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

2015-01-13塔确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

塔确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

关键词:汉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51-01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加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讲:"文选烂,秀才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这些古代文人的见解道出了"读"是一种能力,同时也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我们在汉语文教学中是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呢?

1.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学生读书,完全从主观出发,自觉意识不强,加之家庭文化熏陶氛围不浓,孩子从小接受的不是古典名著或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的熏陶。他们感兴趣的是卡通书中的暴力、复仇、凶杀格斗,警匪枪战的电视连续剧,还有一台接着一台的动画片等等。学生们把宝贵的仅仅属于人生一次性的时间,大都放到电视机里去了,看来看去,越看头脑越简单,思辨意识贫乏,知识肤浅愚拙,而对文字艺术魅力的迷恋大大降低了,看书只顾情节热闹与否,并不去领略语言世界里的艺术魅力精髓。

实践证明,电视代替不了文字阅读。就是今天的电子网络,光盘阅读,也代替不了文字的阅读作用。家长要为学生多买一些课外阅读书,应该意识到"阅读"这种能力在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蜜蜂的一种劳动——广采与酿蜜。"广采"是在很宽的阅读范围里进行认真指导;"酿蜜"则是要求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进行写作实践训练。从目前的汉语文教师的素质上看,教师对汉语文的发音,大都解决不了声、韵、调及抑扬顿挫处理,不讲究轻音重读,重音轻读,甚至逻辑重音也不讲究。还有情感问题,语调上没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一个声调到底,可谓"一气呵成"了,就是本来应过关的"文字"能力,也达不到"过关"要求,错读、漏字,别字误读,几乎成常见病。有些语文教师水平几乎连"句读"现象都解决不了!这样的汉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能跟他学会什么能力呢?更不用去讲"素质"提高了!

3.家长应为孩子创设读书的氛围

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应当从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加以剖析,这里是学生直接教育最为直接,也最为永久的熏陶和影响的一种教育。我们的学生在家庭里的课外阅读又是何种现状呢?

今天家长的物质条件比较宽裕,"电"字挂帅的电器化什么都有,但很少为孩子购置图书,家庭中缺少读书的环境和氛围,更有甚者家长不读书还限制孩子读书,看见孩子读课外书则训斥批评。一个青少年时代的学生如不读大量的书籍,与书无缘,又能对几千年古今中外文化领略多少呢?一个好的家长应该是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读书,琴棋书画,应有一两门熟通。这不仅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也能对下一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是会使孩子受益匪浅的。一个爱读书的家长,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高的人。一个不读书的家长,当然也不会成为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和幸福的满足感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的丰富,人性的健全,人格的完善。因此,读书必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多读书,读好书,可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拓宽视野,涵养性情,也有利于课外阅读辅导。

汉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其定位应该居首。这是语文课的一把金钥匙。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应坚持"读"、颂"、"吟"的序列,把握好"适度"与"适知",须知"量自得,质难求"。要处理好度与量的关系。

4.如何培养汉语文阅读能力

汉语文教学是艺术,也是技术。汉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汉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4.1积累阶段。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4.2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

5.利用情感,升华练笔

在阅读教学情境中,学生披文入情,常常与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产生习作期待。这时,教师应发掘练笔点,设计创意性练笔。如人教版六下《我最好的老师一文》,旨在让学生感悟到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方法独特、与众不同的老师!文中的"我"和同学们原本不理解,但是聆听了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后,终于明白了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而文中对听了这番话后我们内心世界的描述并未提及,而这也是文本的人文内涵所在。因此,可以进行这样的练笔:听了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我"陷入了沉思……再如,课文《丰碑》中,当将军得知面前死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是这样描述的:将军挥动着的手突然停止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将军神态、动作等外表描写的解读中,展开升华性随文练笔,深度体悟将军被震撼的内心世界。此外,诸如学习《新型玻璃》、《五彩池》、《庐山云雾》等可以用拟编广告语或编写导游词的方式来进行练笔。

总而言之,巧立"文眼"这种做法,关键是强调学生的自学,让学生去生动活泼地猎取知识,真正体现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也就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可以高效、全面、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