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研究
2015-01-13王杰华
王杰华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热情,提高其学习成绩,并通过学习提高其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学理论
一、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属性与价值定位
1.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改工程价值理念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模式的集合,它包含教师的教育心态思维与教学设计理念两个层面。在教育心态层面,要求教师剔除偏离生活、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秉持立足生活实际、踏实务实教学的思维导向;而在教学设计理念上,则倡导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教师需要以实事求是的基本理念去进行备课编排、课堂设计、实践反馈,侧重结合高中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衔接联系,着重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的应用能力。
2.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在新课改下浪潮的洗礼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材料的选取内容也迅速呈现新颖灵活、涉及领域复杂繁多、考试范围多元广泛的态势导向。高中课堂教学也逐渐突破了旧有固定的“重点概念、关键原理标注圈划”“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结合分析”“难点易错集中讲解、读背”以及“大考试小测验反复巩固”等“王牌模块”的束缚羁绊,逐渐扩展延伸至课堂教学的创新灵活化设计强化升级、师生互动教学活跃多样、学生地理学科探究实践能力渐次提升等新层次、新方向的纵深拓宽。这种开放性、多元式、人性化的氛围态势也为提倡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简易高效的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二、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探讨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通过灵活处理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还原生活情景,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2.巧用生活实例,透析地理原理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对于地理原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借助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来讲解复杂难懂的地理原理。因此,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课堂中运用生活现象解决教学难点。
3.借助乡土地理,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学生身边的大自然,恰好是最真实、最丰富、最有活力的地理教学资源。学生最初的地理认识便是对周围事物的了解与接触,以乡土地理中的环境资源为基础,进行地理学习能力训练,是让学生快速构建新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
4.利用探究活动训练生活需要的地理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对学生进行地理技能的训练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应尽可能地与生活相结合,才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运用多种素材,拓宽地理视野
课堂教学材料呈现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并维持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素材,创建多样化的地理课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他们的地理视野。
6.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以学生为根本
因为高中地理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涵盖多个门类,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活动和教学方式感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了解学生。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以学生为根本,研究教学方式、教学工具、方案和设施等问题,合理、科学地安排和布置学生作业,使其更好地完成地理课程中要求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地理教学,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7.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要想回归生活实际,就必须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融入地理课程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认清所学知识的价值,获得学习的动力,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为学生架构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对生活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我们应运用生活化的情景、材料,把生活化的课堂带给学生,做生活化的地理教师,最终让学生、教师共同享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周代许.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J].地理教学,2012(12).
[2]潘竹娟.构建“认知停靠港”,实现“有意义学习”[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