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5-01-13殷家兴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殷家兴

摘要:分组合作学习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更高效地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关注的热点,结合平日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心得,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分组要合理;(2)导学要选准切入点;(3)任务要明确具体;(4)交流要多样化;(5)评价要及时公开。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215-0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大多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随时解决一些软硬件的故障,这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绝大多数教师会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既能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以鲁教版新教材第二册·上《勾勒我的想象力》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1.分组要合理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如果小组之间"实力"不均衡或组内分工不明确,就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力求每个小组内各成员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保持均衡合理。《勾勒我的想象力》是教材的第二课,经过前两周(学生上机操作是随机座)的观察了解,上课开始,我把班上34名同学分成8个小组。有两个小组有5人,其余是4人一组。分组时,我首先考虑的是组员之间的友谊和共同兴趣,其次是在能力和性别上做了一些调整。小组划分完成后,我还给组员进行分工,如设立小组长、记分员等,并明确职责。然后,我阐明了一些分组学习的要求,鼓励8个小组的同学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团结互助,争取成为冠军小组,优胜小组。

2.导学要选准切入点

分组合作学习倡导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但教师放手、学生自学并非教师放任学生自流,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引,为学生的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新课的学习选准切入点。上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设计房子的基本元素:同学们,要想让房子既坚固又美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想想看,画一幢房子,要画哪些内容?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房子的基本构造:房顶、墙体、门、窗户……接着,我继续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第9页的小房子,他们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观察交流中,学生了解设计爱心小屋需要的基本图形:长方形、椭圆、三角形、正方形……

3.任务要明确具体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是否取得成功,有一个首要的前提,那就是任务设计必须切实可行。一个好的任务设计应该目标明确难度适中,要求不能过多过高。有一定的目标才有合作的共同目标,才能开展合作活动;目标要求适度,过多,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学习目标。任务设计还要有兴趣性 贴近生活。有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制作要求,我通过大屏幕出示第一次任务:

(1)任务:制作狗狗屋;(2)制作平台:Windows画图板。(3)制作时间:6-8分钟;(4)文件名:以姓名拼音+作品名(例:"王红-小屋")保存。

(5)提交位置:教师机中的小组文件夹里。(6)评分规则:1)能运用3种以上的图形构图。2)小组成员全部提交的为满分, 否则减之。任务明确后,我将把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小组每个成员,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个性狗狗屋。

4.交流要多样化

分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操作实践带有亲身的体验和生成的疑问需要进行交流解惑。交流形式可以在小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 ,师生之间交流,教师还可以组织进行全班交流深化。小组内的讨论讲解、争辩、质疑,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对于预设之外的生成,教师要及时发现,合理吸纳,有效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出现的共性难点、疑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剖析,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总结。

学生在制作"狗狗屋"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会发现"工具箱"里的绘图工具不够,具体表现在:(1)找不到"正方形"工具。(2)找不到"三角形"工具。(3)拱门用什么工具来画? ……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我先让学生结合平时的学习经验尝试独立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求助小组成员或老师。在学生探究之后,我再对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进行点拨:

三角形:可以用"多边形"工具来绘制,注意:绘出两条线段后,双击将自动完成第三条边的绘制并使图形封闭。

正方形:选择"矩形"工具,按住Shift键拖拽鼠标即可。

拱门:先画椭圆,然后用橡皮擦除多余的圆弧。

5.评价要及时公开

合理的评价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量化的小组评价,目的是培养小组内的团结协作精神,开展小组间的竞争,把每次操作结果的小组平均分及时公开,成绩的公布,能让小组成员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刺激和促进小组内部的团结,增强集体荣誉感。

如第一次任务操作,学生制作约8分钟后,提交作品。我将各小组提交的作品数量在excel评比台中实时汇总,并用锥形图展现出来,这样,各小组第一轮比赛成绩一目了然。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第一轮比赛重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只要能完成作品并提交,即可过关。所以,这一轮比赛主要是以各组提交作品数量来评定小组成绩。

以上几个问题提出来是希望老师们在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时尽量少走弯路,当然,也可能存在着一些片面或不足,如何把分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管锡基 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6

[2] 丛琳.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用书第二册 教学案例[M].泰山出版社 2013.7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