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读《小池》《四时田园杂兴》

2015-01-14郭学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细流范成大泉眼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初绽放

先说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这位从事诗歌创作近60年的老人,一生却只发表了163首诗,平均一年只写两到三首。

再说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中兴四大诗人”之称的杨万里,一生创作诗歌两万余首。虽然只有少数流传下来,但我们所读到的,首首都是经典。因此,好的诗作和产量无关。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五十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因为号诚斋,故称“诚斋体”。诗风清丽精巧、空灵轻快。

《小池》这首诗中的景物: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一枝嫰荷、一只蜻蜓,本是夏日常景,诗人却以一个“惜”和一个“爱”字,将无情化为有情,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禅意十足的“初夏风光图”。

诗的前两句,是拟人化写法。把读者带入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入池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涓细流,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予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诗的后两句,作者仿佛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头捕捉到一个意趣横生的场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不仅把蜻蜓的心急、轻巧、可爱刻画得生动传神,还把蜻蜓与嫩荷相依相偎、亲密和谐的情景,描摹得形象逼真。“尖尖”叠用,语气亲昵,怜爱之情溢于言表。相逢与离去,都是一种缘。哪怕是一枝嫩荷与一只蜻蜓的偶遇,也会令人心头一动。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扎进泥土的诗歌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扎进泥土的诗歌,清新自然、隽永芬芳。和另外两位著名的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不同的是,他是以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份在写这些诗。

晚年的范成大,归隐苏州石湖。这位曾经的才子宰相,用他那双书写过奏折的手,拿起犁锄,做了一回真正的农民。他在四季的乡野村头,种下了郁郁葱葱的田园诗句。

初夏,是江南农事最忙的时节。绿油油的秧苗已经长大,稗草也相随而生。白天下田去清除这些稗草,是当时男人们要干的耘田活。女人白天需要完成的事更多了:洗衣,做饭,挖猪草,清农舍……你可别以为干完这些活儿就可以休息了,到了晚上,她们还得搓麻线,织成布。

这些村庄上的儿女们忙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是无暇顾忌那些尚未长大的孩子的。孩子们还太小,不懂得耕田、织麻,但他们非常懂事,从不去搅扰大人们干活。只是靠近在桑树荫浓密的地方,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了瓜秧。

想象一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再想象一下昏暗的油灯下忙碌的身影,你会不会和诗人一样,内心涌起一份对农民深深的敬畏和同情?你会不会因为那些懂事的孩子,内心有了一些隐隐的疼痛和不舍?

因为爱,所以懂得。范成大用文字记录下农人的泪水与欢笑。那扑面而来泥土气息,完美地昭示了一个诗人内心深处的坚守与追求。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

副校长)

猜你喜欢

细流范成大泉眼
大地的取水者
大地的取水者
小 池
小池
多变的小泉眼
茶,有点苦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