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对策浅析

2015-01-13张家玲

北方经贸 2014年12期
关键词:国家政策用工就业

张家玲

摘要:劳动力就业市场“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让人困惑,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在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其对策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准确定位,培养责任意识。

关键词:就业;用工;国家政策;企业用工管理;劳动者素质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259-01

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备受关注。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及就业率为例,近些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14年高等院校毕业生总数达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特别是近两年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在增加,而就业率却在下降。解决劳动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需要多方努力,更得假以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国家政策方面:创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

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就业有限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性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就业,通过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

(二)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

在总体布局中要体现“就业优先”。通过健全完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及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和引导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投入、产业调整和企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在产业结构上,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弹性最大的第三产业(见表1 二十年来我国三大产业比重对比),继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型消费产业,引导发展服务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等服务性行业。

在经济形式上,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同时鼓励劳动者通过自主企业发展微小型企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三)创新扶持企业的体制机制

创业是就业之源,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费减免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对创业开业资金缺乏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便利、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要继续推进创业示范城市建设,健全评估机制,发挥创业引领作业。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的企业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都能力创业的新机制。

二、企业方面:调整招工条件、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

(一)调整招工条件,扩大用工范围,加强校企联合

当前的企业招工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指年龄、性别和技能性的用工荒,若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招工条件,扩大用工范围,加强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企业招工困难的必由之路。加大招聘力度对年龄和性别作出调整,企业聘请用工顾问,研究技工的培养方向,学校聘请企业管理专家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可用人才培训及储存。

(二)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营造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及提高生产技术,科学规划用工需求,促进企业用工的合理流动,降低培训工人的成本。要关心职工生活,合理提高物质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以吸引劳动者,积极塑造“以人为本”的组织气候,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和谐、上进、融洽”的氛围,才能增强劳动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员工在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三)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促进供需有效对接,降低就业成本

要摸清当地适龄人员就业总体状况,包括本地适龄人员总人数、本地适龄人员的失业数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要依托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在市场服务大厅、城市大屏幕、专门网址、大众媒体、村民聚居地以及联网企业及时公布供求信息,信息公布要科学、易懂,要按地区、行业分类,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均应公开,这将大大减少人员无序流动,提升适龄人员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三、劳动者方面: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建立学习进取的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相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上,到公益性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做事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劳动者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劳动者必须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的观念,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劳动者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三)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劳动者身处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下,各种各样的人与事,充满各种未知的、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人与事的关系,劳动者必须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准确定位,培养责任意识

劳动者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对自身的主观条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已的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和途径。在工作中做到诚信,做事要持之以恒并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对就职的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1] 王贝贝,王 霆,等.企业劳动用工实务前沿与风险防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

[2] 张小建.民生之本:为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而奋斗[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7).

[3] 张伯宸,闻古今.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3(3).

[责任编辑:文 筠]

摘要:劳动力就业市场“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让人困惑,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在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其对策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准确定位,培养责任意识。

关键词:就业;用工;国家政策;企业用工管理;劳动者素质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259-01

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备受关注。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及就业率为例,近些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14年高等院校毕业生总数达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特别是近两年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在增加,而就业率却在下降。解决劳动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需要多方努力,更得假以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国家政策方面:创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

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就业有限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性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就业,通过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

(二)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

在总体布局中要体现“就业优先”。通过健全完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及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和引导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投入、产业调整和企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在产业结构上,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弹性最大的第三产业(见表1 二十年来我国三大产业比重对比),继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型消费产业,引导发展服务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等服务性行业。

在经济形式上,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同时鼓励劳动者通过自主企业发展微小型企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三)创新扶持企业的体制机制

创业是就业之源,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费减免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对创业开业资金缺乏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便利、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要继续推进创业示范城市建设,健全评估机制,发挥创业引领作业。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的企业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都能力创业的新机制。

二、企业方面:调整招工条件、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

(一)调整招工条件,扩大用工范围,加强校企联合

当前的企业招工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指年龄、性别和技能性的用工荒,若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招工条件,扩大用工范围,加强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企业招工困难的必由之路。加大招聘力度对年龄和性别作出调整,企业聘请用工顾问,研究技工的培养方向,学校聘请企业管理专家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可用人才培训及储存。

(二)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营造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及提高生产技术,科学规划用工需求,促进企业用工的合理流动,降低培训工人的成本。要关心职工生活,合理提高物质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以吸引劳动者,积极塑造“以人为本”的组织气候,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和谐、上进、融洽”的氛围,才能增强劳动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员工在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三)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促进供需有效对接,降低就业成本

要摸清当地适龄人员就业总体状况,包括本地适龄人员总人数、本地适龄人员的失业数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要依托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在市场服务大厅、城市大屏幕、专门网址、大众媒体、村民聚居地以及联网企业及时公布供求信息,信息公布要科学、易懂,要按地区、行业分类,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均应公开,这将大大减少人员无序流动,提升适龄人员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三、劳动者方面: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建立学习进取的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相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上,到公益性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做事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劳动者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劳动者必须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的观念,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劳动者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三)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劳动者身处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下,各种各样的人与事,充满各种未知的、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人与事的关系,劳动者必须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准确定位,培养责任意识

劳动者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对自身的主观条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已的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和途径。在工作中做到诚信,做事要持之以恒并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对就职的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1] 王贝贝,王 霆,等.企业劳动用工实务前沿与风险防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

[2] 张小建.民生之本:为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而奋斗[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7).

[3] 张伯宸,闻古今.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3(3).

[责任编辑:文 筠]

摘要:劳动力就业市场“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让人困惑,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在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其对策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准确定位,培养责任意识。

关键词:就业;用工;国家政策;企业用工管理;劳动者素质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259-01

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备受关注。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及就业率为例,近些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14年高等院校毕业生总数达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特别是近两年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在增加,而就业率却在下降。解决劳动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需要多方努力,更得假以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国家政策方面:创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

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就业有限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性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就业,通过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

(二)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

在总体布局中要体现“就业优先”。通过健全完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及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和引导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投入、产业调整和企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在产业结构上,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弹性最大的第三产业(见表1 二十年来我国三大产业比重对比),继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型消费产业,引导发展服务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等服务性行业。

在经济形式上,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同时鼓励劳动者通过自主企业发展微小型企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三)创新扶持企业的体制机制

创业是就业之源,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费减免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对创业开业资金缺乏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便利、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要继续推进创业示范城市建设,健全评估机制,发挥创业引领作业。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的企业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都能力创业的新机制。

二、企业方面:调整招工条件、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

(一)调整招工条件,扩大用工范围,加强校企联合

当前的企业招工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指年龄、性别和技能性的用工荒,若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招工条件,扩大用工范围,加强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企业招工困难的必由之路。加大招聘力度对年龄和性别作出调整,企业聘请用工顾问,研究技工的培养方向,学校聘请企业管理专家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可用人才培训及储存。

(二)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营造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及提高生产技术,科学规划用工需求,促进企业用工的合理流动,降低培训工人的成本。要关心职工生活,合理提高物质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以吸引劳动者,积极塑造“以人为本”的组织气候,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和谐、上进、融洽”的氛围,才能增强劳动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员工在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三)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促进供需有效对接,降低就业成本

要摸清当地适龄人员就业总体状况,包括本地适龄人员总人数、本地适龄人员的失业数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要依托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在市场服务大厅、城市大屏幕、专门网址、大众媒体、村民聚居地以及联网企业及时公布供求信息,信息公布要科学、易懂,要按地区、行业分类,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均应公开,这将大大减少人员无序流动,提升适龄人员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三、劳动者方面: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建立学习进取的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相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上,到公益性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做事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劳动者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劳动者必须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的观念,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劳动者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三)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劳动者身处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下,各种各样的人与事,充满各种未知的、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人与事的关系,劳动者必须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准确定位,培养责任意识

劳动者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对自身的主观条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已的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和途径。在工作中做到诚信,做事要持之以恒并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对就职的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1] 王贝贝,王 霆,等.企业劳动用工实务前沿与风险防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

[2] 张小建.民生之本:为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而奋斗[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7).

[3] 张伯宸,闻古今.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3(3).

[责任编辑:文 筠]

猜你喜欢

国家政策用工就业
浅析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管理思路
2016年劳务用工形势分析
浅论赣州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在与未来
实体书店的春天来了?
从A股市场暴跌谈国家政策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