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本表达 确立教学内容

2015-01-14顾煦婷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爱因斯坦苏教版燕子

顾煦婷

“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学习表达的一个范例,教师课堂上如能从“怎么写”入手,对于学生学习表达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关注文本的表达,从而确立教学内容呢?

一、 捕捉文本语言特点

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语言特色,将其原有的价值挖掘出来,放大开去,为学生学习表达提供范例,使其成为可以仿效的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下《燕子》一课的第3自然段,用词极为精妙。作者眼里的燕子是那样的活泼机灵,文章是怎样通过描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把这一特点写出来的呢?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作者抓住了燕子飞行时的一系列动作——“掠过”“‘唧的一声”“横掠过”“沾”,写出了燕子飞行时快而轻巧,十分机灵。用词精准,我认为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之一。因此,教学时,我将这一内容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主要分两步学习,感受用词之精准,体会其妙处何在。然后,再配合以练笔,抓人物动作,写写同学反应之快,妈妈啰唆之甚……这样的学习,是以语言为抓手,从“怎么写”入手,先学后用,实现了文本教学的优化。

二、寻找文本谋篇特色

谋篇布局,通俗地讲就是按照一定的写作意图对所写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安排,使文章的各部分构建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为表达主题寻找最有效的行文格局,力求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苏教版四下《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教学时,我带着学生一起研究了文章的结构,了解怎样写科学小品文。首先,知道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观点。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文章你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总结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从而了解文章的结构:先总写,后分说,再总结。其次,知道详略得当的叙述有什么好处。在学习文本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写了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哪些作者写得具体,哪些又是一笔带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为了证明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这一观点,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的?在讨论与交流中,学生懂得了科学术语与简单的生活常识的引用,都是撰写科学小品文常用的方法。

再如,苏教版五下《谈礼貌》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开头先提出自己观点,接着,举了几个事例来证明的自己的观点,最后再总结自己的观点。每个事例,又都是先写故事再讲道理,故事与道理之间联系紧密。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选择“问路”“道歉”“安慰”这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与我们平时所写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说理性文章围绕中心写的事例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从中找到表达的规律。

三、 关注文本文体特征

对于不同的文体,我们需要做的是针对其特点,设立不同的目标,运用可行的教学方法,展开有效的教学。苏教版四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通过小女孩的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拘小节、善于思考的爱因斯坦。那么,教学时如何从写人的角度去研读文本,使得学生有所得呢?首先,在初读文本后,请学生说说,这是一篇写人还是记事的文章,并说说理由。学习生字词的时候,我将外貌描写中有特色的短语找了出来与学生一同品读体会,发现特点,感受动词与数量词的精准:如“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接着,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说说爱因斯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就那么几句话就能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再从爱因斯坦请教女孩穿着打扮和整理房间,他教小女孩数学这件事情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是怎么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写人的文章是如何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的。

教材的取舍其决定权在教师,我们应树立课程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发掘教材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其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太仓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爱因斯坦苏教版燕子
为什么爱因斯坦总是“爆炸头”
燕子
燕子
爱因斯坦的梦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燕子一家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