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品评

2015-01-14丁亮亮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构段云雾庐山

丁亮亮

【教学片段一】

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

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

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第2、3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在听写两句话的过程中,不仅做到正确书写,也学会了关注文章的关键句,为后续教学触摸语言,深入浅出地交流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听写设计,不仅是一个复习环节,也暗合了本课的重点,接下来的教学也依此展开。

【教学片段二】

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勾画出相关词句,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

生:我从“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些词句中看出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师:如果把这些词都换成“一会儿”好不好?自己读读看。

生:感觉不好。都换成“一会儿”读起来感觉一直在重复。

师:语文用词讲究变化,这些词语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表现得淋漓尽致!你能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只有这四种变化吗?

生:不止这四种变化。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省略号知道的。

生:我从瞬息万变的“万”字中看出来的。

师:还会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转眼间 ;明明,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生:刚刚还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串甜甜的棉花糖;明明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香喷喷的奶油蛋糕。

【评析】用“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这样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先试着和小组中的伙伴说一说,在和伙伴的合作交流中,思维在不断刷新、完善。正是因为有了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小组讨论为前提,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比喻、不同角度的观察等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体验和探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复揣摩文本的语言,用心体味文本的意蕴,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第2、3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用一个中心句概括,再进行具体地描写。

师:你真会发现,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生:作者想象很丰富,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作者正是用了巧妙的构段方式,再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得如此令人神往。请你也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介绍一处景或一种事物,如果能用上一些比喻句就更棒了。(生练习仿写,交流点评)

【评析】《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无论在结构特点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教者抓住文中形象的比喻手法、总分的构段方式这些特点,从语言文字入手,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模仿。学生感悟了文本的语言之美,领悟了文本的形式之美,再学以致用,就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学生练习了片段写作后,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也必不可少。教师如果能发挥教学智慧,抓住有效生成,再次对照文本,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加顺畅,更加灵动。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构段云雾庐山
云雾
拨云雾 识压强
云雾是山做的梦
加强构段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云雾缭绕宜昌城
浅谈小学生依托教材仿写的有效策略
课堂练笔,帮助学生过好语言表达关
做一次庐山客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毛泽东登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