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物流上市企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2015-01-13吕能芳吴竞鸿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竞争力物流因子

吕能芳,吴竞鸿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物流产业发展阶段由成长初期转入成长中后期,各类型物流企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现象在国内物流市场中每天都会出现。在此背景下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发展策略的研究也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呈现出多样性、复合型特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依据所面对的客户市场的差异性表现出不一样的竞争能力,因而需要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劣势,以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企业发展策略。

一、物流企业竞争力内涵及其评价现状

(一)物流企业竞争力内涵

物流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概念。就结构体系而言,企业竞争力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流企业的现实市场竞争能力,即企业在当前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包括物流企业服务的市场能力,服务产品的设计能力,现有物流资源水平等;第二层是物流企业的发展能力,包括企业潜在的能力(如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以及企业可持续能力(如物流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力)。就内外因素而言,企业竞争力主要包含四大因素:第一因素是企业的内部环境,第二因素是外部经济环境,第三因素是企业文化,第四因素是政治政策背景。

(二)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现状

林丽金总结提出物流企业竞争力应分为核心层、运营能力层、载体竞争力层及表层竞争力层的层次分析模型,并结合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包含核心竞争力、运营竞争力、载体竞争力、表现竞争力及环境竞争力的五个一级指标及对应的多个二级指标在内竞争力评价体系;[1]杨叶勇分析了物流企业的服务业态特点,指出竞争力培育集中在三个方面,给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包含技术能力、服务水平、资源整合能力及人力资源,并基于此构建了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及对应的二级指标在内的竞争力评价体系;[2]刘伟华等结合物流企业生命周期四阶段理论,从能力、资源与动态机制三个方面分别对平台型物流企业和通用型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以调查问卷方式得到了能力、资源、动态机制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性评价排序,进而指出不同阶段的企业竞争力培育方式,并以传化物流和宝供物流为例验证了不同阶段的企业竞争力来源。[3]

从现有学者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虽然较完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建立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难以准确反映物流企业的特点及发展状况;二是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比较匮乏;三是大多数文献在构建竞争力评价体系过程中,评价指标的确定大多依据定性分析得到,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很多统计上得到的相关性指标无法通过定性分析得出,使得最终的评价体系可信度较低。

二、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为克服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指标选取的主观随意性,本文借助因子分析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和公共因子分析指标来进行企业竞争力测评以及竞争优劣势的度量。该方法在构造综合评价指标时所涉及的权数均是通过定量分析产生,减少了定性分析的主观随意性,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同时,通过设定公共因子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中指标设置过多,相互间存在相关性的弊端,能清晰地界定影响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发现影响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物流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现有竞争力与潜在竞争力两个层面,从企业运营角度,现有竞争力主要包含企业规模、财务状况及管理能力,潜在竞争力主要包含人力资源状况、发展能力、企业文化。其中企业规模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状况,是评价企业投入产出水平的重要因素,包括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具体指标;财务状况反映企业资产构成,是评价企业经营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本收益率等具体指标;管理能力反映企业对于客户市场的掌控力,是评价企业与市场契合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具体指标;人力资源状况反映企业的人才结构比重,是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销售人员比重、专科以上比重等具体指标;发展能力反映企业依赖可支配资源化解经营风险能力,是评价企业核心能力及可持续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市场占有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具体指标;企业文化反映企业品牌吸引力及感召力,是评价企业品牌价值的重要因素,其主观性较强,难以获取客观性指标数据。故而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13 个指标,剔除企业文化类指标。[4][5]

表2-1 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物流上市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实证求解

上市企业一般均为行业内的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因此物流上市企业竞争力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本文选取国内沪深证券市场中的物流上市企业作为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对象,不仅从微观层面上对各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也从宏观层面上反映出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的优劣,对制定物流产业规划,改善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原始数据处理

目前我国沪深证券市场的物流上市企业数量已达到59 家,业务领域覆盖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及信息服务等物流全环节。为了更好的对不同业务类型的物流企业进行评价分析,本文依据主营业务的差异性进行分类,整理得到三大类别并选取各类别中的典型企业为因子分析样本对象。

表3-1 物流上市企业数量分布表(按主营业务类型划分)

表3-2 典型企业评价指标数据

首先对三家公司的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及相关性检验,本文利用SPSS 软件得到各指标数据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可适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

(二)提取因子

利用SPSS 统计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通过标准化计算及描述性分析,最终提取符合一定条件的指标变量作为主因子,并得到相关矩阵的特征值与贡献率。如表3-3 所示:

表3-3 特征值与贡献率解释的总方差

由表3-3 可以看出,前二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同时前二个因子可以包含原始变量100%的信息量,完全满足了因子分析用变量子集来解释整个问题的要求。因此本文可选择前二个因子作为主因子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三)旋转因子处理

为增强主因子对原有变量的解释效果,需要进行因子旋转,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因子。本文采用方差极大化方法进行因子正交旋转,得到方差极大化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4 所示:

表3-4 特征值与贡献率解释的总方差

由表3-4 可以得到,X1、X2、X3、X6、X7、X8、X10、X11、X12 九项指标在主因子F1 上有较大的载荷,其中 X1、X2、X3、X6、X7、X8、X11、X12 此八项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结构及资源拥有状况,指标X10 则反映企业人才结构状况,它们均是企业竞争力中资源人力拥有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将主因子F1 定义为企业人才资本储备能力;X4、X5、X9、X13 四项指标在主因子F2 上有较大的载荷,其中指标X4 和X5 主要反映的是某企业的市场偿债能力,指标X9 与X13 则是企业市场开发能力的体现,因而本文将主因子F2定义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

(四)竞争力评价结果

本文利用回归法分析得出公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k=1,2;j =1,2,…,13),并利用主因子得分函数 = 依次求得三家典型物流企业所对应的主因子得分(k=1,2)。

在得到的主因子得分 的基础上,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的百分比为权重,计算三家物流上市公司物流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得出物流上市企业竞争力的排序情况,如表3-5 所示。

表3-5 物流企业竞争力排序

从表3-5 可知,以怡亚通为典型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的竞争力优于主要提供运输及仓储服务型物流企业,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各因子差异性,本文绘制了典型物流企业的因子得分柱形图,如图3-1 所示。

图3-1 典型物流企业的因子得分柱形图

在图3-1 中,以中海集运为典型的运输型物流企业的人才资本储备能力得分低于其它两类物流企业,除剔除中海集运受制于国际经济形势极大影响企业收入利润外,总体而言,运输类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低端化、运输价格低谷徘徊等特点使得其对中高端人才及投资资本的吸引力下降明显。以中储股份为典型的仓储型物流企业通过业务延伸涉足仓储金融类服务,提升其服务层次与企业收益,使得其对中高端人才及投资资本的吸引力有明显上升,但在市场适应性方面的得分不高,表明其服务产品类型还有待改善。以飞马国际为典型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在人才资本储备能力与市场适应性能力两个评价维度上得分均较高,表明现代物流企业应发展综合性物流业务,完善物流服务价值链,更好地吸引中高端人才及投资资本关注,同时基于客户需求开发出合适的服务产品类型。

四、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本文主要从业务经营角度针对三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分别给出其竞争力提升路径。

(一)运输型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运输型物流企业所处的运输物流市场进入壁垒较低,企业竞争激烈,导致服务价格一直处于下滑区间,加之常规运输服务项目已形成标准化的运营模式,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使得人才资本储备能力与市场适应性能力两项因子得分较低,难以依靠常规运输服务获得企业持续竞争力,但该类型企业的优势在于企业资产规模较大,尤其是固定资产方面。因而运输型物流企业总体发展思路应是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延伸转型传统服务项目,由常规运输服务向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

(二)仓储型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仓储类物流企业所面对的适度竞争的仓储物流市场,企业经营需要储备较为充裕的土地资源及人才资源,使得其在人才资本储备能力因子的得分较高,同时仓储企业较高的资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说明仓储业可通过货物的仓储管理服务获得快速稳定的收入,但销售人员比重不足以及资本收益率偏低说明其服务项目内容单一,利用资产赚取收入的能力不足,表现在市场适应性能力因子得分较低。因而仓储型物流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应是转变盈利模式,在传统仓储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仓储增值业务,提高服务附加值,满足客户多元化物流服务需求。

(三)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所面对的是低竞争的一体化物流市场,可供客户选择的物流服务商数量较少,但客户对于物流服务商的服务标准要求也较高。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经营不仅需要资本与人才的储备,还需要为客户提供较好的服务内容,提高客户满意度,其在人才资本储备能力与市场适应性能力两个因子得分也最高。同时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高于其它类型物流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以及资产负债率说明该类型物流企业经营方式灵活,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较低的企业资产规模,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较高的收入增长率以及资本收益率也反映目前该类型物流企业规模较小,需要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以及企业收益才能站稳市场。

[1]林丽金. 基于物流企业竞争力层次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物流科技,2011,(10):45-48.

[2]杨叶勇.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 物流科技,2014,(4):142-144.

[3]刘伟华,等. 全生命周期的本土物流企业竞争力发展路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68-370.

[4]殷生斗. 基于因子分析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J]. 物流技术,2013,(10):133-135.

[5]张洪,彭鹃.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8):23-25.

猜你喜欢

竞争力物流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