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5-01-13刘莹莹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家乡作文教学

刘莹莹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407-01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实践证明,创造性乃是教学艺术的又一大特点。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毕加索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家",就在于他从不重复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他的艺术生命是旺盛的、永恒的。

中国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具有高度发展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培养这种创造型的人才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行的,必须改变教学理念,依赖创新性教学。

语文是一门人为应用学科,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其语言内容充实最快,应用要求也最为广泛,作文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利用作文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大胆主动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运用能力。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学生敢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我们知道,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会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就是说教育教学既可以促成,又可以阻碍人的创造精神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让学生大胆畅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别具一格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善于创新。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演机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畅所欲言,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如教师在让学生习作时,如学生觉得老师出的题无事可写,应允许学生另写自己感兴趣的事,同时,老师在出作文题时,应注意题材的多样性,如"我最 的人"、"令我 的事"等,让学生在题目上先补充自己想写的,再完成。总之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创作离不开生活。小学生作文当然也不能脱离生活。教师要根据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他们动手、动脑,亲身感受生活。如办宣传专栏、手抄报,组织参观工作或到一些名胜古迹游览、野炊。定期开好主题班会,为灾区小朋友捐款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情感。还要鼓励学生多练笔。只靠一周一次的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天天练,时时练,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练笔形式。日记内容不限,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想所感,也可以摘抄自己认为好的段、句,甚至词。在日记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捕捉自己的体验。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句成篇的能力肯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3.求异求新,多层次拓展

观察生活,了解社会是作文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应多让学生作一些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工作。如可以让学生在晚上看电视新闻、科技博览、人与自然,或阅读课外书里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对这些新闻或故事的感受,写出求异求新的文章来。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形象,让学生认真思考后概括出几种不同意义的事来。在指导学生写同一事物、同一人物时,可以让学生多层次拓展。如同样写"太阳花"这种植物,可以鼓励学生写太阳花"叶"的美,也可以写"花"的美;还可以写太阳花的生长环境,更可以写具有太阳花精神的人们等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各有不同了,就能避免题材的千篇一律。

4.鼓励学生进行"仿写"

茅盾先生说过,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高尔基也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三年级学生正是学习写作的开始,如果我们不给他们一个拐杖,他们就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就会对写作产生厌恶感。所以,我通常会在课文学完后,让学生根据这一单元的构段方式、写作手法来进行仿写训练。比如,在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第四自然段的结构方式进行总分总结构的仿写训练,并学会运用中心句的写法;再如在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按照一年四季的写作顺序进行总分总结构的仿写训练。这样,既体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又利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当然,初学仿写,还得从以下最基本的步骤开始。

4.1仿写句式。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作者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写出漓江水的特点。教学时,我以《茹河的水》为题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2仿写语段。如《七月天山》一文都是总分结构,教学时,我给学生一个总起句——"校园里的花儿真美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编写"分述"部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5.多样化的训练,是创新的推动力

多样化的训练。即训练的内容更为广阔,不局限于课本的书面训练。"生活无处不说话,生活无处不作文"。说话训练即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此外,图画作文、影像作文、表演作文都不失为作文训练的好形式。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家乡的变化》时,要求学生以反映改革开放政策给家乡的腾飞带来新的希望为中心,写成一篇作文。因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耳闻目睹,感受深刻,故谈兴极浓,且涉及方面也较广。于是,我就充分肯定学生的看法,并鼓励其从更多方面去思考、选择。同学们畅所欲言,有写家乡路的变化,有写家乡房屋的变化,有写家乡山水风景的变化,有的甚至写家乡人的衣着变化,还有的写家乡经济发展的变化……应该说,从这些材料中,我们无不看到学生"创新思维"所迸发出来的智慧火花。

6.命题的趣味性是创新的基础

我们要克服命题成人化倾向,特别注意命题的趣味性。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同是写人记事的作文,"我的童年"命题就有点成人化,而"妈妈叫我小淘气""我真聪明"这样的题目学生就很喜欢写,因为题目有助于激发他们回味童年的乐趣,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总之,作文的创新教育强调扩展时空,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又是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改革和创新。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予指导实践,勇于创新,那么,作文的创新教育将不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家乡作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夏天的家乡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