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研究与实现路径探索
2015-01-13何七荣展龙
何七荣+展龙
一、引言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为社会提供人才服务的高等教育所承载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全员教育时期,教育对象的改变和社会要求的提高,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不断深化改革。然而,高等职业教育诸多改革和建设的有效性还不显著,毕业生的素养与社会需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原因尽管很多,但是当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远不适应或者不能推动高等职业改革和发展要求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图着眼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研究高职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探索实现职业素养的有效路径。
二、高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分析
1.知识能力
知识能力是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是立足工作的前提和再学习、再发展提高的基础,是教师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保证,包括:
(1)显性知识:就是经验的固化,可以用公式文字描述的知识,如科学、技术、工程。
(2)隐性知识:隐藏在实践中不可言传只可以意会的知识,必须在实践中体会或顿悟。
(3)技能:是由于练习而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是意识活动中近乎自动化了的部分,必须在实践中训练获得。
(4)技术技能,指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工作能力和教育能力的基础,包括:
(1)学习和创新能力。这是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专业知识的更新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社会要求的变化,需要教师在教育生涯中要不断更新补充新知识,教育工作是一项细致、微妙、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2)方法能力。方法能力就是了解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和程序,使问题快速和有效解决的能力,包括概念能力、人际能力、交流能力、沟通能力、研究能力、变通、联想、判断和决策能力。
(3)社会能力(能力配置)。这是为了在社会上或者工作中有更好发展,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包括文化素养、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判断和自我约束能力、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力、应变能力及应急事故处理能力。
(4)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被称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的高阶能力。
3.职业道德和修养
职业道德和修养又是经济社会职场最关键、最需要的素养,包括忠诚、责任、敬业、主动、吃苦、吃亏、守信、感恩、服从、勤奋、钻研、合作、谦虚与创新。
三、高职教师职业素养养成实现的探索
1.充分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职学生的个性与特点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职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与精英教育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有很大不同: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少,家庭生活条件优越,未经历艰苦环境锻炼;要么是家长期望过高、家庭教育过严,要么是留守家庭,家庭教育缺失;兄弟姐妹少或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习惯自我为中心;物质文明带给他们的信息接受的渠道的便利等冲击了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因素导致现代高职学生形成了特别的带有普遍性的个性:个性鲜明,思维敏捷;拜星追星,敢于跟进;敢作敢为,勇于创新;信念模糊,不敢担当;难得坚守,急功近利;怕吃苦,怕吃亏,怕受挫;不自律而又不喜欢被约束。
2.遵循教育规律,制订与学校同步发展的教师建设规划
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就是教育现象(教育实践的表现物)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教师是教育规律的遵循着,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也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师建设规划必然不适应教育的发展。
3.构建包括转变观念、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校内外教师培训体系
高职教师培训不能仅局限在学历和专业能力上,必须在育人观念和教育技能等多方面进行培训。根据高职学生个性和特点分析,对学生的成人教育重于成才教育,高职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缺乏育人为先的教育观念和教书过程中的育人能力,客观主义教育倾向严重,主动适应和主动创新能力差。因此,高职教师建设应从专业教师队伍拓展到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应从教师的专业培训拓展到教育观念更新和教育技能提高,应从集中培训拓展到制定一系列考核制度,激励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主动、系统地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七荣.转型期社会对人才需求分析和实现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3(12).
[2]何七荣.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若干视角[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