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5-01-13达瓦央珍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达瓦央珍

摘要: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教学应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显然,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才是基础教育的归宿。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62-01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授课时数较长,这就为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完善和发展的旺盛时期,天性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和想象,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和好奇心,求知欲望和可塑性都很强,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好了充分的铺垫。那么,如何在学习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它是整个创造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做到以下几点:

1.1运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质量,锻炼他们思维的创造性。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办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求异应以求同为基础。我们从《蝙蝠和雷达》一课可以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1.2运用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是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抓好两种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多途径、多模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体现出高度的创造性思维特征。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发散思维,可以引起学生广泛的联想,思路流畅开阔,从而获得许多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它表现出流畅、变通、独特三大特征。然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辐合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辐合思维可以对发散思维获得的众多解决方案进行优选组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提高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创造是观察开始的,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现以作文教学为例,谈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1要培养观察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给他们提示一些具体的范围,指导他们自觉地观察自然现象,观察社会生活。对学生不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从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2要教给观察的方法。

2.2.1观察要有目的。首先应引导学生按作文要求寻找观察对象,然后根据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2.2.2观察要有顺序。观察景、人、物、事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而下,或由左向右等。因为观察点不同,或平视,或仰视、俯视,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

2.2.3观察要有重点。在对事物有比较清晰的全貌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作细致的观察。

2.2.4观察要有比较、有联想。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清楚地区别两个事物,才能抓住每一事物的特征,才不会"笼而统之",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3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少年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时时处处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应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尤其是作文教学:低年级应以观察图画为主,中年级应以观察实物为主,高年级应以观察生活为主。这样通过各有侧重的三个阶段的循环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3.勇于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证

3.1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襁空间。只要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讲得出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要让学生通过独立实践、集体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整理知识,并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要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发明创造也都始于问题的发现。从有疑到解疑到创造,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生疑,勇于解疑,有所创造,是从小学时期就应注重培养的一种宝贵品质。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明,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和学生一起设疑,并引导学生有目的设疑,然后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并逐步放手让学生创造性解疑。教师还应重视创造性的作业练习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4.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发明的成功,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坚持不懈;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地求证;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能。

总之,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有创造才有发展,创造性的能力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才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世纪英才。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