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首描写西湖的古诗解读与教学设计

2015-01-14金立义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望湖林子美景

金立义

苏教版第十册第23课是两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都是描写西湖美景的,编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真是匠心独运。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审视、比较,会发现别样的精彩。

一、 文本解读——同中求异,精彩别样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虽然描写的都是西湖的美景,但是两首诗的表现风格迥然不同,如果把两首诗作一些比较,会发现两首诗韵味无穷。

1. 两首诗的相同点

(1) 题材:描写的都是西湖的美景。

(2) 时间:描写的都是夏天的西湖。

(3) 作者:诗人苏轼和杨万里都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2. 两首诗的不同点

(1) 描绘的意象不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描绘的意象有云、雨、风、水。全诗似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描写的是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黑云翻滚,急速前行,还没来得及遮盖山峰,雨珠急速地从天而降,跳入了船中,让人们措手不及。地上卷起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吹散了,雨过天晴,再看整个湖面水天相接,纯净如镜。苏轼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又从容不迫,描写了天气变化的神速,让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所描绘的意象是莲叶和荷花。杨万里开篇即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在目睹了西湖的美景后,不禁脱口而出的一种赞叹,是对西湖最直观的感受,此句虽然质朴无华,但读者却能从诗人的惊叹中感受到西湖的魅力。接着,诗人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描绘了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映日”与“荷花”的相互映衬,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 景物的特点不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描写的景物:云——浓,黑云翻墨;雨——急,白雨跳珠;风——猛,卷地风来;水——大,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所描写的景物:荷叶——绿,无穷碧;荷花——红,别样红。

(3)景物的状态不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风云突变,暴风骤雨,一种动态的变化之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用局部带整体的表现手法,着重描绘了碧绿接天的莲叶和红艳映日的荷花,是一种静态的恬静之美。一动一静鲜明的对比,呈现了西湖的婀娜多姿,给读者以无尽的美的享受。

(4)表达的情感不同。解读古诗,要用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要抓住诗眼,感悟其义,直抵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两首诗的情思都寄于在题眼之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醉”字,表面意思是酒醉了,实际上是指诗人被西湖的这番美景深深地陶醉了,抒发了诗人赞美与喜爱之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送”字,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全诗从内容来看,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似乎和题目毫不相干,其实是诗人借景抒情。诗人天刚亮,就开始送友人,一直送到日出,还不忍回去。满池的美景似乎是诗人特地用来挽留友人的,不难猜测出诗人的心思:这样的美景只有与知己共同欣赏,那才是最美的,再停留一下吧,再共同欣赏一下美景吧,朋友!再送你一程吧,这样的日子往后很难再有了……诗中虽然没有一字送友,却让读者感受到了朋友间的浓浓情意。

同类题材的古诗宜相互比较。比较有悬念,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比较能彰显古诗的各自特点。通过比较,在同中求异,尽显了西湖的风姿绰约、无限魅力。我们领略了西湖的风姿,感到赏心悦目,同时对文本的解读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二、 教学设计——异中求同,路径清晰

在比较中发现了两首诗别样的精彩,于是教学设计的路径清晰可见。

1. 读通两首诗

学生自读这两首诗,要求做到字正腔圆,读准读通;有板有眼,读出节奏;且吟且唱,陶醉其间。

2. 读懂两首诗

(1) 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哪些词句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还不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2) 全班交流词句的理解。

3. 比较两首诗

(1) 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点呢?要求学生把两首诗进行对比,仔细琢磨,把自己发现的不同之处写出来,尽可能多写,然后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2) 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让学生先求异,目的是引导学生和古诗深入对话,体会两首诗的不同特点,感悟西湖的不同风貌,在求异的基础上再求同,让学生明白尽管诗人所选取的景物不同,描写景物的特点也不同,但都表现了西湖独特的神韵。西湖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神往。

4. 有感情地吟诵这两首诗

古诗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字数的整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着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诵读古诗词可以还原古人吟诗作赋的情境,学生的思维可以穿越文字的表象,步入、沉浸于诗词的意境之中。所以学习古诗词就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那样:“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5. 拓展阅读

(1) 出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2)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什么样的景色?(西湖的晴天,阳光洒满湖面,波光粼粼;西湖的雨天,雾气迷蒙,群山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3) 诗中把西湖比作什么?突出了什么?(把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因为西湖自然景色秀丽,而西施天生丽质,这样的比喻非常恰当贴切,突出了西湖的秀丽迷人。)

(4)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呢?组织学生交流。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西湖,不管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有着美的景致,是对文本最好的拓展与补充,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西湖的神韵与风采。

6. 赞美西湖

古诗学到这,你能用一两句诗来赞美西湖吗?

7. 全课小结

西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韵致;古诗的美,美在精巧,美在韵律。西湖,就是一首古诗,一首美丽动人、令人回味悠长的古诗。虽然它“浓妆淡抹”,但“总相宜”;虽然它“多姿多彩”,但“别样美”。让我们再次赞美西湖,齐声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望湖林子美景
望湖楼下水如天
久别情
雷雨
筼筜美景
冬日的林子
独特美景
Summer Vacation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海洋美景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