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一个应然的语文教学追求

2015-01-14郑文庆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气语感情感

郑文庆

一、 读出地位:让朗读成为学习态度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最有效的训练。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是理解,又是体验;既是语感的培养,又是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学生习性养成的过程。教师要明确讲解与朗读的区别和联系;要发挥二者在语文教学中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作用。要认识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会、贯通;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和作者的灵魂碰撞,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略作者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内容美,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情思美。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合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必须确保朗读时间,还朗读以应有地位;语文学习,要让朗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

二、 读出感受:让朗读成为学习方式

1. 读出情感流淌,让学生想读。情感是朗读的“导火索”。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课文的语言材料、作者的情感体验,已款款走进学生的精神领域。这时,教师饱满的激情又推波助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自然爆发出一种创造性的激情与冲动,迫不及待地想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来表现课文的音韵美和意蕴美。这样,以“情”点燃,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以情育情、以情怡情、以声传情,用心灵感动心灵,学生读得如临其境。

2. 读出兴趣盎然,让学生乐读。“重情趣”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朗读基调把握不准时,教师应以游戏般的动作、儿童化的语言,再加上亲切的微笑、殷切的期待,给学生以生动而深刻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心领神会,在妙趣横生中产生理解和顿悟,进而领会朗读的要领,这时的朗读就能成为一种乐趣。倘若教师的朗读指导寓庄于谐、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引而无声,导而无痕,那么,学生就能在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就被领进朗读的乐园和学习的佳境。

3. 读出思接千载,让学生会读。语文课堂更应该是充满着智慧、洋溢着创造的课堂。在语文课上,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浮想联翩,和文学大师展开心灵对话,与大千世界进行情感交流,尽情地追逐着那五彩缤纷的梦想。如果你就是文章的作者,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些什么?”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飞起来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不断喷射而出。学生的心是那样的丰盈和灵动,思维是那样的活跃和浪漫。师生陶醉在幻想的境界里,沉浸在创造的氛围中,共享着语文生活的精彩与美妙。

三、 读出个性:让朗读成为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朗读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避免人云亦云,按教师的要求把学生训练成一个统一的朗读模式。朗读形式应以个别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个体独立性。采用自由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理解读。这种形式,不管是从时间还是从表达方式上,都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例如,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一句“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教师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有的学生说,想用自豪的语气来读,因为他为作者有这样一个杰出的爸爸而感到骄傲;有的说,想用伤心的语气来读,因为爸爸牺牲了;有的学生说,想用愤怒的语气来读,因为是可恶的战争夺去了爸爸宝贵的生命。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我们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要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个性。

(作者单位:福建德化尚思小学)

猜你喜欢

语气语感情感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失落的情感
情感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