期在云南边疆,以京剧艺术为少数民族服务。他长于武旦和刀马旦,反串小生,扮演男脚也别具一格,技艺精湛,富于创造,自成一家,多次出国演出,使云南京剧享誉海内外。1982年,她以54岁的高龄在长沙演出代表作《铁弓缘》,文武兼备,唱做念打,一招一式,无不精到,艺术功力之深厚,令人惊叹。我在采访中得知,其过硬的功底,全在于苦练。她当时从艺四十年,天天练基本功,从不间断,即使在十年浩劫中,面对凄风苦雨,仍然坚定执着,咬紧牙关苦练;平时参加各种会议也坚持早晚练功,未曾松懈。她说:“戏曲演员在台上一招一式,唱做念打,全要靠基本功扎实,才能漂亮、帅,你的艺术才能征服人。”

一个京剧演员要成为名角,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必须经受舞台艺术实践的磨练,通过剧目的排练和演出,将唱做念打的基本功用于角色的表演,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员的职业是演戏,不演戏就失业了,基本功最好也无从表现,观众不知其名,何来名角。因此剧团排练剧目,组织演出,持之以恒,常态化,要通过不断的舞台艺术实践,使有潜质有才华的演员成为名角,使名角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在舞台艺术实践中,为演员量身打造剧目,往往能更好地发挥其艺术的功力和特长,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成就名角的一条成功的经验。不少戏剧梅花奖得主的成长,都从中受益,湖南京剧也不妨予以重视。

湖南京剧的发展,需要打造湘派京剧艺术的领军人物。

三、创新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符于内而形于外的整体风貌,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的鲜明体现。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艺术流派形成的重要前提。艺术风格既是整体性的,又是多样性的。

京剧是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艺术。京剧程式是对京剧艺术整体的一种严格的规范,包括剧本文学、音乐、表演、舞台艺术等各个方面,确立了京剧艺术的整体风格。京剧程式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是对社会生活、自然形态各种表现素材的诗歌化、音乐化、舞蹈化、装饰化的提炼,具有独特的形式美。京剧程式既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成果,又是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的手段。京剧程式技术规范严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表现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变革丰富和发展的。众多京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从不局限于京剧固定程式的束缚,而是活用程式,标新立异,独具一格。

今天,社会生活快速变化,大众艺术欣赏多样化。湖南京剧要有所作为,更应具有创新精神,从现实生活出发,活用京剧程式,大胆吸收湖湘文化的底蕴和地方艺术的元素,变革旧程式,创造新程式,反映时代精神,塑造新人形象,创新艺术风格,形式湘派京剧的特色。

创新艺术风格,首先要抓好剧本。现在,无论改编传统戏,还是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一般都突破了传统剧本局限于角色程式所形成的陈规旧套,根据剧本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展开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叙事架构,但要创作一个有新意、思想艺术质量高的剧本,仍然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时兴“策划”,剧目的策划要把剧本摆在首位。“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不好,一个戏是很难立起来的。有的演出节目单,“策划”署名一大串,有多少人真正认真读过剧本不得而知。有的戏,搞来搞去,质量上不去,重要原因是剧本基础差,结果劳民伤财,无果而终。

近年来,湖南湘剧好戏连台,声名远播,首要的一条是抓住了好剧本,像《李贞回乡》《谭嗣同》等,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可演性。湖南京剧走湘派京剧之路,最迫切的是要创作出一个深含湖湘文化底蕴、面貌一新的好剧本。

创新艺术风格,体现在京剧舞台演出艺术活用程式、变革创新的各个方面。要有好剧本,还要有好演员,好导演,好音乐,好舞美,各种艺术元素,有机结合,融于一体,才能形成完美的舞台艺术。

2013年的浙京版《青蛇》创新京剧艺术风格,为世人所瞩目。白蛇传奇本是发生在浙江西湖的民间传说,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青蛇》由传统剧目《白蛇传》翻新而出。《青蛇》从主题、角色、导演手法、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多方面,创新了京剧程式,将传统与当代、虚幻与现实,戏剧情节和人文景观熔于一炉,自成一体,透显出浙派京剧艺术的风格特征,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和青睐。我想,湖南京剧完全可以在深厚的湖湘文化的基础上,创新艺术风格,走出湘派京剧的宽广道路。

湖南京剧走湘派京剧之路,需要凝结社会力量。国家的保护、政府支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需要积思广益,请各方人士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参与合作;要充分发挥京剧票友的积极性,密切联系广大京剧观众。“打铁还需本身硬”,打造湘派京剧,根本在于湖南京剧艺术家们艰苦的艺术实践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我们期待湖南京剧人才辈出,好戏连台,面貌一新,焕发出湘派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喜欢

名角程式艺术风格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真君子
《西游记》里的名角——太白金星
京班名角制下的戏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