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不足

2015-01-13郭秋娜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弊端历史教学多媒体

郭秋娜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多媒体已经广泛介入历史学科的教学中,由于其自身有许多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例如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给历史这个传统教学模式下显得枯燥乏味的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弊端。本人就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在这个问题上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教学;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32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文科类教学中,比如历史。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多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还原曾经很久远的历史画面,为学生营造相对逼真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系统化等优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介入历史教学,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在众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断发现多媒体也有着自身的诸多缺陷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注意,同样会使我们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降

多媒体的介入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为历史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与乏味,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如减少了教案书写和课堂板书等环节。教师只要鼠标在手,课件即可全程播放。但有的教师过多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替代一切课堂教学环节,甚至教师的重点讲解、引导点拨的过程。他们把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演示一遍,简单的用几句"串联词"就结束了一堂课。这样就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出来。殊不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只是辅助于教学,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全部替代的。

2.教学过程华而不实,甚至重复或空洞

任何教学都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又表现教学内容。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形式技巧,颠倒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比如制作的课件花里胡哨,过多使用动画和音响,甚至许多电影、电视镜头也充斥其中。曾经有一位教师在讲述《孔子》这一课时,截取了好多《百家讲坛》中对孔子的解读,甚至加上音乐,仅仅序幕就占用整个课堂教学一半的时间,这样的历史教学课件,虽然看起来声情并茂,学生们也看的津津有味,但从教学的最终目的来看,过重的形式主义恰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减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视程度,最终事倍功半,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实现。所以在历史教学课件制作上要切记不要喧宾夺主,真正让形式服务于内容。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增加课堂容量,但有些教师把所能搜集到的内容和习题都不加选择地呈现给学生,造成某些知识和习题的重复,这是一种对课堂时间的极大浪费。网络时代各种资料鱼龙混杂,面对这些复杂的信息资料,我们一定要细心筛选,做到宁缺勿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精心选择适合教学目标需要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尤其应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并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轻视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

在使用多媒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制作漂亮的幻灯片,这样会造成对教材的钻研显得不足,使得费了很多精力制作的课件既很难充分展示教材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也不容易突出重难点。导致学生上课时看的津津有味,下课不知所从。再加上学生在感官享受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记笔记这一传统的学习环节,又由于高中学习时间比较紧张,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之前没有对新课进行预习,课堂结束后,对教材知识仍然非常陌生,做习题时,显得困难重重,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建立在阅读教材,熟悉教材的基础之上。教师更要建立在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

4.授课进度过快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多媒体教学包含的知识信息量大,如果播放的速度过快,这些信息在学生眼中和头脑中停留的时间短,使得理解、分析和消化显得困难,常常会出现教师对着屏幕大讲特讲,学生要么不停抄笔记而没有经过思考要么没有回应的现象。学生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大脑疲倦,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听懂,后面的就又一股脑儿塞了进来,长期下去就会消化不良,更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5.基于以上问题我对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如下建议

首先、要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多媒体的辅助地位。在教学中不能人机互换,而是让多媒体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的。

其次、减少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用多媒体教学,而应该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应该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语言手势、身体语言甚至表情的交互传递等特点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多媒体教学有时侯会使教师无意间忽视通过这些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讲解与分析及板书也能体现教师对课程的熟悉程度,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将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使学生防止长时间注视屏幕而产生的视觉疲劳和思维固化,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教给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

学生也应该掌握一些多媒体的方法,使得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课堂45分钟而是无时无刻随时随地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回放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一些知识点。学生应该习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消化、理解课堂知识。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可保存性和再现性,学生同样可以通过课余时间来弥补课堂上遗漏的部分以及加深巩固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相当一些学校和教师,都把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甚至明文规定只要是开公开课就必须用多媒体。而实际上,无论哪种教学方式,无论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以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为目标。说到底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新时代的到来对每一位教育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多媒体教学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的用、充分的用、灵活的用,但同时也要尽可能趋利避害,把其缺陷减少到最小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人民教育》,1999。

[2]杨艳红,李向阳,《运用多媒体优化历史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01。

[3]王子强,刘意萍,《浅析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相关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

[4]蒋冬梅,《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湖南教育》,2002。

猜你喜欢

弊端历史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跟踪导练(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新农合”县级统筹弊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