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运用教材增强语文魅力

2015-01-13杨长山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教材思路运用

杨长山

摘要: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选文精美,弥足珍贵。我们只有科学把握,创造性的运用,才会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阐述了运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语文;新教材;运用;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70-01

新的语文教材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根本理念,所选课文篇篇精美,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怎样运用好新教材,使学生沐浴在语文的海洋里,深感其无穷的魅力呢?自己通过实践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改变陈旧教育观念,强化效率意识

教师必须自觉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彻底转变封闭保守的教育观念,溶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即上语文课不唯课本,不搞"应试第一"教语文不能仅拘限于教好固定教材,还应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益书,以开阔视野、激发他们去熟悉语言这个宽阔的海洋。

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现代效率观念,学生也应有效率意识,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互相配合,使课堂的每一教学活动都有高效率的体现。不讲求效率那是落后教育观的表现。为此,探索语文的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当作教师的天职,教学必须联系社会现实,为经济建设服务,与市场经济接轨,以求得语文教学的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整体的高效率。

2.克服灌鸭式,讲究实效性

把"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做法变为"引着学生走向教材",过去教师独占讲台,为赶任务,拼命地讲满堂,结果是导致严重压抑学生智能的发展。学生厌学,效率低劣,也贻误了人才的培养。"硬灌"与"片面追求高分数"结合,成了课堂教学的常见现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障碍。因此,对不讲究实效的教学,是不可取的。

语文教学主要在于学生通过课文范例的学习,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强化对语言的运用。学习语言文字的出发点在"知",落脚点却在"用",语言教学不能华而不实,不可走过场,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每堂课都让学生学有所获。使语文课堂教学求实、重效。

3.抓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品味和积累语言

在研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比较和品味,由此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情感,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 "一盏""两把""如此而已"等词语,学生通过极其简单的摆设,由此得出结论: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又将办公用品简单与工作任务繁重进行对比,将工作异常辛苦与食物非常简单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再如,关于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在《难忘的泼水节》中"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本句中,可以引导学生勾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让学生当堂运用表颜色的词语造句,这样一来,积累的语言通过活用就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4.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想象和体悟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遇到课文中的动词时,可以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做做这些动作,让学生置身于这些动作情境中,他们会兴致盎然地投入进去,并从中感悟课文中词语运用的准确。

再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的面前就是一个泼水的广场,让学生做出拎起水桶、端起盆、拿起瓢的动作,朝着自己的好朋友泼去。学生非常兴奋,都走出座位,四下里张望,然后朝自己的好朋友做出各种各样泼水的动作,有的学生还互相追赶、尖叫,体验与想象泼水的快乐。情境的设置是灵活多样的,还可以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在声、象营造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5.抓住教材的"生活性"

实验教材的很的很多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并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要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特点,让学生"说"起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首先向学发问:小朋友们谁到过自选商场呀?90%的小朋友都纷纷举起小手说到过自选商场。老师又问:谁能说说自选商场里都有些什么样的商品呀?有位小朋友连手也不举张口就来:有特别好玩的玩具,有各式各样的文具,有大小不一的电器,还有我爱吃的果冻……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只要是儿童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他们将说得形象、生动、具体、有趣,并且词汇也很丰富。这位老师没有急着让学生看书而是接着再问:谁把你看到的商品贴有标签上的字说给大家听听,然后打开书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里有没有那些字?

6.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诚然,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无可非议,但教师必须将自己放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一起朗读、一起讨论、一起探究,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我们要学会倾听,尤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对于在课上敢说和爱说的学生,有时即使说错了,也千万不能打击和批评,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麻雀》,在最后的小结环节中,这位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做一个总结。有学生说:"老麻雀奋不顾身去救自己的孩子,我感受到了它伟大的母爱。"教师当堂表扬了这位学生。但是此时有一位男学生马上举起手,大声反驳:"老师,他怎么就知道那只老麻雀是妈妈而不是爸爸呢?"那位教师笑着竖起了大拇指,然后说:"你读得真认真。那么我们再快速看一遍课文,看课文里有没有说这只老麻雀是妈妈还是爸爸。"学生叽叽喳喳地边看课文边议论。最后发现没有提到是妈妈还是爸爸。所以,教师最后总结:"我们平时听的关于母爱的故事比较多,习惯了母亲保护孩子,其实父亲也会很好地保护孩子,所以这篇课文应该表现的是一种亲子之情。"课上到此处,学生不但明确了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今后思考问题不再会受固定模式的限制,敢于探究、敢于创新,这大概就是本节公开课最大的收获吧。

7.珍视独特体验,享受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熟读课文《月亮湾》之后,我利用绘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学生用彩笔将各自体会到的月亮湾画下来。孩子们群情振奋,开始紧而投入地作画。20分钟后,学生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杰作分组交流、欣赏,并推选了组内最出色的几幅作品,作品虽然简单稚嫩,但月亮湾主要景物的特点、神韵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画中。然后让学生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地让学生朗读,从读文理解,到作画悟情,再到析画赏美,学生运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还原课文的内涵和意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总之,新教材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学生必须学好并掌握的,但在运用时却需要我们教师科学把握,大胆创新才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努力研究,潜心探索,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猜你喜欢

新教材思路运用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不同思路解答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