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13李术美
李术美
摘要: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出台,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的对策有:增强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及价格市场;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加大相关会计主体法律责任的追究力度;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改变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利润的会计处理方式。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163-02
2006年初,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出台,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新准则也显现出一些不足,如何加以改进,对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依然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此规定主要是为了防范企业的舞弊行为。此项规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操纵利润的随意性,但仍然无法杜绝企业在资产处置当期产生高额利润或损失,而且根据规定,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是可以转回的,企业还可以自己选择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在实际的计提过程中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操作计提和转回的金额,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此项规定缺乏理论依据。
一些资产的可变现净值难以确定,导致相应的减值准备的确定具有随意性,如部分存货,由于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相关信息和价格不透明,企业很难获得其真实的可变现净值,因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也不一定真实,其他项目也如此。
(二)部分项目操作难度较大
其一,资产组的划分工作难度大。新准则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计提。由于是初次引入资产组概念,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此缺乏经验,这将会使上市公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资产组的划分没有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上市公司在对资产组进行划分时,可选择不同的划分方法,划分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多少等问题。
其二,资产减值金额的确认和计量标准难以准确把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资产的未来可变现净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等影响因素难以确定,直接影响到相关的减值准备计提金额,如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短期投资的现行市价,委托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等等,如何准确计量各项资产的“现值”,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职业判断,做出人为的假设和判断,其计量的可靠性较差,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3.商誉的减值测试困难较大。新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同样涉及到资产组的划分问题,如何认定所属的资产组、能否将商誉正确地分配给资产组,包含有商誉的资产组如何进行减值测试,新准则没有较明确且具有操作性的指导,需要会计人员依靠自身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分配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润水平,所以,商誉的减值测试过程中包含了较多的主观判断因素,为公司进行利润操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的对策
(一)增强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可操作性
新准则规定,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从该规定可以看出,我国资产减值准备按两个基础确认,一是按单项计提,二是难以按单项计提的,则按资组计提,但是对于资产组的划分却没有明确的指导性规范,而且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看,新准则对资产组的规定要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施行难度较大。
因此,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或者独立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及价格市场
由于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都以市价为基础,因此进一步完善资产价格体系和资产评估体系非常重要,它们的完善可以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以公正合理地确定,也是实现准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现阶段的资产信息、价格市场还处在成长过程中,证券市场不发达不完善,交易不规范,非法牟取暴利行为时有出现,无论是企业、中介服务机构还是证券管理机构都很难获得公司各种资产当前合理的市场价格。
因此,国家应该建立起各行业市场价格信息系统以及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市场报价系统,应充分利用国家各级物价、工商、资产管理部门以及独立诚信的相关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所掌握的市场动态价格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商品的市场价格信息。通过信息、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的完善,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以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真正使评估值接近市场价值,以减少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主观因素,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提供直接依据,缩小上市公司利润操作的空间,从而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虽然新准则规定减值准备禁止转回,但是企业仍然可以用减值准备来操控利润。企业之所以进行利润操纵,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的监管政策不完善有关,例如:现行的退市政策下,是否进行利润操纵,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完全不同的结局。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条款加以修改完善,除了以三年连续亏损为依据外,还应辅以其它指标,如三年连续累计总额为亏损,企业经常性净收益指标、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或基本停产状态,或资不抵债等指标,以减少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外在诱因。同时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强化上市公司披露资产减值计提的相关信息,加强信息披露的检查力度,同时加重公司的违法成本。
(四)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
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具有内容特殊、金额较大、情况复杂等特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需要复杂的专业判断,存在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发生错报、漏报的可能性较大。而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准确、充分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一旦缺乏客观数据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就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决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另外,作为独立审计主体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加强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审计程序和方法,保证其在审计过程中的独立地位。
(五)加大相关会计主体法律责任的追究力度
虽然我国在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但仍有许多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控利润。其主要原因还是企业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和执法不严。要想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打击。目前企业会计数据失真问题较为严重与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低下有着极大的关系。证券监管、财政、税务、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各部门应信息共享。另外在发现上市公司及注册会计师的舞弊事实后,政府监管部门还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及相关责任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注册会计师的惩罚力度,加大造假者的舞弊成本。
(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企业除了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对现有会计岗位进行结构调整外, 还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工作,通过培训可以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考核可以约束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性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而且还要遵守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的反映和表述,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和客观事实。
(七)改变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利润的会计处理方式
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利用减值准备计提中的人为因素较多,操作空间较大的便利。以营业利润代替净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标准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调整盈余,还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控利润达到逃税避税目的。因此改变当前减值损失计入利润的会计处理方式,在相关报表中设置专门反映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集中反映资产减值及其转回情况,分别反映出各项减值损失计提前后的金额,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详细说明,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过程更加清晰。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不乏理论根据,但实施中的难度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当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提高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可操作性,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龚 枢,李 倩,龙伟祥.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2).
[2] 黄 珊,陈志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8(8).
[责任编辑:庞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