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有大用的
2015-01-14董旭午
董旭午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五年前,晓宇同学曾给我写过这样一段话,倾诉了他的苦衷。当时,同学们好像都有这样的思想情绪,只是这次晓宇同学表现得更强烈些。读着晓宇同学的这篇心情随笔,我当即就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必须要正视并努力去解决好。想了想,我回复了这样一段批语:
晓宇同学,你讲的都是心里话,也都是实话。我真的很理解你的纠结和郁闷,但我一时又不能很好地回答你的问题,更不宜用冠冕堂皇的话来搪塞你。近来,我也有一种感觉,就是你讲的现象很普遍——同学们对读书的理解都很狭隘,读得很功利,读的面还都很狭窄,好像若不为了考试就没有必要读书了。如果同学们仅仅这样理解我“读书是有大用的”这句话,我不赞同,因为你们的理解真的太肤浅、太狭窄、太功利了。
第二天,我找来晓宇同学,与他谈心。最后,征得他同意,我决定晚自习用20分钟时间请全班同学来关注、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结果,同学们讨论得并不理想,硬是跳不出过于肤浅、狭窄、功利的圈子。大致意见就是:我们要学那么多科目,每个学科还都有那么多的作业,整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都在学呀做呀练呀考呀的,都快忙死累死了,哪还有什么时间读书。就是挤出点儿时间来读,也只能是为了考试和写作文。我们没办法不肤浅、狭窄和功利。
同学们说的都是实话啊,也都很在理,但在理不等于就是真理。当时,我还是忍不住讲了一大段话:
书是用来读的,更是读后有大用的。你们读书和你们所理解的读书,还是太太狭窄,太功利了。我们还是应该把读书功用的坐标定得更高一些。
读书,最起码有这样一些好处:
第一,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每个人经历的事情有限,通过读书了解他人的经历,能开拓思路。读书可以使人思维更灵活,能让人主动思考。
第二,读书可以缓解精神压力。阅读和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写的书能看清自身处境,聪明地善待自己,解除困惑和焦虑,增强对自我人生方向的掌控感和生活的稳定感。
第三,读书的过程就是主动吸收的过程。我们完全可以看一会儿,停下来思考一会,以充分吸收书中的养分。读书就是在与作者、书中的人物对话。书读得多了,我们就会发现,油不会尽,灯不会枯,生命并不孤独。
我们说读书是有大用的,主要指应该这样理解这个“用”字。一本好书,读的过程就是用的过程,就是开阔视野、激活思想、增厚素养、提升境界、陶冶情操、锻造品质的过程。这是读书的大用,这才叫真的会读书和会用书。读书的目的不在于你是否把书读完,重要的是书的内容对你有没有启发,哪怕是一页纸,一段话还是一个字。对你有益的书会总伴着你,今天看不懂的过一段时间再看,又会有了一些新的体会、认识和提高。不要总想着多读书就会如何立竿见影,就会一下子如何了不起了,是不可能有这样直接的功利效应的。我还认为,仅仅为了获取点儿知识或赏析点儿艺术手法,这样的读书都是低层次的。尤其是那种死读书、读死书,最终只会造就没有头脑的书橱,还不如不读。我们读古诗词,背诵名句名篇,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陶冶、修养和提升自己,是必须要用生命去深读、彻感和透悟的。同理,我们读《青年文摘》《作文素材》等,也不是仅仅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摘抄一些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真读、深读、活读,要真的在思辨、感悟、积淀、修养和提升,阅读文学名著更应该如此。高考之所以要考查这些东西,目的并不在于命制这方面的试题,还是为了促进同学们去读书、用书、感悟、积淀、写作、历练、修养和提升。尽管我们都很忙很累,但还是要挤时间去多读写书,而且读的面还要再广一些。书的“大用”要时刻铭记于心,绝不可过于肤浅,狭窄和功利地理解和操作。
当时,同学们都双目闪亮,听得特入神。当晚,晓宇同学就向我表达谢意,说我的话扫去了心头的阴霾。现在,晓宇同学就读于某重点高校。现在我们也偶尔通过网络沟通一下,共同交流一下读书之“大用”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