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刍谈

2015-01-13刘安祥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朗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刘安祥

摘要:朗读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设计,让我们的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那是传情达意的书声,更是浸透着学生思考与情感的书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环节,抓好了朗读,也就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73-01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才能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2.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层次性

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有的放矢"的微策略,对文章中什么地方进行朗读指导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内容要着重阅读、品味,对于无关紧要或者学生可以自学的部分可以不读,切忌盲目指导朗读,应注重教学的层次性,每一次阅读都应明确目的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精读文章,指导学生细心咀嚼

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自悟自得的水平上,而且要指导和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细心咀嚼文章中的语言,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分析、比较、揣摩,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在疑难之处,否则就是无效的指导。例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这一课时,我们在带领学生初步分析文章之后,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小鹿的玫瑰花是不是白栽了?"学生齐声回答:"没有白栽。"但是当教师问为什么说没有白栽时,学生却无言以对。这就说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不透彻,此时如果教师进行点拨,虽然能够让学生理解文章,但是这种体会却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并不是学生自主体会的结果。为此,我们不能马上对文章进行解读,而是让学生找一下文中描写玫瑰花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展开充分的想象,想象一下微风和黄莺还会说些什么?还有其他小动物,他们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如此一来,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产生"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的幸福感受。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讲解所不能赋予的。

4.追问促情,彰显个性

人们常说:道始于情。当我们上课时,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用自然流露的情感去感染我们的学生,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进入情境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追问避免枯燥的讲解,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生动形象地演绎"个性化"的感情朗读。

教学要因材施教,朗读教学也不例外,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理解,珍视学生提出的不同的朗读法,让他们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在这堂课中,我通过巧妙的追问,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学生通过读,淋漓尽致地读出了心中独特的体验与情感,这也为学生日后的自读自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填充空白,有效拓展延伸文本

"空白"包括课文中的省略处、概括处、暗含处、关键处、情感处以及言尽而意不尽处等。它们往往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编排,它们往往是唤起学生情知和智慧的生长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空白",引导学生质疑想象。

如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文,小金花营救了侦察员老王,却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妈妈。失去了妈妈时,小金花没有哭,而跟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里有一个空白。小金花为什么在失去妈妈时不哭呢?我认为,课文的背后有小金花一次又一次失去亲人,这种痛苦已让小金花麻木了,而仇恨步步升级。在失去妈妈时,小金花心中交织着两种情感:悲与恨,而恨压过了悲,所以没有哭。跟志愿军分别时,则只有伤心一种情感,因而落泪了。这样,透视了小金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也符合人性的实际,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比那种抽象的唱高调要合情理得多。它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使课文内涵更加丰富,领悟到作者的艺术匠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在学完《再见了,亲人》后,为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笔者建议学生去寻找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烈事迹,推荐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在书籍中找寻大爱,学会爱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6.强化网络阅读教学

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教学没备、教学途径的现代化发展。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人们刚以收集到很多知识,对于阅读来说,其拓宽了收集信息的途径。方便了学生阅读。鉴于这种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网络,强化网络阅读教学,即:教师引导学生以网络环境为平台,从网络的大量信息形式丰富多样的资源中获取情感体验,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体验。在观念、价值观上受到启发,再认知,从阅读交流中反观自己,从而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如:在学习《蛇与庄稼》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大于蛇与庄稼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食物链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与庄稼之间的奥妙关系之后引导学生自主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画出:猫、田鼠、土蜂之间的关系图并总结事物之间有哪些关系,掌握这此事物关系的作用是什么等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地通过网络来自己掌握相关的阅读信息,进而,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阅读信息,实现阅读信息的共享,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收集信息、综合推理等能力。这样,通过开展网络阅读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促使阅读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7.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提高的关系

正所谓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语文学习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有师指导",另一条"腿"是"无师自通"。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在社会中、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会用语文,体会并实践语文的"有用性"。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见闻,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多走走,多看看,多感悟,多思考;让学生在完备的课堂学习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观察、思索、行动,为语文学习积累素材,为心灵成长寻找机遇,为全面发展搭建舞台。

总之,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设计,让我们的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那是传情达意的书声,更是浸透着学生思考与情感的书声。让有效的朗读与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朗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