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片段赏析

2015-01-14袁开文赵芹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自然段赏析课文

袁开文 赵芹

近日,听了南通市祝禧老师执教的《水》一课,深受启发,下面做些赏析。

【片段一】

师:(出示:水平如镜、清泉潺潺、碧波荡漾、洪水滔滔)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说说读了以后的感觉。

生:“清泉潺潺”让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水声。

生:“水平如镜”“碧波荡漾”让我看到水的不同形态。

生:“碧波荡漾”“洪水滔滔”都写了水,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前者让人愉悦,后者让人心惊。

……

【赏析】祝老师利用看似简单的一组词语,通过学生读读、说说,很快把学生对水的视觉、听觉、触觉乃至情感、联想全都调动起来,不但引出了课题,而且让学生对水的通常感受与课文中的严重缺水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学习下文埋下了伏笔。

【片段二】

师:最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经常遇上严重干旱,干旱的最大原因就是降雨少、气温高。(课件映示缺水村庄图片,以及人们排长队等水的场景,生静静地看图)

师:想象一下,干旱缺水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怎么样?

生:不方便。

生:艰难。

生:苦。

师:课文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书,朗读课文,用心体会。(生读)

师:读了课文,你有没有不一样的感觉?

生:乐!

【赏析】原始感觉的苦与整体阅读后的乐,生活的苦与文字的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苦与乐的感觉,都不是凭空而出。明明是苦,作者为什么写成乐呢?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涨,阅读期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浏览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脉络,对“快乐生活,笑对人生”的主旨也有了初步印象。

【片段三】

师:这一担水是怎么来的呢?(指名读第1自然段)

生:到十公里之外,排一个小时长队。

师:为什么只有一担?我们平时是怎么用水的?

生:拧一下水龙头,水就出来了。

师:你觉得怎样?

生:举手之劳。

生:足不出户。

师:如果把这个小村庄拍成电影,你们认为用什么颜色作背景呢?

生:描写戈壁地区的电影好像一般都是土黄色。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黄土背景下的苍凉感!(生齐读)

师:好不容易盼来“一场雨”。这场雨给孩子和大人们带来了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2自然段。会读书的同学能从文字描绘的镜头中看到、听到许多东西,可以是一幅画面、一个镜头,也可以是一个物品、一个声音。(学生自主阅读)

师:看到过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吗?这里的哪句话带给你特写镜头的感觉?

生:孩子们雨中狂欢——“脱得光溜溜”“奔跑跳跃”“尽情地享受”。

生:大人们在雨中洗澡。

师:你准备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个场面?如果给朗读配上音乐,配上怎样的音乐比较合适呢?(欣喜的语气、欢畅的语气、庆祝节日的音乐、节奏明快的音乐)

师:这时,你们觉得整个画面还是土黄色、灰蒙蒙的吗?那是什么颜色呢?

【赏析】祝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担水的路途遥远、水量稀少,与学生平时拧开水龙头的举手之劳、取之不竭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担水”的不易。在学生还原画面、选择背景、编配音乐基础上,比较清苦的自然环境和欢畅雀跃的热闹场面的色彩,进而体会人们在艰苦环境下的乐观生活态度。

【片段四】

师:一场雨给老老少少带来那么大的快乐,可这雨毕竟太少了,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只能等着母亲打开水窖冲凉。大家静心默读第4、5自然段,想想这“一勺水”带给孩子们什么感觉呢?把你有感觉的文字画下来,用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把自己的感觉写下来。(生默读课文,指名朗读最有感觉的文字,并说说写下了什么感觉)

生:久违的感觉。

生:舒服极了。

生:那一勺水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

师:(课件出示两段文字:1.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2.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又滑过了我们的全身。)一勺水从头到脚很快就流完了,为什么作者要写水流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呢?这么写多啰唆呀!老师写的第二句多概括呀!你们觉得是作者这样写好还是老师这样写好?

生:作者写得好,写出了母亲倒水动作的小心翼翼。

生:作者写出了水流经我们身体的每一处。

生:作者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我们对水的渴求。

生:“滑”字写出了水的亲切、调皮、友好、灵性……

师:如果我们把这一勺水冲凉拍成电影的话,什么画面该被放大?(课件画面:水从勺中滑落,并配以舒缓的音乐,学生分组朗读这段文字,并背诵)

师:每一寸皮肤都在吮吸!渴呀!母亲却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为什么不说“渴”而说“饿”呢?

生:“渴”得皮肤“张开了嘴”,像小孩饿了似的。

生:“饿”比“渴”字来的更直观、更形象、更真切!

师:现在留在你心中的是怎样的色彩?

生:我看到了清澈的水。

生:我想,现在的水应该是绿色的。

生:我认为是碧蓝碧蓝的,像天空。

【赏析】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放大区别,彰显特点,发现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提高学习效果。比较阅读,可以让学习材料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给我们的影响也更深远。祝禧老师在《水》一课的教学中,针对文本特点,巧妙运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在词语比较中导入新课;在感觉比较中梳理脉络;在色彩比较中品读课文;在叙述比较中关注表达……课堂中,祝老师耐心地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想象,通过圈画与批注、诵读与品味、比较与咀嚼等方式,不断丰富场景描写的“意义空白”,慢慢体味文字细腻描述所带来的真切感受。并将文学以外的音乐、画面带进课堂,丰富语文课堂的文化意蕴,让学生在精心营造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学生也确实在感受作者艰苦生活环境下乐观态度的同时,提高了文学阅读的感觉意识和感悟能力。

祝老师在这节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自己“文化语文”的教学理念:将语文教育视作文化过程,将学生视为这一过程中的文化主体,将文化审美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从而演绎出充满魅力的文化景象,唤醒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色彩斑斓、意蕴丰富的文化生活,使学生得到了文化的浸润,培育了学生的文化精神,使语文教育成为陶冶人性,促进学生人格生成的文化过程。

(作者单位:淮安市洪泽县朱坝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自然段赏析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秋天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步辇图赏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