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数学导学案与课堂的有机结合

2015-01-13高丹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桔子练习题学案

高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20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导学案是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1.导学案中课堂练习题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进导学案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已全面铺开。导学案的引进,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为深入推进导学案,全面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结合数学组实践情况,在当堂达标教学中的数学练习题设计必须狠下功夫。

初中数学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设计好练习题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当堂达标教学中的练习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熟能生巧",又要防止学生"熟而生厌"。在设计练习题时,我是如此做的:

题材要有生活性: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练习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如组织学生游玩活动或乘车等问题。

我在讲二次函数时,正好那天是我们这儿的集市,很多同学放学后都会到集市上买些东西。于是我就用了去集市买桔子为例。"放学后我们去买桔子,假设1.2元一斤桔子,所花钱数y与买桔子的斤数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它是个什么函数?""花50元钱买桔子,所买桔子斤数y和桔子单价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它是个什么函数?"接着用"桔子现在的价格是1.2元一斤,经过两次涨价到y元,那么桔子价格y和增长率x之间是什么关系?"用这三个例子复习了前面所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

象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内容要有层次性: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思维方式不同,在学习上会表现出差异。

数学练习必须有层次、有坡度。在课题练习的编排时遵循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设计练习题时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个大题,每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个大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大题之间,小题之间都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解每个大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练习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解决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乐练、能练、会练。

练习不仅仅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在练习过程中及时总结规律,使知识上升为技能,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二次函数的性质时,教师要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要从整体考虑设计练习。这就改变了"学什么就教什么"的做法,从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题型要有开放性:数学开放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广阔的驰聘天地。在诸多的开放题中,具有多种答案的开放题是学生最喜欢做的。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有效手段。传统的练习观和新课程的练习观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的练习观是通过一些机械的、强化训练的手段,达到能掌握、会运用的目的,往往是费时费力效果差,强调反复抄写、誊写;新课程的练习观是依托于开放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设计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和富于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自由选择内容时发现探索的过程;开放练习的答案:教师设计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练习;开放练习形式:教师要把口头练、笔练、操作练、调查练相结合;把教室内外、学校、社会相结合;把常规练习与游戏性、竞赛性练习相结合;开放练习评价:教师既要评价学生"双基",也要注重学生能力和态度;既要评价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把教师与学生,定性与定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进行评价。新课程关注以上的练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一节课的练习题设计,是根据知识体系内容和学生的当前知识水平有策略地设计的。这样就能通过发挥我们教师的聪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启发他们的潜能。

2.导学案中课堂问题设计

2.1 设问的作用。设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1)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2)设问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神,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去解决问题。(3)设问能保持教师的注意力,只通过讲授的方式去进行一堂课的教学,很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去重组教材和设计提问,常常假设学生能及时理解,很少有机会获知学生的错误认识。(4)设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即教师依赖提问使学生理解问题及相关的所有要素,同时利用学生的答案设计新的问题,使学生趋向于真正的理解。导学案中的设问要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

2.2 设问的要求

2.2.1 对有关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要放大。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开始教师的提问范围较窄,这也许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期望的智力活动,但其后果是它们经常使教师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

2.2.2 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

2.3 设问的效果。设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大量进行思考的机会。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学生各种可能的解释。使学生感到一种心理的平衡,从而也获得了知识,达到优化的目的。

总之,一节课的优秀导学案设计,是根据知识体系内容和学生的当前知识水平有策略地设计的。这样就能通过发挥我们教师的聪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启发他们的潜能,使导学案成为学生的指向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猜你喜欢

桔子练习题学案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乡愁导学案
快乐吃桔子
桔子味
桔子熟了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