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中处于世纪之交转型期的美国社会

2015-01-14姚刚

山花 2014年20期
关键词:德莱塞嘉莉

姚刚

本文旨在通过对德莱塞小说《嘉莉妹妹》的分析,探究处于世纪之交转型期的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与造成这些问题的社会历史原因。本文对《嘉莉妹妹》这部作品所做的历史背景分析旨在从历史的角度对作品中的场景、环境、社会意识形态与个体意识形态做侧面之剖析。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是将作家的作品和社会、生活等同起来,并非意在突出文学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而忽视作家和作品的独特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工业化的飞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全方位的社会转型。“镀金年代”繁荣的表象之下难掩种种尖锐的社会矛盾。美国作家德莱塞往往把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放到社会历史背景这一有机的环境之下来描述。德莱塞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正值世纪之交,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历史时刻。马蒂逊将《嘉莉妹妹》视为德莱塞生活时代史事的记载。蒋道超也认为德莱塞:“他一方面逃脱不了社会和历史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会打上深深的烙印;而另一方面呢,他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从而对于社会现实以及人的身份的形成都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①从这本小说中我们尽可管窥当时的社会历史变革。

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期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国家实现了统一。统一的国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北方在南方找到了自由劳动力(被解放的黑人奴隶)、原料(以棉花为主)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经济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尤其是年轻的劳动力。美国政府从而放宽了移民政策,鼓励大量的海外移民来到美国,同时城市的建立与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本国乡村人口移居城市。内战结束后到小说创作的1900年,美国的人口翻了一番还要多(从3100万到7600万)。然而,这一时期涌向美国的移民以东、南欧的移民为主,这些移民并不像以前来自西、北欧的移民那样掌握知识与技术。低技术移民的大量涌入,加之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机器大工业削减了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使工人就业的竞争加剧、收入难以提高、境遇恶化。嘉莉初到芝加哥正经历了这一困境。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空前发展。在内战前,美国的贸易格局大致是货流顺着密西西比河由北向南、沿着伊利运河和五大湖由东向西而进。但是19世纪80年代全国铁路网的建成完全打破了这个单向格局。货物已能够向任何方向运输,支配货流的已不是地区需要,而是经济利益了。②

到1888年的时候,美国一国的铁路里程已经超过了整个欧洲的国家铁路里程的总和。铁路不仅增加了运输量,提高了运输速度,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生活的看法。铁路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时间和空间相对缩小了,生活的节奏随之变快。铁路使长途旅行前所未有地便捷起来,使人们离开旧有的环境,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变得易如反掌,只需要买一张火车票即能实现。嘉莉正是乘着火车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梦想的,受赫斯特伍德诱骗来到纽约也是坐着火车。踏上火车就意味着告别过去,奔向一个未知的新的未来。铁路的建设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政府所慷慨授予铁路公司的铁路周边大片的土地得到开发,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沿着铁路生长开来,然而城市管理与生活配套设施远没有跟得上城市建设的步伐,贫民窟大量出现在城市当中,随之而来的治安、环境和卫生等问题日益突出。嘉莉的姐姐生活的芝加哥位于美国西部生产谷物和肉类的大平原与东北部人口密集的粮食主要消费市场之间,食品制造业和农机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铁路的发展也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像德鲁埃这样的旅行推销员新职业。嘉莉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从乡村乘坐火车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梦想,并在火车上遇见了改变她命运的人——旅行推销员德鲁埃。

消费主义与道德观念的转型

《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主编埃利奥特认为,德莱塞是一位开辟了新文风的典型人物。他的写作是为“另一种读者群的,另一群围绕消费文化而不是贵族文化的读者的”③。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是财富的迅猛积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体的社会结构和个人的价值观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财富获取手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使根植于农业经济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遭受了严重的挑战,清教伦理在物欲横流的工业社会已不再那么不可撼动。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日渐式微,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消费主义正成为社会时尚,攀比、奢靡之风盛行;随着美国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传统伦理道德枷锁被打破了,人们不再刻意掩盖自己的欲望,不再因循守旧地遵循新教所提倡的依靠勤劳、节俭来致富的方式,为了获得财富,人们不择手段,甚至于不顾廉耻。

生长在乡下小城镇的嘉莉,在十八岁这年只身来到了大城市芝加哥。德莱塞之所以设置这样一个年龄、性别和出身的主人公是有其目的的。首先,十八岁是一个人在生理上已经成熟的年纪,但也是一个在心理上难免幼稚的时期,性格塑造尚未完成,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嘉莉女性的身份更使她在城市的丛林中处于被猎食的险恶境地。找工作时她四处碰壁,只能找到制鞋厂辛苦、低薪而又没有保障的工作,因工伤被解雇后更是连这样一份工作都找不到了。米特罗尔认为:当考虑到历史进程中作为社会结构组成部分的家庭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或许就可以确定发展动力总的来说是来自社会结构。家庭组成的变化往往适应着社会变革的进程,而不是引起和刺激社会变革。④

嘉莉离开乡下尚受农业文明影响的家庭来投奔芝加哥受工业文明影响的姐姐的家庭时,无疑是抱着幻想的,存有依赖之心的。她对于环境的变化也是无法预知的。姐姐的家中缺少温馨与关爱,多的是现实利益的考虑。工业文明下亲情的淡薄使得嘉莉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少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家。贫穷而又势利的姐姐、姐夫对她来说并不能构成一个可以依靠的家庭。农业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家庭观念解体了。新教伦理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缺少欧洲那样源自中世纪的传统的贵族阶层来延续和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在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勃兴和机会均等等客观条件下,每个人在原则上都有致富的可能,而不必如欧洲的贵族那样依赖继承来获得财富和地位。蒋道超认为德莱塞:……张扬的却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是符合新的经济发展和新的消费意识形态的,因为他从人们的意识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式,从而帮助形成人们新的思维习惯。但同时,小说中也表现出了作者的矛盾性。他无法彻底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决裂。所以,他对于那些危害到旧的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性的行为和思想就采取了坚决的抑制态度。⑤endprint

这也就导致了消费文化而非贵族文化的泛滥。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根植于这种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美国社会和历史意识形态,反过来又对这一意识形态起到批判作用。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价值观转型的影响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54)被认为是美国文学中自然主义的先驱和领路人。他的作品都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的烙印。《嘉莉妹妹》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发生在19世纪自然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多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视角来考察和审视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德莱塞的作品体现了赫胥黎、达尔文,特别是斯宾塞等进化论思想家对他的影响。斯宾塞认为,促进了个人主义和社会进步的是科学与哲学。伴随着发展与进步的却一定是解体与退化。德莱塞接受了这一思想,生活在他看来是为生存而进行的一场斗争。他认为现代人悲剧性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人只是受欲望和贪念驱动的动物而已,只有“适者”,只有“最冷酷无情者”才能生存。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受内在化学作用和外部环境的支配。他甚至为这种机械决定论起了一个名字——“化学论”。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这种理论,在外部环境和内心欲望的双重驱动之下,嘉莉先后做了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的情妇。作者并没有暗示读者嘉莉是个道德败坏的女子,相反,作者充满同情地让我们意识到她只是千千万万涌进大城市的单纯的农村女子之一。在失去工作,并且姐姐和姐夫无心也无力帮助她的时候,对大城市生活依然抱有幻想,不想再回到老家那个小地方的嘉莉不得不委身于德鲁埃。嘉莉的蜕变完全是外部环境的逼迫和内心对金钱与物质的欲望的驱动的结果。无论是嘉莉、德鲁埃、赫斯特伍德,还是嘉莉的姐姐、姐夫,他们的行为都无关善恶,在德莱塞看来,他们命运都受外部环境的摆布,个体的意志力在这种机械决定论面前毫无用处。作者在一开头就写道:

一个女孩子十八岁离家出门,结局只有两种。要么遇好人搭救而越变越好,要么很快接收了大都市道德标准而越变越坏。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保持中间状态是不能的。⑥

不仅个人的发展受人本身内在欲望的驱动,而且就连像芝加哥、纽约这样城市的发展也得益于千千万万嘉莉这样为满足欲望而不断奋争的人的贡献。小说中人物的经历与遭遇具有普遍性,是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诸多群体的集体镜像。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自然主义单一的观点来衡量德莱塞的作品。德莱塞对于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对于下层人民的同情心使其作品不限于自然主义的藩篱。蒋道超指出:

鉴于德莱塞作品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今后德莱塞研究应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化批评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德莱塞放在美国20世纪上半叶的政治文化氛围中进行考察,寻找出德莱塞在整个创作阶段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方法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德莱塞所挖掘的主题和运用的方法是与他跟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相联系的,指出他虽然拥有自己相对独立主体和特殊经历,对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持批判态度,但他实际上也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共谋,成了服务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意识形态机构的一个重要分子。⑦

由此可见,以自然主义机械论的观点是无法简单概括德莱塞的作品的。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美国社会转型期时代背景下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结 论

总之,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型期的美国社会既充满了种种机遇,使嘉莉和德鲁埃这样的机会主义者能够轻易获得向上发展的通道,同时也充满了诸多的社会矛盾,使得嘉莉的姐姐、姐夫这样的城市贫民依然挣扎在温饱线上而看不到太多改变命运的希望。在这一时期的美国,传统的通过勤劳致富的新教伦理道德思想受到严重的挑战,投机主义盛行,社会变得浮躁、虚夸和奢靡。德莱塞试图通过他的小说《嘉莉妹妹》向我们再现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揭示大环境对人命运的决定作用。

注释:

①蒋道超:《德莱塞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

②刘旭贻、杨生茂:《美国通史》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③ Emory Elliot,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476.

④ 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赵世玲、赵世瑜、周尚意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5页。

⑤ 蒋道超:《德莱塞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1-82页。

⑥ 西奥多·德莱赛:《嘉莉妹妹》(潘庆舲译),北京:人民文出版社,2012年,第2页。

⑦ 蒋道超:《德莱塞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1页。

作者简介:

姚 刚(1978— ),吉林四平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专业在读博士,上海政法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历史、文学与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莱塞嘉莉
省时间的办法
省时间的办法
省时间的办法
省时间的办法
谁的指引
——嘉莉妹妹成长引路人分析
嘉莉妹妹的荣与欲
A Naturalistic Reading of Sister Carrie
嘉莉与珍妮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
做人做事要力戒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