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体质提高要依靠体育素质教育
2015-01-13武桂传
武桂传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国一个长远的战略方针,然而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却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那就是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很不尽人意。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学校体育是影响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变目前学校的体育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所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中学体育教师很有必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强自身专业体育素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
1.思想素质
人的行为是受自身思想意识支配的。只有正确认识中学体育必须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认识的高度正确对待基础教育的变革,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战略,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2.文化素质
目前,大多中学体育教师虽然都有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术,但缺乏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时必要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对社会的了解,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如何能担当起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任。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已向广大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发出了挑战,它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一定要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和文化底蕴,如此才能适应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
3.能力素质
加强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增强全民健身意识,要求体育教师不能仅仅了解一些体育项目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及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积极的创新精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等。因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授健身方法,需要教师掌握各种各样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只靠在大学期间学到的几项运动项目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学会掌握任何一种运动项目的能力。
4.身体素质
中学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中必需的物质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自己尽快掌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素质教育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
确立目标教学与体育素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我们为适应素质教育而进行的改革,是对教学方向的探索。
1.概念
(1)什么是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体育教学要达到的标准,它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目标教学的结构体系应包括总目标、大目标、中目标和小目标。
(2)什么是体育素质。体育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文化素质和终身体育能力。身体素质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心理素质包括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沉着果断的精神、竞争和创新意识、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以及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体育文化素质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机能和体育意识。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能力、身体娱乐能力和欣赏能力。
2.目标教学与体育素质的关系
目标教学是手段,体育素质是结果。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目标教学,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良好的体育素质能够加快目标的实现,体育素质是制订目标的依据。
3.目标教学对教学教法的要求
由于目标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承认个体差异,因此在教法上我们不能“一刀切”,建立新的课堂模式是此次教改重点探讨的问题。课的准备部分应着重培养学生自行组织、自行活动的能力,每次课可以由一位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组织安排。
对于基本部分,在教法上要采取“分组教学法”“成功体育教育(鼓励法、录象法、降低难度法、不平等竞争法、改变计分法)”“挫折体育教育”“情境教学法”等。这些方法的突出特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塑造自信、自强、完强拼搏的人格魅力。这样学生从完成动作到较好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而这种成功乐趣的获得又是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基础的。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时有明确的目标,而这种目标经过自身的努力一旦实现时,就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障碍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努力完成,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总结,最后完成目标,在这种挫折教育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飞跃。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学校体育追求的目标和最终目的。在当前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要求体育教师尽快适应这种改革,不仅要更新教育思想,更要更新自身的专业素质,从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局限中解放出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振强.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J].中国体育学,2009(5).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