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2015-01-14吴绍勇
吴绍勇
【摘 要】阅读教学课堂“留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灵动的空间,让学生的情感、思维在其间自由驰骋,留给读者无限想象。正是这些有意识而为之的不作为,延伸了作品表达的内涵,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给听众、读者一种感触灵动,积淀情感,激发想象的艺术享受,为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心灵的体验架起了一座桥梁。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留白”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21-01
在绘画中,留白就是“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给人创造了一种虚幻空灵的意境;在文学作品中,留白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风处觅鱼踪”,给人搭建了一个品味遐想的舞台。
留白留得其所,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小学阅读教学也需要这种留白的智慧。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与“空白”,造成师生双方形式上暂时性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流动的寂静气氛,给学生构建一个巩固品味、想像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地放飞思绪,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生成效。
一、导入新课后的留白
一位青年名师陈建先老师执教《特殊的葬礼》,先从“这一堂课”的特殊性入手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读完课题,正欲对课题质疑,陈老师示意学生不急于质疑,短暂的停顿之后,让学生读课文,从课文中自行释疑。现将其课堂实录的片段摘录如下:
师:读了课题,有问题的请举手!
(全班同学纷纷举手,略停,师示意放下。)
师:想揭开迷底吗?那就请你好好地读课文,看看自己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全班同学立即投入到如饥似渴的读书之中。)
先让学生质疑问难,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难进行教学,这无疑是“以学定教”的极好方式。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学生尚未认真阅读的情况下就随意地,一味地让学生“质疑问难”,这实际上是怂恿了学生疏于思考,随意质疑的不良行为。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当学生读题后马上就要进行质疑问难时,教师略停一下示意大家先不急于质疑。此处留白既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同时这又是一个“存疑”,“筛疑”的过程,在头脑筛选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问题一个个明白了,从而留下急于解答,又难以解答的“真正的问题”。这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期达到的功效。
二、朗读中的留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人的课文或语言优美,或有较深的意境,饱含作者的情感,但情感与意境不是作品的附属品,而是隐藏在每个词语、每个句子中,需要读者通过朗读仔细品味,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正如叶圣陶所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文字本身是没有情感的,是果板的符号,朗读可以将无声的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可以激活文字,这样读者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
如《船长》一文语言朴实,但朴实中却包含着高贵的品质与精神,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认真朗读、仔细体会这朴实的语言中透出的高贵。
文章写道: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船长把自己给忘了。这个留自足以让学生在朗读时产生巨大的心理体验。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透过船长朴实的语言看到了船长在面临灾难时的沉着与镇静,体会到了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与英雄壮举。
三、拓宽文本留白, 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抓住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而想象是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前提。有些课文中关键的词语、重要的语段就给学生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学生展开想象的切入口。如果教者能准确地把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一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转化与整合,能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况和生活经验去体味,去想象。如教学《人类的“老师”》时,师问:“ 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就只有这些了吗?还有什么呢?”于是,学生就在纷纷讨论着自然界的生物。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文本本身有“留白”,教师通过深钻教材,挖掘出这些潜在资源,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时空中任意翱翔,播撒创新的种子。这些人类的“老师”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
四、延伸结课前的留白,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
我在这里所提出的延伸结果指的是,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即课文讲读完毕之后,把学生的视点由课本引向课外,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而延伸结课前短暂的几秒钟留白有时就能起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艺术效果。这几秒钟既是让学生把思维的触须延伸到生活,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脑海里重温问题意识,加深情感积淀。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结束前,深情质疑:圆明园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应该毁灭的又是什么?而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这一连串的追问拓展了文本内涵,在学生充分感悟圆明园毁灭带来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之后,引向深度的思考。此时老师并没有引发学生马上回答,而是留白了几秒钟。因为凭着孩子的经验积累与认知水平,这些问题一时是难以说清的。这片刻的留白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留下了思考的时间。
总之,教学中的“留白”,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