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言语秘妙 促进言语实践

2015-01-14汪娟陈小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水窖缺水自然段

汪娟+陈小平

第一课时

一、 唤醒期待,初读课文抒感受

师: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写一个字。(师板书:水)“水”字笔画少,写的时候注意笔画之间适当留有距离,这样字才显得舒展、灵气。一起读。(生读:水)看到这个字,你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

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生:我不喜欢喝水,但是妈妈总是让我多喝水。

师:这也说明你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果在“水”字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生:我想加个感叹号,我想告诉人们水很重要,大声呼吁要珍惜水!

生:我想加个省略号,我想说水是生命之源。

生:我想加个问号。当我第一次看到“水”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水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有什么好写的呢?

师:你在预习的时候看到课题就有了疑问。其他同学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到课题的时候,你有没有猜想作者会写些什么呢?

生:我猜会写水带给人类的好处。

生:写水到底有多重要。

生:写缺水会怎样。

师:看来简洁的文章题目,已经激起了同学们的阅读期待。作者到底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读完后用一句话写下你的感受。

【评析】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资源直接导入新课学习,简洁明了,值得倡导。同时,教者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激发了学生想阅读的欲望。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关键是我们的教师如何去激发、引导。

(生读后交流感受)

生:这个地方的人生活很困难。

生:人们在雨中洗澡很快乐,很享受。

生:母亲帮我们冲凉的时候,我们感觉很爽。

生:雨水非常脏,他们还收藏起来,说明那里真的非常缺水。

生:没有水的日子很痛苦。

(师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这些句子)

师:同学们从文字中感受到很多,缺水的生活到底是苦多还是乐多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地品味。

二、 重视写字,梳理文脉学字词

师:有些同学画下了难读难理解的字词,一起来看看。(师先出示字词:水窖 储藏 扇风 钥匙 血管 膝盖 一勺水 狗尾巴草等。生字上注有拼音。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藏、扇、血”。然后出示水窖、狗尾巴草、勺子的图片。)

师:下面我请几位同学一人一个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课文是围绕什么写的?找出能概括全文内容的中心句。(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生:课文是围绕“缺水”写的,中心句是“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围绕“缺水”,课文又写了哪些内容呢?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生:第1自然段写了村里人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生:第2自然段写了村里人在雨中洗澡。

生:第3至第6自然段写了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冲凉。

(师相机板书:远足担水、雨中洗澡、勺水冲凉)

师: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弄懂它围绕什么写的?写了哪些内容?这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勺”和“膝”是本课的两个生字,笔画一个特别多,一个特别少,在书写时要注意。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同学的书写(投影)。

生:“勺”字不要写得太小,笔画要舒展,“膝”字不要

写得太大,笔画要紧凑。

师:是的,“膝”字右边由三部分组成,注意竖画不要写得太长,这样就紧凑了。(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膝”字,学生在作业纸上抄写句子:一勺水流到了我的膝盖上。)

【评析】扎扎实实教写字,是“课标”对语文课提出的基本要求。但汪老师并没有满足让学生只要会写“勺”和“膝”这两个生字,而是依据“课标”对高年级学生书写的要求进行教学,把这两个生字放到句子中让学生书写,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第二课时

一、 关注表达,聚焦场景悟写法

(一)涵泳文字,自主品味细节。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围绕这句话写的,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还记得作者写了几件事吗?

生:远足担水、雨中洗澡、勺水冲凉。

师:是的,三件事也是三个场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从文字中想象当时的场景,你可以慢慢地读,也可以读读停停,一定要通过思考、想象,让文字变成场景。(生读)

师:同学们有的读着读着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有的读着读着抿嘴一笑。大家把书合上,现在你脑中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哪一个?

生:雨中洗澡的场景。

生:一勺水冲凉的场景。

师:书已合上,场景还在。我相信和场景一起留下的肯定还有文字,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至第5自然段,思考:在这些文字中,哪些字词最有表现力,哪些句子最能触动你的心灵,使得你对那个场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一圈,画一画,做一些批注。(学生默读课文,做批注)

师:谁来说说哪个场景?

生:雨中洗澡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这一句:“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师: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挺搞笑的,他们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忍不住笑出声来,其他学生也跟着笑起来)。

师:读到这儿想笑是很正常的,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得我们在读书时充满了陌生感、新鲜感。也许,在我们眼里,他们的行为是不寻常的。但,我想告诉你,孩子,这就是生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果你再读这段文字,你一定能透过笑声,体会到更深刻的东西。(生再读)

生:我体会到他们平常不下雨的日子一定很艰苦。

师:说说关键词。

生:“尽情地享受”,说明他们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平时不下雨的时候,就没有水,根本不可能用水来洗澡。“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水,我们知道天上下的雨并不干净,但是他们太渴了,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师: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抓住“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水等关键词语,逐步体会到“我”出生在——(生接读:一个缺水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水(生接读: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评析】精彩的生成首先来自充分的预设。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对文中描述的全村人雨中洗澡的场景理解有些偏颇,课堂上出现了笑场。教师尊重学情,承认文字带给学生的陌生感、新鲜感,并引导学生透过笑声体会到更深刻的东西——含泪的微笑,巧妙地将课堂引向智慧的深处。

师:如果说雨中洗澡是一个广阔的大场景,那刚才说的就是这个场景中最细微的地方,我们把这样的描写称之为“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

师:细节描写在勺水冲凉的场景中也有很多,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至第6自然段,找一找。(生默读、圈画)

师:谁又找到了哪些细节描写?结合关键词说说你的感受。

生:有一处细节让我感觉到母亲给我们冲凉的时候,很小心:“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缓缓地、倾注”感觉母亲不是在随意倒水,而是在倒很珍贵的东西。

师:如此小心,只因为在那个地方,最珍贵的东西就是——

生:水。

师:一个简单的倒水动作,一个冲凉的场景,因为“缓缓”“倾注”这几个关键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体会到“我”出生在——(生接读:一个缺水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水——(生接读: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也是细节描写。

师:冲凉的场景,还因为哪些细节令你印象深刻呢?(生读后出示)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师:这段文字很有意思,你们读一读,能发现什么?

生:连续用了几个“滑”字,句式有点相似。

师:对,我们合作读一读。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生接读:我们的脸)

师: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生接读: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生接读: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专家看课

师:回忆自己的冲凉感受,再看看这段文字,你们一定有话想说。

生:我们平常冲凉,从来没有注意过水是怎么滑过身体的,但是作者注意到了,而且把那个过程写得很详细。

生:一勺水滑过皮肤是很快的事,一般人来不及在意它是什么感觉。但在这里,水好像滑动得很慢。

师:是啊,冲凉的水虽然少,但作者写出来的感受却很多;冲凉的时间本来很短,但作者把这个过程却写得很长。继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用心读一读。

生:“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也是细节描写,我们平时写作文喜欢说心里怎么样,身上怎么样,不会说到毛孔和血管。

师:这个同学能联系自己的习作经历说,非常好。这里的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生:他当时应该很享受、很爽吧。

师:这种享受与爽是我们从文字中品味到的,也是作者抓住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文字的魅力,细节描写的妙处。让我们一起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细节写出独特感受的。(生有感情地读第5小节)

(二)瞻前顾后,自主探究“特殊”

师:锁上水窖,母亲怎么说呢?一起读第6自然段。(生齐读)

师:当你们第一次读到这儿的时候,心中是不是有什么疑问呢?

生:母亲为什么把“渴”说成是“饿”呢?

师:很好,你关注到了这一处特殊的说法。(板书:特殊的说法)类似这样的表达文中还有几处,谁找到了?

生:“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其实,类似这样的表达我们以前也见过,前面一个单元《月光启蒙》一课中就有。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生浏览《月光启蒙》课文,交流后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师:还记得这句话怎么理解的吗?

生:那里的条件不好,庄稼都长不起来,但是那里的人们还是喜欢唱歌,用歌谣歌唱他们的生活。

师:对,特殊的说法必有独特的意味包含其中,现在你们在小组内交流这几句话什么意思。

(出示)1. 你们真的饿坏了。2.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3. 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4.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一般人对“饿”的印象深刻,母亲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水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所以才说我们饿坏了。

生:“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是拟人、夸张的写法,作者想强调我们的身体太干了,冲凉的时候太舒服了。

生:“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因为不下雨的日子里,只有水窖里有水,我们太想母亲早点打开水窖了,四兄弟的身体太需要水了。

师:是啊,所有特殊的说法,都是在告诉我们,我出生在——(生接读: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在他们那儿,还有这样的说法——(生接读:“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只要合情合理,有些特殊的说法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整体着眼,自主质疑“反衬”

师:还记得我们一开始读课文,写下了很多感受,把这些句子连在一起读一读,关注加点的词,你或许会有什么要问的。

(回顾板书内容)1.这个地方的人生活很困难。2.人们在雨中洗澡很快乐,很享受。3.母亲帮我们冲凉的时候感觉很爽。4.雨水非常脏,他们还收藏起来,说明那里真的非常缺水。5.没有水的日子很痛苦。

生:缺水的生活明明很苦,但是作者为什么却用很多笔墨写快乐、享受的事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们可以联系自己平时写作的经历,也可以联系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作者当时还小,不懂得生活的苦,只知道很好玩,所以就写了快乐的事情。

师:也有可能,古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嘛!

生:也许是反衬吧,写下雨天洗澡的快乐,就更能反衬出不下雨不能洗澡的苦,因为课文中说“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说明他们大部分的日子是苦的。

师:你联系上下文理解,非常好,我也同意你的说法,用“乐”反衬“苦”。这种写法我们把它叫做“反衬手

专家看课

优秀教师:汪 娟

法”,除了这一处,还有别的地方以“乐”反衬“苦”吗?

生:课文第4、5自然段写冲凉非常爽快,这也能反衬出缺水的痛苦,因为我们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冲凉的水跟我们平时洗澡的水比起来实在是太少了。

师:有多少水呢,一起读: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师:想想我们夏天的冲凉,这能叫冲凉吗?

生:不能。

师:想想我们夏天的冲凉,他们的冲凉真的够爽吗?

生:不够爽。

师:所以,在四兄弟享受过冲凉的快乐之后,母亲才会这样说,一起读——

生:你们真的饿坏了。

师:读到这儿,我们的问题已经有答案了。这种反衬手法,同学们可能还是第一次遇到,在以后的学习或阅读中会接触到更多。(板书:反衬)纵观全文,作者写得更多的是“乐”,而不是“苦”,这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对待生活要乐观。

生:苦中也有乐,要开心。

师:是呀,苦难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关键是走过苦难的人,心中是否还有快乐。

【评析】“教为学服务”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教师切实关注学生心中的问题,敢于让学生质疑。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释疑。当课堂教学敢于直面学生心中的“真问题”时,学生探究的热情才更加高涨,教学才更加有效。

二、 迁移运用,言说感受话生活

师: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感受,每时每刻都有,关键是怎样把那些生活和感受记录下来并感染别人。这,只有文字!请大家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注意学习课文中的写法(师指着板书),关注细节,表达独特,这样别人就能记住你的文字,并体会到你那时那地的感受。

(出示)

1. 晚上8::00,我们收到学校的通知:因为雾霾,学校停课2天,我 。

2. 终于考完试了,老师抬起头,慢慢地说:“这个星期天,没有作业!”我 。

师:哪位同学来和我们分享他的感受,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儿交流你从他的哪些文字中听出了他当时的感受。

生:晚上8:00,我们收到学校的通知:因为雾霾,学校停课2天。我“啊”的一声尖叫了起来,感觉身体被猛地电了一下,那欢乐的电流从我的发梢一直传到脚后跟。我怕这一切都是假的,把妈妈的手机信息又看了一遍,才傻傻地窃笑。妈妈笑我:“想放假想疯啦!”

师:捡到两天假,谁来评评他写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有一句话写得很好,“感觉身体被猛地电了一下,那欢乐的电流从我的发梢一直传到脚后跟。”说明他当时快乐到了极点。

师:对,从头到脚的快乐。谁继续?

生:老师抬起头,慢慢地说:“这个星期天,没有作业!”我顿时感觉一股微风从老师的方向吹来,那微风吹得我每一根神经都放松了下来,在微风的吹拂下,我的每一根发丝都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我从来没有觉得,老师的声音竟然这么甜美!

师:从她的文字中,你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生:放松,彻底的放松了。她说每一根神经都放松了下来,每一根发丝都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我想给她加一句:连空气都是放松的味道。

师:好一个“连空气都是放松的味道”。我想那种感觉一定是非常美妙的。其他同学把自己写的和同桌交换读一读。(同桌交流)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马朝虎的文章《水》,从一个个场景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那是一个多么缺水的地方,从一处处细节描写中我们也品味到,作者对水的感受与描述是那么的细腻与独特。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一样,试着用文字描述感受,用文字记录生活。

【总评】汪娟老师是一位有想法、有追求,渴望成长的年轻教师,由于她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已逐步形成了“质朴、灵动”的课堂教学风格。最近,我听她执教五年级下册《水》一课,感觉她对语文课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她的课更像语文课了。这节课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是:

1.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期以来,课堂成了教师讲解课文、灌输知识或展示自己才艺的地方。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落实这一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却有点困难的事。汪老师的课,让我眼前一亮,感到振奋。在她的课上,已经没有了传统的老师“牵着学生走”,逐段、逐句分析讲解课文的老套做法,而是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激发、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质疑问难、感悟体验、交流研讨,最后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特别是在教学用三件事来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时,汪老师并没有用教参上的结论或自己的理解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阅读课文、还原场景、体验感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理解;再如有关细节描写、反衬写法的教学,汪老师都没有直接去讲,而是让学生去读、去悟。我们不难看出,在汪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的热情很高,不再是被动地听和记,而是在她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正是汪老师的心中有了学生,她才把课堂这个时空交给了学生,这是汪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所期盼的理想课堂,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借鉴。

2. 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教材是个例子,那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个例子,把教材中最有教学价值的东西教给学生。汪老师在这节课中教给了学生这样一些学习、阅读的方法:一是教学生怎样整体把握文本。读完一篇文章,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应具备的提取信息的最基本的能力。汪老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思考课文是围绕什么写的?找出能概括全文内容的中心句”,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找中心句就是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二是教学生边读边思、圈画批注的方法。在学生阅读感悟文章时,让他们静心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再做一些圈画、批注,这不仅是一种阅读方法,同时更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汪老师在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慢慢读,用心体会文字所描述的画面,以及带给你的感觉”“你可以慢慢地读,也可以读读停停,但一定要在思考中让文字变成场景”“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在这些文字中,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哪些句子最能触动你的心灵,使得你对那个场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一圈,画一画,做一些批注”。这样一些可行、实用的做法,就是引导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进而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其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3. 重在引导学生习得、运用语言。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学语言、运用语言,进而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在汪老师的课堂上,她精心设计了许多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一个又一个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如汪老师在教学“勺水冲凉”这一内容时,她没有让学生简要、空泛地说出那个场景,而是巧妙地点拨学生:“作者用了哪些精彩的、特别的词语或句子,让你对那个场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觉得这样写好不好?”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及同伴的交流,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再如,在教学“反衬写法”时,汪老师并没有告知学生什么叫“反衬写法”的概念,而是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进行对比,从而领悟作者巧妙的表达方法。同时,汪老师还利用文本在表达、描写上的鲜明特点,进行迁移小练笔。这些教学设计,都让我们看出汪老师的课特别重视学生语言的学习,使得语文课更具本色,更有语文味。

(汪娟,盐城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盐城市第二

小学教科室副主任;陈小平,著名特级教师,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水窖缺水自然段
伊拉克计划新建36座大坝应对干旱缺水
母亲水窖
母亲水窖二十周年
秋天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新型混凝土钢丝网薄壳水窖的设计及施工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美丽的秋天
集雨式小水窖建造技术研究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