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类专业大类招生改革中专业分流实践与探索

2015-05-12黄茹芬林梦雷尤玲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黄茹芬 林梦雷 尤玲玲

摘要: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以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介绍了计算机专业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阐述了专业分流的实施,包括专业分流的原则和具体实施过程,分析了学院在专业分流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简述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类招生;专业分流;计算机;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020-03

引言

大类招生是指高等学校在招收本科生时,按照学科大类或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新生进校后,低年级统一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再按照学生的意愿选择专业,进行分流培养。同以往按专业招生的培养模式相比,该模式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又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使专业选择更加自主和理性,为高校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自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将专业整合成大类招生的改革尝试后,全国很多高校都相继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根据笔者在学院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中的具体实践,探讨计算机专业大类招生中的专业分流问题。

1 学院计算机专业大类招生实施情况

学院于2011年开始试行“大类招生、专业分流”,计算机学院原有的计算机类专业统一按照“计算机”一个大类招生,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以学科大类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知识背景来认识学科、选择专业。学院“计算机”本科大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和网络工程四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按计算机本科大类招生,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入学后第一年按照专业培养规格的共同要求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年开始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培养。目的是强调基础,淡化专业。与往年相比,学院按“计算机”大类招生后,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压缩了必修课程的学分比重,增加了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重。二是增设了多个选修模块,大大提高了学生选修课程的自由度和选择的空间。三是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学分比重。特别是针对大一学生所开设的“实用技能应用与训练”系列实践选修环节,不仅帮助新生掌握了一门实用技能,而且在一定程度有助于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培养专业兴趣。四是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优化和调整课程结构,减少理论课时数,增加课程同步实践及竞赛活动,改革考核方式。五是合并了部分内容重复的课程,如:C和C++、软件工程和系统建模与分析等课程,由于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多年来一直在分与合之间争议,乘本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的东风,将相关课程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师资、教室资源的浪费和学生重复学习导致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六是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使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2 专业分流的具体实施

2.1专业分流的原则

学院“计算机”大类的专业分流是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择优分流的原则。学生在本大类所含专业范围内可依次填报专业志愿,根据本人志愿和前二学期学习成绩来择优挑选,在各专业可接受学生人数范围内完成专业分流。

(1)分数优先原则。学生的成绩是学院专业分流的最主要依据,即按第一、第二学期教学计划规定修读的课程平均学分成绩点排序,以此确定学生对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优先选择权。在符合专业特定要求的条件下,分流成绩高者,优先选择专业。

(2)专业布局合理原则。根据各专业或专业方向指标结合福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各专业或专业方向人数。

(3)遵循志愿,双向选择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在学院“计算机”大类所涵盖的专业范围内选择专业,尊重学生的志愿。

(4)择优分流原则。参照学生的平时表现。同等条件下,无违纪违规行为,在公寓管理、学风建设、第二课堂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先获得选择权。

(5)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为了确保专业分流的公开、公正、公平,切实做好专业分流工作,学院在新生一入校,就人手一本分流手册,把学院“计算机”大类所涵盖的专业及专业方向、分流办法、分流时间安排等告知每一名学生。做到政策透明、机会均等。

2.2专业分流的实施过程

在学院专业分流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程序公开、政策透明、及时沟通的原则,有效保证专业分流工作的顺利完成。

(1)程序公开。第一学期新生入学后,除了人手一本分流手册外,我们还按计划在第一、二学期分批分次开设讲座,将本大类的专业及专业方向和专业分流办法一一向学生详细加以介绍和讲解,并加强网站的宣传建设,让学生了解到该大类所涵盖各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也使学生和家长对学院专业分流的程序和时间安排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2)广泛动员。从第二学期开始,学院按计划分批分次开设讲座,指导学生填报志愿。

(3)自愿报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要选择专业,填报《专业分流志愿表》,并将《专业分流志愿表》交班级的辅导员老师。

(4)分流筛选。根据学生的志愿报名情况,在各专业及专业方向所能接纳人数及名额范围内确定最终专业分流名单。原则上尽量满足学生的志愿,如果出现某一专业或专业方向报名人数超过计划人数,则采取按分流成绩排名顺序分流;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同学参加第二志愿的排名,第二志愿未被录取的同学参加第三志愿的排名,第三志愿再未能被录取的同学,则由系里进行调配分流;系里调配的主要原则是参照学生分流成绩。

2.3专业分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选择不平衡。学院2011级“计算机”大类412名学生,在专业分流时,第一志愿填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学生仅有35名;第一志愿填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也只有60名;而第一志愿填报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则达到了143名;第一志愿填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达到了174名。2012级学院“计算机”大类335名学生中,第一志愿填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仅有3名,而第一志愿填报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则有128名;第一志愿填报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学生则达到169名。很显然,专业选择极度不平衡,呈现了明显的“一边倒”现象,整个年级课程平均学分成绩点排名在前100名之内的学生超过90%都选择热门专业。究其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受上一届学生的影响,盲目“追风”现象严重,导致专业选择出现极度不平衡的情况。

(2)专业的前期宣传尚不够充分。尽管学院在新生入校后,就有计划地分批分次开设讲座,向学生介绍该大类所涵盖的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还比较浅,在填报志愿时,对所选择专业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各专业或专业方向了解较少,加上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学生选择专业还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也是导致专业选择出现极度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3)专业分流依据是否科学有待实践的检验。学生专业分流后的具体专业能否与其个性特点相匹配,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学业的顺利完成。“分数优先”原则虽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性,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当于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学习中,但也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很容易造成学生只注重课程学习而忽视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一年级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相对低于往年按专业招生年级的学生。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学生担心参加社团活动会占用到自己的学习时间,怕万一成绩不理想导致未能如愿进入自己的志愿专业,致使相当一部分一年级新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为了克服上述专业分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分流依据;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类专业所含各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宣传力度,可以考虑通过邀请部分优秀校友或高年级优秀学生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学生专业归属感的培养;强化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的专业辅导作用。以确保专业分流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尽管在专业分流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但是“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作为一种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高考考生选择具体专业提供了缓冲和保障,使学生具有更多更好的专业选择空间,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专业分流作为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实行。因此,对专业分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高校今后的共同探索和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