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理、练——小学数学复习课三字诀
2015-01-14邹立坝
邹立坝
如何上好复习课,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也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复习课的研究,但仍存在诸如自主过头、零敲碎打、以练代讲等不良现象。要切实改变这些现象,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效率,笔者认为必须要紧紧抓住“忆、理、练”这三字。
一、忆:注重开放,突出主体
复习课注重梳理,并不是凭空的梳理,而是要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进行梳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1.设计一道综合题或者一个问题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回忆。
如一位教师执教“倍数和因数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面对本单元繁多的数的概念,以猜教师的QQ号码作为载体呈现问题,让学生去破译,并引导学生回忆在破译过程中用到了本单元学习过的哪些知识,使学生说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把这些知识散点串起来,从而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有的放矢。
2.通过交流谈话或者师生活动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使学生再现所学的相关知识。
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先说说看到题目能想到什么,打算用什么方法复习,等等。
如在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通过谈家乡的情况,一方面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数无处不在。接着以了解全班人数、全校人数以及五所这样的学校大概有多少人等问题,让学生在感受大数的同时进入本节课的复习。
3.直接让学生浏览书本,回顾所学知识。
如复习“倍数和因数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将书本这一单元的知识制作成幻灯片,一一呈现学过的知识,使学生迅速回忆起倍数与因数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二、理:注重方法,融会贯通
在复习教学中,知识的整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怎样整理才既能梳理知识点,又能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呢?教学中,应把知识整理和问题解决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和任务解决把整个单元的知识呈现并联系起来。
如在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自主去整理,在呈现整理结果时通过师生的交流,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图。
又如在圆的整理与复习中,可以让学生去计算一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然后学生根据要求去测量直径(或半径),在反馈时,紧紧抓住“没有圆心,怎样找到直径”“π表示什么”“圆的面积为什么等于r2的π倍”这三个问题进行交流。这样不但有效梳理了知识,而且再次追溯了知识的来源。
三、练:注重优化,强调应用
复习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查漏补缺,针对不足设计练习,从而落实和巩固。所以,教师要优化练习设计,突出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使学生通过练习举一反三,拓展思维。
1.针对性
练习是巩固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如计算复习课,要注重算理辨析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毫无重点、表面花哨的练习,却只能事倍功半,徒增学生的学业负担。
如“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设计练习“将4、9、3、12、5、18、21这几个数分一分。”大多数学生不懂从何入手,这时教师顺势引出“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练习设计,针对性非常明确,练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2.层次性
练习设计既要确保达成基本教学目标,又要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既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在同一练习中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困生练习基础题,让优生练习提高题,这样既不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也能使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复习“倍数与因数”后,设计练习“从0~9中的几个数字中选出2个数,按要求组成2位数,可以组成1个,也可以组成2个或3个”,体现了层次性。然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组成的两位数是3的倍数,该选择哪两个数字?如果组成的数要有因数2,又该如何选择数字?等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
3.拓展性
在知识的系统整理、基础知识扎实落实的基础上,教师要设计吸引学生眼球的拓展性练习,让学生在应用和解题中感性地体验、理性地思辨,充分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如讲授了圆的复习与整理后,可以设计两个练习“(1)在这张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最大面积;(2)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画直径为65厘米的圆,最多可以画几个?”通过计算使学生在解决“周长相等情况下,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大小关系”这么一个问题的同时温故知新。
众所周知,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责编 金 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