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舞的价值意义与规划发展
2015-01-14阿依林芳
【摘 要】广场舞作为一种普及性的集体舞蹈形式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广场舞以其舞蹈形式的大众化、音乐素材的通俗化、参与人员的平民化、活动价值的多元化等优势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主流的娱乐方式之一。温江作为成都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场舞活动如火如荼进行,对于温江城区广场舞研究将对广场舞在温江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场舞 健身娱乐 群众性 温江城区
【中图分类号】J2450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08-03
舞蹈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起源于劳动,又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在创造语言之前用来交流感情,庆祝胜利的一种方式。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人的脸部表情为基本要素,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和审美要求,同时又培养了人们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而广场舞,由于其与观众直面相对的特殊性,没有舞台与幕布的隔离,深受普通市民的喜爱;更由于其题材源于社会生活,创作于人民群众之中,并由人民群众自己表演,因此,在人民群众中有极大的影响。
一、广场舞在温江区兴起与发展
(一)经济基础良好,促进广场舞发展
温江有“金温江”之称,这里曾是4千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的发源地,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古都是川西重镇。温江区作为成都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济实力不可小觑, 温江已连续9年位居四川省县(区)级经济综合实力前lO强,连续6年进入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之列,是西部地区发展强劲的一个重要城区[]。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催动下,温江区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古蜀鱼凫王国作为深厚的历史背景,以成都市区作为重要的融资平台,温江在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建设向着生态化、休闲化方向发展。这些都为广场舞在温江的盛起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人口老龄化,广场舞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场舞的兴起与推广,在很大层面上依赖于中国的退休老人。他们是城区广场舞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与观看者,是广场舞活动得以持续的骨干力量。温江广场舞的发展是温江城区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外在显现。
我们常说的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温江区65岁以上人口达到25810人,占全部人口的8.01%,这表明,温江区已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08年年底,温江区总人口为353537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57301人占总人口的16.2%,65岁及以上人口35218人占总人口的9.97%,并且还在以年均4.7%的速度递增,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1.5倍。根据《温江区人口发展战略》,预测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8019人,占总人口的10.41%,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58868人,占12.13%,呈加速增长之势。大量的老年人或因为退休或因为进城与家人团聚等原因集中在城区内,茶余饭后便寻找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由于广场舞的群体性、平民化等特征,广大老年人参与广场舞活动达到娱乐解闷的目的,同时又收获了健康。
(三)注重文化生活,为广场舞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西部大开发为温江经济的复苏打了一剂“强心针”,温江经济迅猛发展。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全民健身的政策为广大热爱生活的温江人提供了“名正言顺”的健身口号,提倡高素质、有品位的文化生活被广大城市人民群众所追捧。
伴随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的逐年完善温江城区修建了各种各样的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城市的广场、公园、社区活动中心和街道等地都为广场舞提供了宽阔免费的活动场地。温江城区内的各小区、各广场、各公园等公共场所人们翩翩起舞,健身娱乐享受生活。
20年前笔者刚从凉山州歌舞团调到温江区文化馆,发现一个让我不解的现象:20年前的温江人民每天晚饭过后唯一的选择是在家看电视,电视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那时候的温江文化生活比较贫瘠,大家没有健身锻炼的意识,而舞蹈更因其在普通民众心中留下的“高雅形象”而让人敬畏,不敢触碰。作为温江区文化馆的一员,作为群众文化的辅导者,我开始思考如何用我熟悉的舞蹈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人们晚饭后不再“静悄悄”,让温江“动起来”。
我开始联系自己的朋友、温江各单位的文艺骨干以及舞蹈爱好者(多为中年或中年以上及退休人员),决定教大家跳舞。我的想法得到了肯定,人数也越来越多。我们定期在文化馆进行培训,学员从不会到会,再到熟能生巧,再到每期结业汇报表演上的大放异彩,深深地体会到舞蹈的乐趣以及其带给人们的成就感,真正地感受到了舞蹈这种艺术的魅力,身体也越来越棒。
一传十,十传百,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舞种也从最初简单的舞厅交谊舞到国际标准舞,再到后来各种各样民族的民间舞,如彝族地区的哒体舞和藏族地区的锅庄舞。为紧跟时代的步伐,凡遇热播的新音乐和新歌曲,我会立即把它编排成简单的舞蹈,哼着喜爱的调子,踩着轻快的步伐,群众心里无不乐开了花。
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居民小区开始配备了活动广场,我们的场地也由仅有文化馆延伸开来。如今,晚饭后7点左右走到温江各居民小区,随处可见翩翩起舞的队伍,小的十来人,多的可达数百人,儿童,青年,老人无不在内,场面热闹非凡。夜晚,灯光,音乐,笑声,舞蹈。我为我的工作开心,我为广场舞的形成开心。
广场舞流行开来以后,不少社区和机关单位开始成立自己的广场舞队伍,为加强各队伍之间的交流,展示各队伍的风采,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这种健身活动中,我发起举办了名为“舞动柳城”的群众广场舞大赛,该项比赛已在温江成功举办八届,在温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广场舞活动特点及价值体现
(一)舞蹈形式大众化,集体活动参与性
广场舞是一种极易被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并掌握的集体舞蹈形式。在没有门槛要求的境况下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接受者任何人的参与。广场舞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简易程度也会根据参与者的水平进行选择,这也就为参与广场舞的群众提供了多元的选择空间,容纳更多的广场舞参与者。在温江大大小小的广场舞队伍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中老年人为主体参与者的境况下,还有不少少年儿童的参与。他们往往是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料,茶余饭后跟随者爷爷奶奶来进行娱乐和放松。还有许多是中年白领上班族,由于日常工作繁忙缺乏锻炼身体的机会,晚饭后不少中年白领也会积极的加入广场舞的活动中来。
(二)满足群众娱乐与健身双重诉求
在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广场舞队伍中,对于娱乐与健身的双重诉求是我们进行广场舞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局内人的心声。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身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开始逐渐下降,日积月累留下的病根也逐渐显现。例如:腰椎疾病、关节病痛、呼吸道疾病以及各种“富贵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中老年人的健身诉求是极为迫切的,在对温江区城市广场舞队伍的采访中,老年人最怕的就是疾病缠身拖儿女的后腿,影响儿女的正常生活。因而他们参与广场舞锻炼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健身的诉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就是在如此多的变化之中,真正适合中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却是寥寥无几。大量的闲余时间催生出的孤独寂寞、退休后的无所事事引发的心里自卑、楼门紧闭的独处居住生活方式等都在煎熬着广大中老年人。他们迫切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打发时间、增加交际、找到自我认同。而广场舞以其舞蹈形式的大众化、音乐素材的通俗化、参与人员的平民化、活动价值的多元化等优势成为城市中老年人健身娱乐的主流的方式之一。
(三)提高城市居民的审美情趣
广场舞是一种平民化的舞蹈形式,普及型的舞蹈活动中对增强大众的舞蹈审美情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温江城区内从幼儿团体到中老年老年团体,不同年龄段的团体会有不同风格的广场舞舞种的学习,他们没有将所有的舞种都拿来跳而是格局自身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团体的舞蹈来排练。另外在对温江城区广场舞队伍才发的过程中发现,广场舞的参与者都会自己搭配舞蹈服装、自己塑造发型与化妆,而在之前他们没有参与广场舞活动的身份是工人、技师、商人等。从这些变化上我们发现大众审美在广场舞的影响下有所提高,人们不再盲目的跟
风,什么样的舞蹈“火”就拿来用,而是根据自身的现实状况选择合适自己团队的舞种风格来排练、健身。而从自己选择服装、自己造型的角度来看使很多羞于装束或忽于装束的参与者有了更多的装点自己的机会与实践,无形之中提高了广场舞参与者对于美的体悟与实践。
三、火热的广场舞所引发的问题
(一)广场舞音乐分贝过大,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广场舞分贝过高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案例这在中国人们可能会反感但可实施的具体措施却让人们捉襟见肘,这可能是与中国的人情社会有关。但中国的广场舞去了美国可就没那么好使了,中国式的广场舞在美国的推广受到了美国警察的坚决喊停。据美国《侨报》报道一支华人舞蹈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进行排练时多次遭到周围居民的报警,警察以“没有理由的在公园里制造噪音”为由将其控告。在中国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0分贝,夜间为40分贝。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音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两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广场舞的扰民现象却从未消失。对于我们来说广场舞的噪音污染的确需要参与组织广场舞的人员的意识自觉,以及与广场舞周围社区街道或者公园管理人员协商,统筹大局。不要因为多数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了那些真的需要“安静”的人的利益。
(二)跳舞场地邻近马路,有安全隐患
在温江城区的有些社区内,由于场地的局限性人们将广场舞搬到了临近马路的空旷处。在晚上七点左右正是许多上班族下班回家的高峰期,车流量较为集中。参与广场舞的人群在这一时段阻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也为参与广场舞的群众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少数“舞痴”废寝忘食引起家庭矛盾
在广场舞的参与者中,许多人是对舞蹈痴迷过深的资深“粉丝”。他们对于舞蹈的热爱已经使他们脱离了自身家庭的正常状态,他们往往很少在意家人对于他们参与广场舞的建议与意见,往往凭着满腔的热情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娱乐,而忽略了家人的感受。根据访谈的结果家庭矛盾的具体表现为:家务做的越来越少、对家人的陪伴关心越来越少、一天来经常会因为排练或演出与家人失去联系,引起家人的担忧等。他们基本的症状表现为,痴迷于广场舞而无法兼顾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四、建立广场舞地方组织机构、规范广场舞推广与教育模式
(一)地方性广场舞组织机构的筹建
1.各队伍成立相关协会,制定广场舞活动相关规定。在各支广场舞队伍之中建立组织与管理机构,对广场舞参与者进行大略的统计,根据队伍的现实情况选择场地与舞种。制定较为规范的广场舞活动规定,协调好广场舞参与者与周边居民的关系。
2.各队伍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时定分贝进行活动。设定专人负责噪音分贝的测定,增加广场舞活动过程中噪音测定的活动环节。对活动周围进行噪音污染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状况设定舞蹈音乐分贝以及广场舞活动的时段,避免引发噪音污染。
3.各队伍配备安全监管员,负责场地协调,并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广场舞活动要从一种自发的无组织形式,变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的娱乐健身活动。为广场舞的参与者排除一系列的不必要的隐患,为广场舞活动保驾护航。
(二)规范广场舞活动与广场舞教学方式
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的现在,各种各样的音乐与舞蹈资源涌入我们的眼眶,让我们应接不暇。广场舞活动的参与者往往是没有接受过艺术训练的普通劳动人民,广场舞的习得也多是自身观看影片的简单模仿,对于舞种和音乐的选择上缺乏鉴别的审美能力。针对温江城区广场舞团队的调查中集中个别现象我们进行讨论。
1.舞种的选择—儿童广场舞的成人化
在许许多多的儿童广场舞中,很多所谓的艺术指导没有考虑到儿童时代所能接受的审美尺度,而是一股脑的跟风,跟流,用成人化的爱审美来僵硬的安排到儿童身上。例如:伦巴与恰恰等舞蹈,该类舞蹈风格属于热情奔放,成人化的特点较为明显,与儿童的成长阶段的属性不符。更为不人性的是让孩子穿上所谓的正式的高跟鞋,吊带裙,模仿成人去舞蹈,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符合我们生理和心理接受的尺度的。首先儿童穿高跟鞋进行较为深入强度的舞蹈训练与表演,本身对于未发育成熟的儿童的脚是一种迫害。另外穿着过于成人化的服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让他们变得早熟与浮夸,脱离本有的天真与浪漫。我们往往在追求所谓的美的时候,丢弃了我们基本的生活诉求,美丽的演出之后,当帷幕拉下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反思。
2.专业舞蹈文化人员的介入与指导
有些人常说大众所推崇的娱乐往往是不好的,这句话不是完全正确也非完全错误。广场舞作为一种大众的普及性的舞蹈形式,既然能被广大群众所热爱自然有他的优势在里面,但我们文化研究者往往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而忽略了自身的劣势。就像那句话说的大众所推崇的娱乐往往是不好的,确实是在提醒我们,广场舞的发展不能往“低俗化”方向发展。根据对于温江广场舞队伍的调研发现,许多队伍对于音乐的选择往往是什么流行来什么、什么节奏强来什么根本没有自己的标杆和尺度。针对音乐的选择问题,广场舞老师务必在此方面多下功夫,尽可能选择艺术性较强的音乐或歌曲,并做到音乐风格和舞蹈风格的协调统一,以便让群众在健身娱乐的同时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享受高雅艺术带来的无限魅力,真正做到身心愉悦。针对舞蹈体态的审美情操必须有相关文化部门举行定期的广场舞领舞人员的素质培训,希望广场舞能以一种“以一优带百优”的良性态势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广场舞俨然已成为广大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不停编排新舞种提高民众积极性的同时,加强管理并正确引导,也是当务之急。让我们携手打造高雅有序的广场舞队伍,让其成为温江靓丽的风景线,为推动群众文化的大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献上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 琨.我国城市广场健身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6.693—695.
[2]杨群茹.休闲体育与城市发展:温江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2.
[3]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24.
[4]高 虹.浅议“雅”与“俗”视角下的广场舞蹈.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
【作者简介】阿依林芳,女,1964年出生,彝族。198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后分配到凉山州歌舞团担任演员,1991年人才引进到成都市温江区文化馆担任舞蹈辅导工作,现任温江区文化馆副馆长。四川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温江区舞蹈家协会主席,区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政协委员,温江区政协委员,多次获得成都市文化“先进个人”及优秀园丁奖称号。2009年获得成都市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荣获文化部群文之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