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课堂 成就高效教学
2015-01-13宋红英
宋红英
摘要:陶行知用"喂鸡"这件平常的小事,来批评教育中"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强调应启发学生"主动去学习"。因此我们要以生为本,教给自主方法;激情冶趣,创设自主情境,从而构建自主课堂,成就高效教学。
关键词:行知理论;自主学习;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97-01
强迫公鸡吃米,可是它不吃。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里塞,公鸡还是不吃。最后放开公鸡,公鸡却啄起米来。陶行知先生用这个浅显的道理批评了教育上"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强调学生要主动去学习。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会方法。"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才能体验学习和创造的快乐。
1.尊重学生,激发自主意识
高效语文课堂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等能力,同时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进语文教学中,如知识抢答、演讲、口头作文、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等活动,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保护学生的个性,突出主体地位,让孩子不再成为课堂的奴隶。
2.以生为本,教给自主方法
2.1 课前预习,事半功倍。通过课前预习,从搜集资料到整理,从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词句意思,减少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作为教师,在学生还未养成预习的习惯之前,要根据内容帮助学生制定出科学实用的学习目标,并传达给每一位学生,指导学生课前把容易解决的问题先独立解决,这样逐步培养主动、自觉的预习习惯。一旦习惯形成,教师则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预习,并寻找下一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制定。每篇课文后思考练习较具体的表现了课文所要掌握的内容,可引导学生将这些思考练习有机地融入。
(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可以从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的细节、布局等方面着手。
(3)分阶段和层次制定。如把过程分为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体会、品读积累等过程,制定的学习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2 变惯性思维为多向思维。结合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解决,这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孩子如何自主学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一法可多用,一问可多思,变惯性思维为多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发散性,直到找出最佳的答题思路。
2.3 在实践中学习"活的语文"。大多学生的活动空间只有学校和家庭两块,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学生从"井"里跳上来,带领他们走进工厂、田野,去接触花草、树木;观察日月星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拓展认识的广度,探索知识与实践的切合点。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自主应用知识去实践,教师可以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活的语文"。
3.激情冶趣,创设自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总是乐于接受感兴趣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课堂情境,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3.1 以语言描绘情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饶有情趣,便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趣味和幽默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及启迪智慧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州长见到马克﹒吐温后极端仇恨,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学生在一阵轻松的笑声中感受、了解、掌握了马克﹒吐温的语言风格。
3.2 以音乐渲染情境。把音乐和语言文字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综合调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只拣儿童多行处》时,播放《春天在哪里》,师生同唱这首歌,引入到对春天的寻找,再过渡到古人怎样看儿童,怎么找春天,冰心奶奶怎么说春天的。伴随音乐语言,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多个角度对课文进行了丰富。
3.3 以生活展现情境。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新课导入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学习、体验和理解。
在作文教学《燕子》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群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吗?
生(齐):燕子。
师:见过燕子的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手,产生兴趣。)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多美啊!(板书课题)(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接着播放视频课件。)
师:小燕子在空中一会儿飞到这,一会儿飞到那,一会儿飞得高,一会儿飞得低,看清楚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模仿燕子的模样。(师生模仿燕子飞翔的动作,舞姿般地做了一遍,然后各小组拿出材料制作燕子状的剪纸。)
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对燕子的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以生为本,授之以鱼,更要授之方法,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真正为我们的课堂,为教育事业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