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讨

2015-01-13刘亚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数学兴趣数学思想探讨

刘亚玲

摘要: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惧怕和讨厌学习数学的这一种消极现象。要消除此现象,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引导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其次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等。正确面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兴趣 ;作用;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224-01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对激发学生热衷于学习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如何提高他们学习数学兴趣,这对中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而中学生普遍都是数学基础薄弱,很容易在平时学习数学时产生的惧怕学习和讨厌学习的一种心理现象。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消除中学生消极心理现象来激发其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策略。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

数学是一门纯抽象的学科,它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好动爱玩的中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没有恰当的措施,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逐渐下降,而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要长期培养。为此,数学教师要培养自身素质,增强人格魅力,提高教学能力。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且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教师要注意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引导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而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前提。只有老师将情感倾注于数学教学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还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良好的学习情绪能有效地增强数学学习效果,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平时应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收集同学们对数学课的意见、看法;应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注意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妙趣横生地教,学生生动活泼地学;我在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从而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目的。

2.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激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上课伊始记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恰当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认知期待,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导入新课时,经常利用一些趣味数学问题,创设出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碰掉,造成一角严重残缺,问如何利用这块残缺的玻璃,到店里划一块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呢?在教学概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这样一个赢面包与宝马汽车的游戏:有三道门,其中一道门里放一辆宝马轿车,另外两道门里是面包。让你先选其中一道门,当你选好后,有人会打开一道里面放着面包的门,这时你是否想改变你的选择?这样,通过设疑,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精彩的导入,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任何的教与学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好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的是有用的数学。这样既体现了学习数学的意义,也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架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4米,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价值。教学时我不直接讲解分析,而是让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猜测与探索,大胆发表见解。各组同学各执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此时我再适时地给同学们以点拨,问题也迎刃而解了。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时候,才会对它真正地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

4.积极评价,在体验成功中保持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曾把兴趣比做学习的好老师。兴趣它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激励措施,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无疑会让他们感到快乐与自豪,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进而巩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中学生学习数学要消除消极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兴趣, 对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和处理问题,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重视培养对学生数学兴趣,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华师大):《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数学兴趣数学思想探讨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析
以“媒”为“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试论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