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配餐”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2015-01-14冯雪彦
冯雪彦
教材与学情分析:
“营养配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6页“综合与实践”专题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安排此课有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经历利用刚学的百分数有关知识进行营养配餐的全过程;二是了解有关的营养知识,选择和应用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有关营养配餐的实际问题。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宠爱,导致很多学生养成偏食、挑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而且,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和评价有关营养配餐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了解营养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均衡饮食。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营养师关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建议,引导学生自主利用百分数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
2.验证或修正自己关于营养配餐的经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学生小组展示交流自己家一周食谱的有关资料,并提出数学问题。
2.师:一日三餐,有的人吃得很健康,有的人却吃出了疾病,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数学知识合理配餐,使我们每个人都吃出健康来。(师板书课题:“营养配餐”)
3.课件出示主题图(教材第46页)。
师:图中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
生:这是我国运动员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情景。
师:运动员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不仅要靠艰苦、科学的训练,更需要好的体力,这就需要根据营养标准给运动员合理搭配食物。课前,大家已对营养成分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现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教师创设情境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营养虽是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词,但学生未必知道每天吃得是否健康、是否可以用数学知识进行营养方面的相关计算。因此,课始教师创设学生交流自己家食谱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既拉近了生活和数学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理念。但每家的食谱未必都是科学的,所以教师出示教材提供的主题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刻苦训练的场面,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营养配餐对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性,再次激发了学生探索营养配餐奥秘的欲望。这样设计教学,为学生数学建模提供了方向。】
师(小结):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做了充分准备,刚才的发言很精彩。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很多,今天我们只讨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种营养成分,它们是人类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
二、探索交流,体验感受
1.交流信息。
(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表格,并介绍12岁儿童所需的营养成分及食物成分含量的资料)
(1)获取信息。
师:根据这个营养成分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介绍营养配餐的常识。
师:什么叫营养配餐?(生回答后阅读教材第46页智慧老人的温馨提示)
师:从表格中,我们能看出哪些食物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吗?
生:从表格中发现,含有蛋白质较多的是肉、蛋、豆制品,含有脂肪较多的是豆制品、牛肉、鸡蛋,含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是米饭、薯类、面粉。(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然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呈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思路,意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学生的问题意识,即数学建模的三个方面。发现问题是构建数学模型的前提,提出问题是构建数学模型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图表中的内容和学生的健康紧密联系,在这样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教学符合“综合与实践”领域“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及“重实践”的理念。评价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尤其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关于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因性动机的内驱力较大,维持时间也较长。1951年罗杰斯提出自我概念的理论,他认为自我概念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信,对自己满怀信心的学生通过迎接挑战而保持自尊;相反,感到无力取胜的学生容易放弃,出现逃避的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鼓励学生多说多做,尽量采用互评、自评的方法,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
2.引发猜想。
(1)多媒体出示“试一试”中小明的午餐选择。
师:这顿午餐,小明的选择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生1:肉少,可能脂肪含量不够。
生2:主食米饭少,可能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够。
(2)验证猜想。
师:下面,我们进行验证。同学们,数学是用数字、符号来刻画世界的,你们能根据每100克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小明这顿午餐的质量,分别计算出100克宫爆鸡丁、100克青菜、50克米饭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吗?
3.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练习(直接填在书上)。
(2)展示交流。
第一小组:计算青菜中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
第二小组:计算宫爆鸡丁中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
第三小组:计算米饭中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endprint
(3)构建模型。
全班交流时,师呈现下表让学生观察,并对米饭(50克)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计算进行重点指导。(单位:克)
■
师:每100克米饭中含有蛋白质6.7克,也就是说米饭中蛋白质的含量为6.7%,脂肪的含量可以用百分比0.7%表示,碳水化合物也可以用百分比77.9%表示。
师:已知米饭的总质量和三种主要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如何用相关的知识分别计算其含量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总结反思,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答略)
师:对照12岁儿童所需的营养标准(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小明午餐的选择好不好?(生相互交流)
师(引导学生发现):根据上表和前面资料中12岁儿童的营养标准,可以发现小明这顿午餐的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远低于标准。
(5)编一编、想一想,提出自己的建议。
师:你能帮助小明重新设计一下午餐的搭配吗?(指名回答,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师都给予肯定的评价)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这顿午餐,小明的选择好不好”,教师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是裁判。在活动中,学生经历直观感知、猜想验证等环节,很容易从图表中获取100克宫爆鸡丁、100克青菜中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但50克米饭中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抓住这一教学资源,巧妙地引导学生用刚学过的百分比知识进行解答,即巧用数学思想的一般化思想构建数学模型,这一设计化难为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建模的优越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12岁儿童的营养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并让他们提出相应的营养搭配建议。这样设计教学,既引导学生经历了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自主建模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有效拓展,内化所学
1.设计活动。
活动(1):设计午餐。
设计要求(多媒体出示):A.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食物,为××同学设计一份午餐;B.计算设计的午餐中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判断你们组的设计是否符合这位同学的用餐标准;C.先小组合作完成,再集体反馈。
活动(2):以小组为单位,先计算出自己某一天午餐菜谱中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进行交流。
2.介绍有关营养的知识。
多媒体出示:什么是合理的膳食结构?指由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这种膳食不仅要提供给用餐者足够的能量和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以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还要保持各种营养成分之间的比例平衡和多样化的食物来源,以提高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乳、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A族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物油、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的脂肪酸。
将以上五大类食物按一定比例搭配,即主食、副食(肉、禽、蛋、乳)、蔬菜、水果及油、盐、糖的搭配,体现在一个国家人民的一天三餐中,就形成了一个国家的膳食结构。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才能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概念的“二重性”。为此,本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这两个活动环节都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如在学生全面经历活动(1)的基础上,把活动(2)留给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因为前面学生已积累了解答此类问题的相关经验,所以学生完成这项作业应该说并不困难。通过这项作业,可以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
四、总结交流,拓展延伸
师:本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请大家畅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吧!
……
(责编 杜 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