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
2015-01-14许莎
许莎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合作探究的功能,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不仅学会计算方法以及数学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式和学会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学习的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在旁边引导并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以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一、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时机不恰当
小组合作讨论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许多教师往往在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时没有把握时机,而在不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明智的。小组讨论应当是建立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并巩固教学成果。有的教师在不恰当的时机选择了分组讨论,如果学生并没有完全了解课程内容,就让学生进行讨论,而学生连要讨论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分组讨论,不但影响分组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学习也没有什么作用。
2.成员分配不合理
教师应对学生的特长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分组织合作学习。比如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将学生分成小组若干,原则上要保证各小组的综合能力及水平是旗鼓相当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发挥各自的特长,保证他们“都有事干”。但是,有许多教师总是随意地进行分组,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特长等,这样就导致了各小组的水平、综合实力不相等,双方实力相差大,容易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好。
3.分工不明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要分工明确,确认任务和讨论目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分工合作的效率。可是,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小组就成了一盘散沙,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就没有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1.把握分组时机
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时机选择很重要,学生思考问题需要独立的空间,教师就要充分给予学生这个空间。对需要通过讨论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学习,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还要通过自主探索学习,而自主探索学习则是合作学习的保证和前提。合作学习一旦离开自主探索学习的这个前提,则合作学习就不能落到实处,故而,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还要给以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还要创造学生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中有自己的观念及理解,并在与人交流中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这才能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把“正方形可以化成哪种图形?”这个问题丢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得到很多方法,如“把正方形转化成两个长方形”等,有意识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这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将班上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小组,并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且小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特长,例如,一个4人小组,其中A同学计算能力强,B同学语言能力能,C同学动手操作能力强,D同学领导能力好,而其他小组也应该组成类似小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并通过组与组的之间的比试,让学生能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在给他们进行了分组后,一定要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在组内都应担任一种角色,如:医生、病人、护士等,并且这些角色都让学生轮流扮演,以此增加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认识日历的时候,小组内就应该有儿童、家长、老师等。学生的分工要明确。例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教室开一个大型超市,里面有防损员、经理、收银员、营业员等。
3.教师参与指导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不应站在讲台中央,而是应该走到学生中去,对他们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并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出现的情况予以指导或者更正。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没有效果是和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教师可组织一些竞赛活动,通过小组竞赛,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及体会小组之间的真挚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学生合作交流和学生自主探索组成的,这也成为了新课标改革后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比起以前的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不但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补,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机会和动手能力,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