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5-01-14张俐刘波陈斌高骏刘晓雨

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生

张俐+刘波+陈斌+高骏+刘晓雨

[摘 要] 通过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探讨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建立了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模型和标准化回归方程:批评性思维能力培养=0.760€着嘌跫?.372€茁呒评恚?.172€字室桑衔嘌跫⒙呒评砗椭室啥耘行运嘉芰Φ呐嘌Ч杏跋欤冶舜酥溆薪换プ饔茫硗馀嘌跫耘行运嘉芰ε嘌Ч脑げ饬ψ钋浚?7.5%。由此,构建了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为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指导,丰富和发展了教育理论。

[关键词] 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038-03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思辨的、反思的和自主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1]。20世纪90年代末期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的第一条就确立了高等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即“培养批判性和独立的态度”;第五条又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2]。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今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大多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探索[3-5],且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有必要借助量性和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以期提高学生批评性思维能力。

1 对象

研究生657人,收回有效问卷641份,有效率97.56%,平均年龄26.7€?.96(21~41)岁,其中男性397名,平均年龄27.1€?.94(21~41)岁;女性244名,平均年龄26.2€?.95(21~39)岁。

2 方法

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既要从内在因素(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分)着手,又不能忽略外在因素(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因此,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就需要从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分及影响因素出发进行探究。

采用开放式问卷(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哪些因素影响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分和影响因素,将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获得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分95个,影响因素96个;编制成半封闭式问卷,进行调查,取赞成率50%的项目,舍去赞成率< 50%的项目,合并类同项目,获得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59个成分和60个影响因素,共119个条目;将这些条目编制成封闭式问卷,调查研究生,借助SPSSWindow17.0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建立了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标准化回归方程和路径模型,由此提出了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3 结果

3.1 主成分分析

取负荷大于0.5和特征质大于1的主成分[6],得到21个条目,共3个主成分,解释了主成分总方差的62.349%(>50%),见表1。KMO抽样适度测定值是0.927(>0.5,说明本数据可用作主成分分析),且从Bartlett's球形检验的x2值为8765.673,呈显著水平(P<0.01),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主成分存在,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可见该主成分分析具有好的效度。

第一个主成分有10个条目,与适宜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条件有关,因此命名为“培养条件”;第二个主成分有8个条目,描述的是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出发,进行推理判断,由此命名为“逻辑推理”;第三个主成分有3个条目,与对现实保持质疑的态度有关,所以命名为“质疑”。“培养条件”是核心,它解释了主成分总方差的33.968%。

3.2 回归分析

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成分总分为因变量,培养条件、逻辑推理和质疑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2),同时建立了标准化回归方程:批评性思维能力培养=0.760€着嘌跫?0.372€茁呒评?0.172€字室伞?

三个预测变量(培养条件、逻辑推理和质疑)预测校标变量(批判性思维能力)时,以“培养条件”层面的预测力最强,其解释量达77.5%,其次依次为“逻辑推理”和“质疑”,其解释量分别为20.5%和2.0%。

3.3 相关分析和描述性统计

对三个主成分(培养条件、逻辑推理和质疑)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分析,将相关分析结果中的协方差整理为协方差矩阵(表3)。在协方差矩阵中,对角线的数字为变量本身的方差,对角线以外的数字是两变量的协方差[7]。

以多元回归分析和协方差矩阵为基础,建立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模型(图1)。括号上的数字是两个变量的协方差,自变量右上方的数字为每个自变量的方差(表3),单箭头符号上的数字是自变量(培养条件、逻辑推理和质疑)对因变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路径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表2)。

4 讨论

从回归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模型看,培养条件、逻辑推理和质疑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均有影响,且彼此之间有交互作用,另外培养条件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预测力最强,有77.5%。可见,要以改善学生的培养条件为核心,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激发质疑为导向,构建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图2),提高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1 改善培养条件,启迪批评性思维

更新教育观念,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种基本核心能力及“敢于质疑,能科学地评判资料和信息”等60条要求。因此,大学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思辨和反思能力。

完善教育环境,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增设学术论坛、学术讲座、辩论赛和网络讨论等,为学生搭建质疑、析疑和解疑的平台,打破惯性思维的形式,鼓励学生寻求多样性答案,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商,打开他们的知识大门。

4.2 改进教学方式,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来看,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感,不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影响到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将灌输式教学改变为问题式、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等。

问题式教学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讨论式教学也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和自觉地掌握知识的过程。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为核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质疑学习。

4.3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质疑兴趣

“学贵疑,疑则进”。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和疑惑,这正是其批判性思维的结果。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从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而习惯化的课堂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导致学生思维受限。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教师要善问,以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形成一个教师善问、善答,学生敢疑、爱问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陈伟玲,单彩燕.高等护理教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514-2515.

[2]刘锐.浅议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4):80-81.

[3]黄朝阳.批判性思维: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必然需求[J].继续教育,2013,(3):51-53.

[4]张梅,印勇.批判性思维:研究生开启科学创新之门的钥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29-32.

[5]孙静,黄琳琳.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7-169.

[6]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J].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28-45

[7]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16-136.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多文体阅读教学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