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2015-01-13袁忠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语文

袁忠

摘要: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课堂提问要有适当的层次性;要有合理的导向性;要突出有效性;回答提问过程要给予正确的评价。

关键词:语文;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79-01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随机性。探究课堂提问艺术,能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1.提问的层次性

新课标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以往,教师认为做题就是解决问题,而新课程强调的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的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力求难度适中。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损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削弱学生渴求知识的热情。太容易的问题没有启发性,学生回答时不动脑筋,思维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这样的问题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问题难易程度的原则是稍难但未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既非垂手可得,也非可望而不可及,应该应该是"跳起来摘果子"档次的问题最合适。此外,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高低,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地安排问题。如果教师的提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差异,在提问上不分对象地一刀切,势必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有悖于素质教育关于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提问的层次性是指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适合全体学生又要顾及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前面的问题难度不宜太难,让全班同学通过思考都可以回答出来。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2.提问的导向性

教师提问的最好效果是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自觉形成问题意识,即善于发展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研究问题。教师要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其准备回答,然后再指定同学回答。这能确保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教师要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才有机会收集并组织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形成有条理的答案。在新课标下要注意实施"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学生在对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往往闪现出一些火花,教师要能及时抓住学生的独到见解,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表述自己的见解。要反对教师对学生那种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不能激发学生想象力、思维力的提问。如果是一个文段学生一读就懂,教师就没必要去提问。如果这段课文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学生通过读、思、议可以自由发挥。这时教师就不必用一个固定的问题去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发挥"精问"作用。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应该让学生多多发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疑难问题,是关系到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于文章中确实难于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节骨眼"上可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自行找出答案。

3.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最易被自己的兴趣所支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就是抓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提问的呈现方式要新颖。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或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问呈现方式不同,效果是不相同的。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问题,学生一下子是难以回答完整的,子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来摘桃子",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把握链条式思路的提问

提问要沿着文章的思路,抓住主要人物,主要线索及主要特征,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能从一个问题引到或过渡到另一个问题,使每个总是成为全部链条里的一环。

如《学会看病》这篇课文,写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课文的思路是通过母亲的心理变化"做决定——犹豫——后悔——谴责——安心",根据文章的思路,我设计一下几个问题:

(1)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母亲的犹豫?(2)儿子走了,母亲还是后悔了,她后悔什么?(3)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母亲的谴责?"艰涩""沙漏""忐忑不安",你是怎么理解的?(4)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是没有回来,此时的母亲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5)儿子回来了,母亲的勇气回来了,她又坚持了自己的开始的想法,反应了母亲的什么目的和想法?从以上一环扣一环地提问中,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爱,即想教育儿子,又担心孩子,那爱的深厚。

5.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回答

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往往会闪现出一些火花,教师要能及时抓住学生的独到见解,让学生充满自信去表述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持责备的态度,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和悦,友好和轻松的。我们有多少个学生他们就会有多少种想法和多少种欢乐。作为教师必须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他们思维的灵光,并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和扶持课堂上的这些"意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到达的目的的途径,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智慧。因此,教师要充分地重视课堂提问艺术,更好地掌握课堂提问艺术。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

[2] 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3]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纸的艺术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