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探索建立新型网络化思政教育模式

2015-01-13颜华勇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颜华勇

【摘 要】自媒体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内容,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但自媒体极易导致“信源”偏频或失真,使大学生容易受到负面信息影响,而且它还冲击着传统“师者”权威,使高校思政教育环境日趋复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融入道德教育、人格示范,以提升网络素养为重,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规范为要,探索建立新型网络化思政教育模式。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自媒体的概念

“自媒体”一词最早由美国硅谷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提出,他在其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中提出,“1.0”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2.0”指新媒体(new media),“3.0”指自媒体 (we media)。关于自媒体的定义,国内学界尚无明确的统一界定。邓新民认为,“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根据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黄平认为,所谓“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上诉两种考察更倾向于将“自媒体”认定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作为媒体本身的概念考察。“自媒体是个体利用数字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独立空间,呈现规模化节点传播形式、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动态信息传播载体。”

自媒体的主要类型包括微信、微博、博客、播客、个人空间等。自媒体作为一种自主交互的动态信息传播载体,天生具有平民化、交互性、传播便捷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自媒体当下的迅猛发展。据2014年1月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事实证明,大学生是使用自媒体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既是最多享受自媒体积极效用的群体,同时也必然承受其弊端的负面影响。所以,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对此进行积极的对策性回应。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更广阔平台的同时,也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第一,自媒体满足了青年群体较深层面的心理需求,通过自媒体有助于更好把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和思想热点。大学生在自媒体中一般敢于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真实状态以碎片化形式传播在网络上。所以,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媒体对大学生加好友、加关注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关注热点、思想困惑和校园生活,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媒体提升学习效能、表达利益诉求,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具开放性和建设性。传统媒体的主导权掌握在政府、官媒和强势机构手中,传统思政教育的灌输内容和表达形式较为守旧,这都极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在自媒体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思想交流的主要载体后,它使大学生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使大学生处在一个更开放更平等的交流平台上。

第三,传统思政教育的主客体双方地位、关系发生重大逆转,“师者”权威受到较大挑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中,由于知识信息不对称,教育者通过知识积累和经验沉淀,师者会赢得受教育者的信服和敬仰,所以在思政教育关系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随着自媒体程度逐步深化,这一局面逐渐被打破。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独立讨论各种问题,参与社会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其独立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在逐步崛起。在此影响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较大冲击。

第四,因自媒体具有平民化、低门槛、自主性等特征,极易导致“信源” 偏频或失真,使大学生容易受到负面消息的影响。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和制造者,而且发布的信息没有规章制度约束,容易导致信息来源不明、真假难辨,内容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大学生缺乏理性判断能力,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上自媒体“裂变式”的传播特征,加快了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以人为本、以能为重、以法为据,探索建立新型网络化思政教育模式

自媒体时代,居于传统思政教育主导地位的教育者必须卸除“鸵鸟心态”,规避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各种道德风险,积极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融入道德教育、人格示范,以提升网络素养为重,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规范为要,探索建立新型网络化思政教育模式。

第一,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本,抓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这个关键,探索建立新型网络化思政教育模式。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人生关键期,然而大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认识判断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教育者的科学引导和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就彰显出重大价值和意义。教育者不仅要把教育目标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融入网络之中,充分发掘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价值,也要积极将道德因素渗透网络教育中,把传统的说服教化转化为教育对象的自我选择和提升。通过培育“意见领袖”,彰显榜样正能量,充分融合现代网络和教育者的人格魅力,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第二,着力提升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网络素养,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应用能力。新媒体时代对教育者的媒体应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掌握新媒体特点和基本操控方法,也要学习网络语言特点与网络交流技巧等,充分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创建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科学认识与利用网络的能力以及向社会汲取信息资源的能力等。正如美国学者莫斯森所言“大学的力量并不在它传播信息的方式上,而是体现在有助于挑选、阐释已获得的信息的方法上。”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住青年学生容易迷恋网络、陶醉于虚拟网络的心理倾向,熟练运用学生所认可的网络语言,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情入理、促进师生情感交融,增进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第三,坚持舆情监控和主流引导并重,完善信息网络、舆情管理的相关办法和要求细则,坚持依法管理和“底线管控”,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舆情监控就是“堵”,要建立防止不良信息泛滥的“防火墙”;主流引导就是“疏”,要用“主流”引导“潮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弱化不良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平台并增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扩大舆论引导的覆盖面,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另外,高校各部门还应该通过自媒体发布本部门的工作动态,征集大学生对本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灵敏有效、稳定快捷的信息沟通、反馈渠道,这也是增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

[2]黄平,崔健.对自媒体规范与引导的思考.新闻研究导刊[J].2012(6)

[3]李敏.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

[4]刘瑞平等.后喻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性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