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油气地质”课程教学与改革探讨

2015-01-13姜正龙魏士平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姜正龙 魏士平

摘 要:“海上油气地质”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海洋油气资源”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文基于教学经验和对全球海洋油气调研,分析了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教改首要任务应突出教学重点,体现海洋油气特色,精简资料性内容;其次,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和系统观,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

关键词:海上油气地质 洋盆 被动陆缘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E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12-02

Abstract:Offshore oil and gas geology is open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for the students of Marine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Marine Institute.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global Marine oil and gas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and presented the reform programs of daily teaching.Frist of all,educational reform program should highlight the teaching focu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oil and gas,reduce the printed resources.In the second place,the teaching methods need to improve.Meanwhile,practical activities should incre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writ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order to train the students'global thinking and system view.

Key Words:Offshore Oil and Gas Geology;Ocean Basin;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Teaching Reform

海洋是巨大的宝库,海底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1]。根据美国地质局(USGS)的估算,未来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21,200亿桶,较2009年底已探明储量13,331亿桶还可增长60%左右,其中尚未发现的储量有5390亿桶,海洋石油占63%。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海洋油气将弥补陆上油气产量的下滑,海洋油气的开发尤其是深海油气开发将是大势所趋[2]。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延续,经历了一个由浅水到深海、由简易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对海洋石油的勘探也变得更加深入。近年来,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地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取得了最富有成效的业绩;在俄罗斯北部海域、南中国海及印尼沿海、巴西坎波斯盆地也发现了较丰富的油气资源;西非深海勘探也不断有新的发现,里海地区也发现不少大型油田。可以说,近年来全球油气较大的新发现主要位于海上,海洋油气储量和产量在全球油气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海洋油气勘探已成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竞争的一个热点领域,21世纪已成为海洋油气突飞猛进的世纪。

在此形势下,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设立了“海上油气地质”这一课程。但由于该课程设置尚属首次,国内外缺乏教材和教学经验,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对中国和世界海洋油气地质的教学和研究,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课程教改定位,提出了对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

1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上油气地质”课程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1 教学定位较高

我校“海上油气地质”是2010年本科教学大纲调整时,取代以前“中国海上油气地质”,增加了国外海上油气地质的内容,由原来的32个学时增加到48个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国内外海上油气区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油气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了解全球海上油气田形成的地质背景、分布规律、勘探、开发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培养从事海洋油气勘探的地质工作者。

应该说教学目标比较明确,但定位较高。我院海洋油气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而“海上油气地质”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首先信息量非常大,世界海洋油气涉及地区广,油田多,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复杂;其次需要培养学生归纳组织和综合提升的能力;最后学时较少。所以,知识广度和深度不能要求太高。知识广度太大,学生记不住;而深度要求太高,学生消化不了。

1.2 教学内容多、关联性少

“海上油气地质”教学内容除我国的近海10个含油气盆地和南海深水盆地外,还包括北美、南美、非洲、北海、波斯湾、南亚、东南亚、南极洲、北冰洋等海域含油气区基本油气地质。内容相当多,涉及面广,各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彼此关联性较少,以盆地为教学单元,要求学生记住诸多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掌握其油气富集规律相当困难,更何况教材缺乏。

1.3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不够endprint

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课堂的理论教学,而我院本科学生一直没有机会在油田单位参加生产实践,对石油地质学的内容掌握、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体会不够深入。怎样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油气田进行综合分析、较深入理解油气富集条件和成藏规律,特别是培养学生油气地质方面的逻辑思维,难度较大。由于该课程贴近生产实践,具有很强的适用和实践性,需要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以盆地为单元的油气富集条件、以油气田为单元的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科学研究。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我国海上油气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南海深水油气的蓬勃发展,在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相继发现深水油气之后,海洋油气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公司不断向国外海洋拓展油气业务,海洋油气地质前景广阔,海洋油气地质人才需求较大。“海洋油气地质”课程需要突出特色、发挥专长,培养适用新形势需求的具有新理论、新思维的专业人才。海洋油气地质的特色不仅仅是勘探区在海水之下,而且在于有一套与海洋的形成演化相关的海域沉积盆地形成和油气富集的基础理论,以区别于陆上。因此,教改的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海洋油气的重要性、海洋油气的特点、海洋油气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特别是被动大陆边缘)、海洋油气形成演化和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解剖我国和世界上典型油气区,加深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2 教学内容的精简和提炼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突出教学重点、体现海洋油气地质特色、适应海洋油气勘探需要,精简重复性或资料性内容。

2.2.1 精简教学内容

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全球海域含油气盆地分布及类型划分、全球海域主要含油气区(包括北美、南美、非洲、北海、波斯湾、南亚、东南亚、南极洲、北冰洋)及中国海上含油气区(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及南海中南部盆地)油气地质。从48个学时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涉及的含油气区太多,其间的相互关联较少,学生承受的任务比较重,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因此,需要加强的内容包括:全球海域含油气盆地分布及类型划分、洋盆的演化与含油气盆地的发育、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而需要精简的内容包括:全球海域主要含油气区和中国海上含油气区石油地质条件。精简后主要的油气区应与典型类型盆地分析相对应,可以考虑保留的含油气区:墨西哥湾、南美巴西-西非海岸盆地、马拉开波湖、波斯湾、里海以及我国的东海、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及南海中南部盆地。它们代表了不同类型的构造背景和盆地类型,也可了解我国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

2.2.2 突出重点

(1)突出海洋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特征。

海洋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分析应以威尔逊旋回为基础。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的概念,使人们对大洋成因和演化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活动论主张大洋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岩石圈板块的分离和汇聚运动。威尔逊首先注意到大洋开合的不同发展趋势,将大洋的演化归纳为6个发展阶段(表1)。

不同洋盆演化阶段,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同一演化旋回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关联性。与海洋油气相关的构造演化阶段及实例如下。

①幼年期新生洋盆阶段:红海。

②成年期被动陆缘阶段:大西洋两侧、南海北部、墨西哥湾。

③衰退期主动陆缘阶段:东海-冲绳海槽。

终了期残留洋盆阶段:地中海、里海。

④遗痕期(前期)周缘前陆盆地:波斯湾。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每一洋盆演化阶段典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成藏规律进行系统讲解,并辅以实例展开分析。

(2)突出被动陆缘构造单元的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

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全球约有60多个国家在深水区开展油气勘探,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300×108t[3]。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西非近海、亚太地区大陆边缘等4大被动陆缘富油气深水区正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热点,也是近几年大型油气田发现的重要领域[3]。

被动大陆边缘的陆坡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①裂谷和过渡层序中发育了被动大陆边缘的主力烃源岩;②陆坡坡折带往往发育深海扇和浊流沉积等良好的储层;③坳陷期、过渡期或漂移期厚层泥岩及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④整个裂谷和过渡阶段形成了多种封闭条件好的圈闭,如与盐岩层有关的构造圈闭、浊积砂岩岩性体[3]。被动陆缘构造单元是海洋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其成藏特征是海洋油气的典型。重点和系统讲述该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海洋油气地质思维,也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适用价值。

重点突出的内容包括:被动陆缘构造单元的形成过程、二元结构特点、沉积演化和沉积特征、热演化和生烃过程、油气运聚成藏特点等,并辅以实例展开分析,如珠江口盆地、墨西哥湾、西非刚果、巴西的坎坡斯、桑托斯等盆地。

2.3 教学方法的完善

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和系统观:结合海洋油气特色,应以洋盆的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掌握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关系,不同构造背景和沉积物补给对沉积作用的宏观控制作用,把握盆地构造格架、沉积格架、生储盖组合分布关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油气系统观念,将看似孤立的各成藏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这些要素进行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的动态分析,系统把握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的地质规律。实践教学:根据一些基础资料,进行实例分析和相关图件的编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科技写作能力。如在讲解珠江口盆地被动陆缘油气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以后,准备墨西哥湾一些基础资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区分地质条件的异同,编制一些反应构造演化、成藏过程、油气运移和聚集模式的图件等,撰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参考文献

[1] 江怀友,赵文智,闫存章,等.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与勘探模式概述[J].海相油气地质,2008,13(3):5-10.

[2] 国金证券.海洋石油的黄金十年[R].2010-08-19.

[3] 瞿辉,郑民,李建忠,等.国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进展及启示[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2):193-200.endprint

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课堂的理论教学,而我院本科学生一直没有机会在油田单位参加生产实践,对石油地质学的内容掌握、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体会不够深入。怎样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油气田进行综合分析、较深入理解油气富集条件和成藏规律,特别是培养学生油气地质方面的逻辑思维,难度较大。由于该课程贴近生产实践,具有很强的适用和实践性,需要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以盆地为单元的油气富集条件、以油气田为单元的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科学研究。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我国海上油气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南海深水油气的蓬勃发展,在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相继发现深水油气之后,海洋油气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公司不断向国外海洋拓展油气业务,海洋油气地质前景广阔,海洋油气地质人才需求较大。“海洋油气地质”课程需要突出特色、发挥专长,培养适用新形势需求的具有新理论、新思维的专业人才。海洋油气地质的特色不仅仅是勘探区在海水之下,而且在于有一套与海洋的形成演化相关的海域沉积盆地形成和油气富集的基础理论,以区别于陆上。因此,教改的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海洋油气的重要性、海洋油气的特点、海洋油气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特别是被动大陆边缘)、海洋油气形成演化和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解剖我国和世界上典型油气区,加深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2 教学内容的精简和提炼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突出教学重点、体现海洋油气地质特色、适应海洋油气勘探需要,精简重复性或资料性内容。

2.2.1 精简教学内容

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全球海域含油气盆地分布及类型划分、全球海域主要含油气区(包括北美、南美、非洲、北海、波斯湾、南亚、东南亚、南极洲、北冰洋)及中国海上含油气区(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及南海中南部盆地)油气地质。从48个学时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涉及的含油气区太多,其间的相互关联较少,学生承受的任务比较重,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因此,需要加强的内容包括:全球海域含油气盆地分布及类型划分、洋盆的演化与含油气盆地的发育、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而需要精简的内容包括:全球海域主要含油气区和中国海上含油气区石油地质条件。精简后主要的油气区应与典型类型盆地分析相对应,可以考虑保留的含油气区:墨西哥湾、南美巴西-西非海岸盆地、马拉开波湖、波斯湾、里海以及我国的东海、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及南海中南部盆地。它们代表了不同类型的构造背景和盆地类型,也可了解我国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

2.2.2 突出重点

(1)突出海洋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特征。

海洋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分析应以威尔逊旋回为基础。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的概念,使人们对大洋成因和演化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活动论主张大洋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岩石圈板块的分离和汇聚运动。威尔逊首先注意到大洋开合的不同发展趋势,将大洋的演化归纳为6个发展阶段(表1)。

不同洋盆演化阶段,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同一演化旋回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关联性。与海洋油气相关的构造演化阶段及实例如下。

①幼年期新生洋盆阶段:红海。

②成年期被动陆缘阶段:大西洋两侧、南海北部、墨西哥湾。

③衰退期主动陆缘阶段:东海-冲绳海槽。

终了期残留洋盆阶段:地中海、里海。

④遗痕期(前期)周缘前陆盆地:波斯湾。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每一洋盆演化阶段典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成藏规律进行系统讲解,并辅以实例展开分析。

(2)突出被动陆缘构造单元的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

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全球约有60多个国家在深水区开展油气勘探,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300×108t[3]。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西非近海、亚太地区大陆边缘等4大被动陆缘富油气深水区正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热点,也是近几年大型油气田发现的重要领域[3]。

被动大陆边缘的陆坡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①裂谷和过渡层序中发育了被动大陆边缘的主力烃源岩;②陆坡坡折带往往发育深海扇和浊流沉积等良好的储层;③坳陷期、过渡期或漂移期厚层泥岩及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④整个裂谷和过渡阶段形成了多种封闭条件好的圈闭,如与盐岩层有关的构造圈闭、浊积砂岩岩性体[3]。被动陆缘构造单元是海洋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其成藏特征是海洋油气的典型。重点和系统讲述该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海洋油气地质思维,也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适用价值。

重点突出的内容包括:被动陆缘构造单元的形成过程、二元结构特点、沉积演化和沉积特征、热演化和生烃过程、油气运聚成藏特点等,并辅以实例展开分析,如珠江口盆地、墨西哥湾、西非刚果、巴西的坎坡斯、桑托斯等盆地。

2.3 教学方法的完善

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和系统观:结合海洋油气特色,应以洋盆的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掌握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关系,不同构造背景和沉积物补给对沉积作用的宏观控制作用,把握盆地构造格架、沉积格架、生储盖组合分布关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油气系统观念,将看似孤立的各成藏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这些要素进行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的动态分析,系统把握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的地质规律。实践教学:根据一些基础资料,进行实例分析和相关图件的编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科技写作能力。如在讲解珠江口盆地被动陆缘油气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以后,准备墨西哥湾一些基础资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区分地质条件的异同,编制一些反应构造演化、成藏过程、油气运移和聚集模式的图件等,撰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参考文献

[1] 江怀友,赵文智,闫存章,等.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与勘探模式概述[J].海相油气地质,2008,13(3):5-10.

[2] 国金证券.海洋石油的黄金十年[R].2010-08-19.

[3] 瞿辉,郑民,李建忠,等.国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进展及启示[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2):193-200.endprint

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课堂的理论教学,而我院本科学生一直没有机会在油田单位参加生产实践,对石油地质学的内容掌握、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体会不够深入。怎样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油气田进行综合分析、较深入理解油气富集条件和成藏规律,特别是培养学生油气地质方面的逻辑思维,难度较大。由于该课程贴近生产实践,具有很强的适用和实践性,需要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以盆地为单元的油气富集条件、以油气田为单元的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科学研究。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我国海上油气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南海深水油气的蓬勃发展,在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相继发现深水油气之后,海洋油气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公司不断向国外海洋拓展油气业务,海洋油气地质前景广阔,海洋油气地质人才需求较大。“海洋油气地质”课程需要突出特色、发挥专长,培养适用新形势需求的具有新理论、新思维的专业人才。海洋油气地质的特色不仅仅是勘探区在海水之下,而且在于有一套与海洋的形成演化相关的海域沉积盆地形成和油气富集的基础理论,以区别于陆上。因此,教改的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海洋油气的重要性、海洋油气的特点、海洋油气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特别是被动大陆边缘)、海洋油气形成演化和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解剖我国和世界上典型油气区,加深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2 教学内容的精简和提炼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突出教学重点、体现海洋油气地质特色、适应海洋油气勘探需要,精简重复性或资料性内容。

2.2.1 精简教学内容

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全球海域含油气盆地分布及类型划分、全球海域主要含油气区(包括北美、南美、非洲、北海、波斯湾、南亚、东南亚、南极洲、北冰洋)及中国海上含油气区(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及南海中南部盆地)油气地质。从48个学时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涉及的含油气区太多,其间的相互关联较少,学生承受的任务比较重,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因此,需要加强的内容包括:全球海域含油气盆地分布及类型划分、洋盆的演化与含油气盆地的发育、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而需要精简的内容包括:全球海域主要含油气区和中国海上含油气区石油地质条件。精简后主要的油气区应与典型类型盆地分析相对应,可以考虑保留的含油气区:墨西哥湾、南美巴西-西非海岸盆地、马拉开波湖、波斯湾、里海以及我国的东海、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及南海中南部盆地。它们代表了不同类型的构造背景和盆地类型,也可了解我国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

2.2.2 突出重点

(1)突出海洋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特征。

海洋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分析应以威尔逊旋回为基础。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的概念,使人们对大洋成因和演化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活动论主张大洋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岩石圈板块的分离和汇聚运动。威尔逊首先注意到大洋开合的不同发展趋势,将大洋的演化归纳为6个发展阶段(表1)。

不同洋盆演化阶段,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同一演化旋回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关联性。与海洋油气相关的构造演化阶段及实例如下。

①幼年期新生洋盆阶段:红海。

②成年期被动陆缘阶段:大西洋两侧、南海北部、墨西哥湾。

③衰退期主动陆缘阶段:东海-冲绳海槽。

终了期残留洋盆阶段:地中海、里海。

④遗痕期(前期)周缘前陆盆地:波斯湾。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每一洋盆演化阶段典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成藏规律进行系统讲解,并辅以实例展开分析。

(2)突出被动陆缘构造单元的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

全球被动陆缘深水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全球约有60多个国家在深水区开展油气勘探,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300×108t[3]。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西非近海、亚太地区大陆边缘等4大被动陆缘富油气深水区正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热点,也是近几年大型油气田发现的重要领域[3]。

被动大陆边缘的陆坡区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①裂谷和过渡层序中发育了被动大陆边缘的主力烃源岩;②陆坡坡折带往往发育深海扇和浊流沉积等良好的储层;③坳陷期、过渡期或漂移期厚层泥岩及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④整个裂谷和过渡阶段形成了多种封闭条件好的圈闭,如与盐岩层有关的构造圈闭、浊积砂岩岩性体[3]。被动陆缘构造单元是海洋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其成藏特征是海洋油气的典型。重点和系统讲述该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海洋油气地质思维,也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适用价值。

重点突出的内容包括:被动陆缘构造单元的形成过程、二元结构特点、沉积演化和沉积特征、热演化和生烃过程、油气运聚成藏特点等,并辅以实例展开分析,如珠江口盆地、墨西哥湾、西非刚果、巴西的坎坡斯、桑托斯等盆地。

2.3 教学方法的完善

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和系统观:结合海洋油气特色,应以洋盆的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掌握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关系,不同构造背景和沉积物补给对沉积作用的宏观控制作用,把握盆地构造格架、沉积格架、生储盖组合分布关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油气系统观念,将看似孤立的各成藏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这些要素进行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的动态分析,系统把握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的地质规律。实践教学:根据一些基础资料,进行实例分析和相关图件的编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科技写作能力。如在讲解珠江口盆地被动陆缘油气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以后,准备墨西哥湾一些基础资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区分地质条件的异同,编制一些反应构造演化、成藏过程、油气运移和聚集模式的图件等,撰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参考文献

[1] 江怀友,赵文智,闫存章,等.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与勘探模式概述[J].海相油气地质,2008,13(3):5-10.

[2] 国金证券.海洋石油的黄金十年[R].2010-08-19.

[3] 瞿辉,郑民,李建忠,等.国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进展及启示[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2):193-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