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辟语文课堂第二风景线

2015-01-14李正汉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挖掘教材培养兴趣语文课堂

李正汉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倡导指引下,语文教改的潮流波翻浪涌,硕果累累,均以不同模式公诸世人:或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兴趣:或开拓视野寻求更广泛的学习空间,浸淫于课外读物的天地里:或编订新型的语文教材,突出以能力训练为主的多元化,每项教学改革都曾取得一定成绩。

【关键词】语文课堂 素质教育 挖掘教材 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54-02

鸟瞰中外语文教学,其无不以覆盖宽广、精粹典范的文章作为教学的蓝本,并以此作为踏上高考征程增进素质的途径,为学中之正轨。现今,在“素质教育”这一口号的倡导指引下,语文教改的潮流波翻浪涌,硕果累累,均以不同模式公诸世人:或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兴趣:或开拓视野寻求更广泛的学习空间,浸淫于课外读物的天地里:或编订新型的语文教材,突出以能力训练为主的多元化——可以肯定地说,每项教学改革都曾取得一定成绩。

近来,有些评论家或语文研究者尖锐抨击高考的应试教育,其实也未必适当。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即为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诸项能力要求。而在高考这一考卷中从总体上考察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听与说能力确实难以体现,这也许即为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而素质教育则给予最完美的呈现。那么我们实行“素质教育”这一宏伟的宗旨,应选择哪些最佳的方式呢?

语文教材是学生增强语文素养的必备手段。而一味钻入教材而不能超脱出来,学生也不易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因为教材中的一些选文本身的乏味性,确实使老师无能为力,纵有回天之术也难以走出乏味的羁绊,因此些许教材篇章的调换迫在眉睫。

几年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由混沌朦胧的状态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学习兴趣”乃素质教育之本,学习的永动力。如果能在这一方荒凉的原野中开垦出一片绿洲来,那必然会收获金灿灿的果实,教材篇章的学习必以最完美最流畅最巧妙的教学方式,装潢在学生的思维框架上,使其在教师的调控指引下或曲径通幽或登高临远穿行于篇章的设计和内涵中,如沿途欣赏万千花色,那么学生必会感到兴趣盎然,并深得篇章的精髓,学生才会不断地去追求这种境界。但如前所说,教材的诸多篇章本身很难焕发出这种趣味,如果学生仅仅浸淫于教材,很少去留意外界事物,去浏览富含趣味的文章,效果不会至佳。我经过不懈努力,深入探索,为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下,终于探索出一条新路——开辟语文课堂的第二风景线。因为由此途径,方可使其自动遨游于文学的长廊,漫步于文学的青青绿野之中,汲取知识营养,品味求知的甘甜。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

为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游弋,领略文学的内蕴,在班级形成浓厚的文学研究氛围,我把班级学生平均分成六组,成立“文学研究小组”,一周六天的课前三分钟节目全部由六个“文学研究小组”去完成,分工如下:

周一:由小组研究出一道字词辨音题,抄录于黑板上,并由本组同学负责正字辨音给同学讲解。

周二:向同学介绍推荐优秀文学作品,题材不限。必向同学简介作者及内容梗概,分析作品特点,并向同学谈心得体会,对作品或褒或贬,并阐释原因。

周三:摘抄诗词名句,搜寻最欣赏的格言或摘录记叙描写的优秀语段并解释抒发感想。

周四:分析歌词内涵(依次程序,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分析歌词内涵,最后要唱给同学听)。

周五:由小组成员担任记者,寻觅新闻,使同学知晓,或报道报纸上最新并有意义的新闻,如体育节目或国家动态等等,以飨听众。

周六:介绍班级“文学新星”,推荐其优秀的作品,并给予评价。

此六项节目分别由六个文学研究小组在课下去完成。而在课前则由每组出一名成员在台前表演,每周一个轮回,并且每个轮回中均由本组不同的学生去完成,使全班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去体验这种“小先生”的风采。此活动开展一年以来,他们无不为此活动而积极筹备,兴味浓郁非常。课上的表演更是千姿百态,绝无雷同。学生的俨然学究之严肃或滑稽可笑,幽默诙谐或语气铿锵、或节奏柔和,常常引得尚处昏沉朦胧状态的学生精神陡然一振,困意全消,积极地去参与学生的提问和讲解的活动,此项活动颇受同学欢迎,成了同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获益匪浅。

当然,推行此活动并非只追求表层的愉悦,课前三分钟检验同学是否开展此项活动,而真正的活动却在课下,学生也真正地因此活动而亲自去思索、去选择最佳的题材。六项节目都需要同学们在课下阅读书籍,并做出整理,给予最中肯最富深邃性的评判。而且任何一人都具有很强的表现欲,都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因此也必须熟记成诵,才得于台上表演。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最充分的训练。况且此活动的活跃气氛又为新课开展做了不可小觑的铺垫。何乐而不为呢?

二、作文及优秀作品朗诵会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素质最深层难以企及的则为阅读和写作,这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主脑”。因此,在这两个能力的训练上必加大力度。任教至今九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为同学布置写作的任务,每周三篇,一篇为读后感,二篇则为同学随心所欲记下的杂感杂谈,并自行为文集命名。为使此项活动得以顺利实行,我又开展了“优秀作品朗诵会”。每月组织一次,由每个“文学研究小组”在本组同学的“杂感杂谈文集”中选出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的佳文三至四篇,并由本组推荐三至四名朗诵功底雄厚者朗诵优秀的作品。最后由语文课代表主持“优秀作品朗诵会”,并评选出佳文一、二、三等奖若干,最佳朗诵者若干名,拿出班费发给学生奖品。此活动后,我又开辟了“文化长廊”专栏,把评选出的最优秀的作品张挂专栏上。经过每次实践,同学们的活跃情绪都高涨至极点,厌倦作文者都跃跃欲试,非一展才情而不罢休,而爱好文学的同学更不必言。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更适时渗透此观念——“读写结合,读是写的补给线,非读无以写 ”。并向同学推荐所读书籍,再加上同学写读书笔记,或为准备课前三分钟节目更是拾遗补缺,阅读大量书籍。

此外,为避免呆板单调,又适时开展“演讲比赛“编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尤其“编手抄报比赛”更让学生品味到了担任编辑的甘甜和自豪,为自己创下了如此的成果而喜不自禁。可以这么说,诸项活动都相应地为素质教育的土壤施肥浇灌,为莘莘学子的茁壮成长创设了最适宜的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文教材这个例子”,更离不开语文的第二课堂。学生在这第二风景线上徜徉、浏览着,兴味漾荡充溢着心扉,并欣慰地汲取着现代社会的语文活水,滋润陶冶着心田,精神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见,两大体系并驾齐驱,以教师高超的文学艺术造诣高屋建瓴地宏观调控着学生的语文活动,会使教者教得多姿多彩,学者学得逸趣横生。

猜你喜欢

挖掘教材培养兴趣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