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策略
2015-01-14曹书剑
曹书剑
一、 每周一次故事会,让阅读的火焰燃烧
语文教材中不少是通俗易懂的故事,他们有神话故事、礼仪故事、民间传说,童话寓言……故事是培养学生对世界的亲和力,开发学生的记忆力,启发想象力,扩展知识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听故事,激发阅读兴趣。每次带一年级学生,我都会在开学不久,精心设计一次“故事会”,将自己精心挑选的几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于是,狼的凶恶、狐狸的狡猾、兔子的聪敏、猴子的灵活都被我通过声音的模仿和体态的表演,演绎得栩栩如生,同学们都陶醉了,到下课铃响起时,还说要“再来一个”。至此,我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我们的语文书中有好多好故事,各种课外书中也有许多好故事,只要你们用心去读,老师就可以教你们讲故事。
2. 读故事,引导阅读实践。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时间大增。在初期,我要求他们熟读课文中的经典故事,读课外读物中的一些浅显的拼音故事,并尽力记住一两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带到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上来交流。这样,以活动铺路,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开发了记忆力,丰富了语言积累。
3. 编故事,发展想象力。(1) 续编故事。我们的语文课本和课外阅读中的许多经典故事都有开放性的结尾,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让学生来续编。例如,《坐井观天》中的青蛙跳出来后,会怎样呢?《狐狸和乌鸦》《乌龟和兔子》中的主人公再次相见,会发生什么故事等等。(2) 看图编故事。把课内外的图画材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组织语言把图编成故事说出来。(3) 给学生少量的语言材料编故事。比如,我设计的为“爱面子的老山羊”编故事实践活动,学生就编出了许多充满童趣的小故事,充分展示了他们奇特的想象。另外,我还经常让同学们演一演读到的故事,评一评,这样,通过读、讲、编、演、评等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了语文能力。
二、 每课一积累,让阅读的精髓共存
1. 大量背诵经典。我校多年开展“沐浴书香,健康成长”的经典诵读活动,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这本书,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经典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许多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我们还通过参加学校每年一次的“经典诵读汇报会”,编演了各种形式的节目,让同学们收获阅读经典的乐趣。这些经典积累的作用是无形的,她如春雨,滋润了同学们纯净的心灵,他们常常会在生活和学习中脱口而出地运用诗词。
2. 课课有积累。从二年级开始,我便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采蜜本”。我首先向他们展示了珍藏多年的自己的“采蜜本”,教会他们如何积累自己需要的东西,如何利用自己的“采蜜本”。每篇课文学完,我都要求他们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积累下来,然后引伸到课外,在课外阅读材料中寻找精彩词、句、段摘抄下来。学生将己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新的构建,丰富语言内存,课内外阅读的精髓,通过目的性积累在这里有效地融合,并渗透到同学们的语言实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 每单元一主题,让阅读延伸
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主题,我抓住每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课外阅读。让他们以语文材料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学习与本文有关的课外读物。如学习“美丽的秋天”,就要求同学们阅读有关描写秋天的文章并积累。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节选。教学中,我就以此为契机,把原著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不仅能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能激发起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这一系列的介绍与推荐中,使课内的阅读教学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与补充,从而引导学生增强爱语文,爱阅读的情感。
在指导中,我讲授了一些阅读方法,并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会写读后感、书评、心得体会等。他们把零碎的知识积累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湖县徐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