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力量——谈中等生的教育
2015-01-14张亮
张亮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多数时间关注的是“两头”的学生,对“优等生”是如获珍宝,而对“后进生”可谓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对于“中等生”却往往寡于过问。这种只顾首尾而无暇中间的行为就使我们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现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不能放弃每个孩子。”中等生是班级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心中的唯一。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现状,做好中等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中等生不断进步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一、中等生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缺乏自信心
由于现行的学校教育以及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往往忽视中等生的教育,只顾“两头”。长此以往,慢慢扼杀了中等生积极上进的信心,中等生习惯过一种不调皮、不惹麻烦的日子,形成不求光芒四射、但求平安度日的心态。
(二)自尊心过强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的目光大多聚焦在优等生身上,这造成了中等生善于察言观色的习惯,他们也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怕自己被归于后进生之列,他们上不能去攀附优等生,下不愿和后进生相处,使得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但自尊心往往造成他们的心理波动,不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和人际关系的处理。
(三)嫉妒心理强
嫉妒心理是中等生内心隐藏的一大问题。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光芒照人,集物质、精神之奖励于一身,而中等生的成就往往被老师忽略,因而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二、做好中等生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挖掘闪光点,给他们进取的动力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班级中的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好、中、差之分。对于中等生,虽说他们的成绩算不上出色,但也许,他们中间有作业做得特整洁的,有守纪自觉的,有关心集体的;也许,手工做得最好的,画画得最出色的,歌唱得最好听的也在他们中间。他们看似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其实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愿望与憧憬,也有与同学一较高下的雄心壮志。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可贵之处,并以此为突破口,向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送去鼓励的话语,他们一定会从老师的信任与期待里获得动力,扬起前进的风帆。
(二)掌握特点,因材施教
中等生可以分成几类:一类是思想行规好,但是学习能力相对有限,成绩处于中等;一类是甘居中流,不思进取,既不想成为优等生,又不想落后受批;一类是思想上很不稳定,且自我的调控能力比较差,情绪上的波动起伏大。对第一种情况的学生,教师要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对第二种情况的学生,要加强思想教育,激励他们力争上游;对第三种情况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认真改造世界观,明确学习目的,克服患得患失的思想,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三)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
学校是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舞台,教师在教育中等生的过程中,除了思想上的教育之外,还应该积极创设舞台和机会,让中等生有机会获得各种各样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走向成熟,走向转变。
一方面,是让他们打破对“成功”的神秘感。要让中等生明白,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圆满地达到既定的目标就是成功。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针对中等生也爱“表现”的天性,给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实现自我价值,逐步跻身于优等生的行列。
(四)给予中等生更多信心
1.给予孩子关注。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成人的暗示和指引,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对家长、老师怀着崇拜的心理,渴望接近,迫切地希望得到关心,所以也许仅仅是一个小手势,一眼注视都可能在孩子心里引起巨大的反应。如果能多关心孩子,多指导他们,他们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学习上信心倍增。
2.增加孩子的成功体验。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上,还可以是课外活动中。要始终记得每一次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小成功都可能会成为一个孩子一生的记忆。
3.引导孩子正确归因。如果孩子把自己成绩不好归为自己能力问题,他可能会认为自己再努力也没用,最终放弃努力。但倘若归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很有可能会促使他加倍努力。
面对新课程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的理念,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创设舞台,挖掘潜力,让学生积极展示自我,提供平等竞争的机遇,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张扬自己人的个性,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上兴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