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作业成本法之间的差异探讨
2015-01-13王怡然
王怡然
摘要: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而且随着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提升,作业成本法在先进的制造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国外应用特别广泛,企业也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中收到了预期的成效。本文主要探讨传统与作业成本法之间的差异,以加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160-02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即基于作业成本的成本计算法。指间接成本归集对象是作业,通过确认资源动因并计量,将资源产生的费用归集到作业上,再通过确认作业成本动因并计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或客户、客户组上去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念为,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动因耗用作业,归集制造、传递产品所需要全部作业的成本合计为产品的成本。作业也被称为活动。由人力、设备、技术、机器执行的任务,是企业生产经营链条中相互存在联系的活动。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或企业经营链条中的每项环节都可以做为一项作业。作业可以视为企业用来划分管理和控制的单元。实际业务发展情况结合,以便分析部分各作业成本是否合理,从而更加有效地管理流程运营的效率。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挖掘成本发生的动因,将资源消耗分配到产品、产品线或其他成本对象上。作业成本法并不是代替传统成本计算方式,而是改善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间接成本核算反映的成本信息的局限性,从而提出的一套创新型成本核算方法。对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一致。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异
(一)二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作业成本法从其产生到目前在企业的应用都是在适用范围内进行,主要是因为,第一,产品多样性程度明显提高时;第二,当相关制造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第三,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使用的成本核算系统都存在太大的区别,目前传统成本计算法在我国的应用更被企业接受,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二)二者计算的特点不同
由于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因此其计算过程可分为四步。第一步,将直接成本直接对应到相应的产品与项目,计入产品、项目成本;第二步,将间接成本在各项作业中耗费的资源分配到各项作业,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如耗用的工时、强度等;第三步,根据作业成本分配率和产品组件所消耗的作业数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组件;第四步,将产品组件的成本对应到各相关产品与项目。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首先是将直接成本对应到产品,同时将制造费用对应到生产部门 (如车间)。然后将分配制造费用到产品。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分为三个步骤。但在实际操作中是把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消耗通过分摊和直接分配法记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是以各项作业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与作业成本法相比,传统成本法在分摊方面比较便捷。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控制的视野延伸至产品的设计阶段和市场需求,强调整个经营活动链条中成本的战略管理,注重增加顾客价值和优化作业链条,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引入成本动因用于成本分配方法上,将传统的单数量分配基准改良为非财务变量和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多元素分配基准,使得获取的成本信息的更为准确。
(三)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不同
传统成本法一般采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对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进行分配。但由复杂多变的因素,产品成本的多样性,故全部使用与数量相关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费用分配,无法获取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而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首先合理确定间接成本分配的各项作业,然后挖掘成本动因。将具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池,每个成本池所归集的成本按其成本动因进行间接成本的分配,分配至产品、项目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一)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企业管理会计在决策分析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增量成本分析,它要求以“相关成本”为基础进行决策分析。所谓相关成本是指在两个不同方案之间形成的未来增量现金流量。传统的变动成本法将所有的固定成本均排除在产品成本之外,忽视了在一定条件下,部分固定成本可能发生变动这一事实。在作业成本法下,许多固定成本虽然与产量无关,但与作业成本动因相关,在决策时仍应视为相关成本。这部分固定成本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被划分为长期变动成本。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传统成本性态的定义,将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划分,使许多过去不随短期产量变动的间接费用也能够分配到产品中去,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增强,这时的“固定成本”的大多数就不再固定,而是作为长期变动成本随成本动因变化。这些类型的成本受管理决策的影响,决策变动了驱动它们的作业。作业成本法通过选取成本动因,清晰的将这些间接费用和基础的资源消耗作业联系起来,指明了影响成本动因的决策如何对成本起作用。由此,决策者可直接了解间接费用成本的细节,更清晰的明确间接费用成本的原因,从而他们可以行使更有效的过程成本控制。以这种方式,在给定了管理决策所影响的作业成本动因的前提下,作业成本法有助于取得未来性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使得产品成本计算有着较高的精确性,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该方法以长期变动成本作为长期决策的相关成本,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信息将是最高管理方针决策的基础,对于企业的长期业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在战略决策领域的关键作用
1.产品定价决策。成本是影响产品价格变动的一个基本要素,要获得一个准确的产品定价,必须首先确保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作业成本法按照各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比例分配到产品成本中,使得产品成本更加真实、更能直接反映产品的实际生产耗费情况,由此决定的价格比传统成本制度更为合理有效。
2.降低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法计算中,通过引入成本动因的概念,使得企业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从量的角度,通过分析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可以把握成本控制的方向,不至于使成本控制毫无目标。对资源动因的剖析可以提供资源耗用的线索,找出资源是如何被浪费的,采取措施节约资源,达到预算成本的目标。对不同的作业将它们所归集的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区分浪费资源的作业和节约资源的作业,将成本控制的作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从质的角度分析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二者在成本降低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
3.通过增产或减产来改变产品的范围或结构。企业在考虑产品范围或结构是否合理时,需要了解增加、保留或取消某种产品对短期和长期成本的影响。传统的成本决策是建立在变动成本法之上的,决策时往往侧重考虑短期变动成本,而将固定成本排除在相关成本之外。作业成本法则将长期变动成本作为相关成本,一部分与产量无关而与作业量相关的固定成本也被列入到决策方案的考虑因素中,从而使得决策分析过程变得更为全面、科学,防止企业片面追求当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总会计师,2010(11).
[责任编辑:王 帅]
摘要: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而且随着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提升,作业成本法在先进的制造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国外应用特别广泛,企业也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中收到了预期的成效。本文主要探讨传统与作业成本法之间的差异,以加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160-02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即基于作业成本的成本计算法。指间接成本归集对象是作业,通过确认资源动因并计量,将资源产生的费用归集到作业上,再通过确认作业成本动因并计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或客户、客户组上去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念为,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动因耗用作业,归集制造、传递产品所需要全部作业的成本合计为产品的成本。作业也被称为活动。由人力、设备、技术、机器执行的任务,是企业生产经营链条中相互存在联系的活动。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或企业经营链条中的每项环节都可以做为一项作业。作业可以视为企业用来划分管理和控制的单元。实际业务发展情况结合,以便分析部分各作业成本是否合理,从而更加有效地管理流程运营的效率。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挖掘成本发生的动因,将资源消耗分配到产品、产品线或其他成本对象上。作业成本法并不是代替传统成本计算方式,而是改善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间接成本核算反映的成本信息的局限性,从而提出的一套创新型成本核算方法。对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一致。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异
(一)二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作业成本法从其产生到目前在企业的应用都是在适用范围内进行,主要是因为,第一,产品多样性程度明显提高时;第二,当相关制造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第三,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使用的成本核算系统都存在太大的区别,目前传统成本计算法在我国的应用更被企业接受,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二)二者计算的特点不同
由于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因此其计算过程可分为四步。第一步,将直接成本直接对应到相应的产品与项目,计入产品、项目成本;第二步,将间接成本在各项作业中耗费的资源分配到各项作业,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如耗用的工时、强度等;第三步,根据作业成本分配率和产品组件所消耗的作业数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组件;第四步,将产品组件的成本对应到各相关产品与项目。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首先是将直接成本对应到产品,同时将制造费用对应到生产部门 (如车间)。然后将分配制造费用到产品。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分为三个步骤。但在实际操作中是把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消耗通过分摊和直接分配法记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是以各项作业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与作业成本法相比,传统成本法在分摊方面比较便捷。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控制的视野延伸至产品的设计阶段和市场需求,强调整个经营活动链条中成本的战略管理,注重增加顾客价值和优化作业链条,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引入成本动因用于成本分配方法上,将传统的单数量分配基准改良为非财务变量和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多元素分配基准,使得获取的成本信息的更为准确。
(三)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不同
传统成本法一般采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对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进行分配。但由复杂多变的因素,产品成本的多样性,故全部使用与数量相关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费用分配,无法获取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而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首先合理确定间接成本分配的各项作业,然后挖掘成本动因。将具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池,每个成本池所归集的成本按其成本动因进行间接成本的分配,分配至产品、项目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一)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企业管理会计在决策分析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增量成本分析,它要求以“相关成本”为基础进行决策分析。所谓相关成本是指在两个不同方案之间形成的未来增量现金流量。传统的变动成本法将所有的固定成本均排除在产品成本之外,忽视了在一定条件下,部分固定成本可能发生变动这一事实。在作业成本法下,许多固定成本虽然与产量无关,但与作业成本动因相关,在决策时仍应视为相关成本。这部分固定成本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被划分为长期变动成本。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传统成本性态的定义,将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划分,使许多过去不随短期产量变动的间接费用也能够分配到产品中去,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增强,这时的“固定成本”的大多数就不再固定,而是作为长期变动成本随成本动因变化。这些类型的成本受管理决策的影响,决策变动了驱动它们的作业。作业成本法通过选取成本动因,清晰的将这些间接费用和基础的资源消耗作业联系起来,指明了影响成本动因的决策如何对成本起作用。由此,决策者可直接了解间接费用成本的细节,更清晰的明确间接费用成本的原因,从而他们可以行使更有效的过程成本控制。以这种方式,在给定了管理决策所影响的作业成本动因的前提下,作业成本法有助于取得未来性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使得产品成本计算有着较高的精确性,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该方法以长期变动成本作为长期决策的相关成本,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信息将是最高管理方针决策的基础,对于企业的长期业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在战略决策领域的关键作用
1.产品定价决策。成本是影响产品价格变动的一个基本要素,要获得一个准确的产品定价,必须首先确保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作业成本法按照各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比例分配到产品成本中,使得产品成本更加真实、更能直接反映产品的实际生产耗费情况,由此决定的价格比传统成本制度更为合理有效。
2.降低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法计算中,通过引入成本动因的概念,使得企业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从量的角度,通过分析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可以把握成本控制的方向,不至于使成本控制毫无目标。对资源动因的剖析可以提供资源耗用的线索,找出资源是如何被浪费的,采取措施节约资源,达到预算成本的目标。对不同的作业将它们所归集的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区分浪费资源的作业和节约资源的作业,将成本控制的作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从质的角度分析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二者在成本降低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
3.通过增产或减产来改变产品的范围或结构。企业在考虑产品范围或结构是否合理时,需要了解增加、保留或取消某种产品对短期和长期成本的影响。传统的成本决策是建立在变动成本法之上的,决策时往往侧重考虑短期变动成本,而将固定成本排除在相关成本之外。作业成本法则将长期变动成本作为相关成本,一部分与产量无关而与作业量相关的固定成本也被列入到决策方案的考虑因素中,从而使得决策分析过程变得更为全面、科学,防止企业片面追求当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总会计师,2010(11).
[责任编辑:王 帅]
摘要: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而且随着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提升,作业成本法在先进的制造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国外应用特别广泛,企业也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中收到了预期的成效。本文主要探讨传统与作业成本法之间的差异,以加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160-02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即基于作业成本的成本计算法。指间接成本归集对象是作业,通过确认资源动因并计量,将资源产生的费用归集到作业上,再通过确认作业成本动因并计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或客户、客户组上去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念为,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动因耗用作业,归集制造、传递产品所需要全部作业的成本合计为产品的成本。作业也被称为活动。由人力、设备、技术、机器执行的任务,是企业生产经营链条中相互存在联系的活动。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或企业经营链条中的每项环节都可以做为一项作业。作业可以视为企业用来划分管理和控制的单元。实际业务发展情况结合,以便分析部分各作业成本是否合理,从而更加有效地管理流程运营的效率。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挖掘成本发生的动因,将资源消耗分配到产品、产品线或其他成本对象上。作业成本法并不是代替传统成本计算方式,而是改善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间接成本核算反映的成本信息的局限性,从而提出的一套创新型成本核算方法。对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一致。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异
(一)二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作业成本法从其产生到目前在企业的应用都是在适用范围内进行,主要是因为,第一,产品多样性程度明显提高时;第二,当相关制造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第三,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使用的成本核算系统都存在太大的区别,目前传统成本计算法在我国的应用更被企业接受,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二)二者计算的特点不同
由于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因此其计算过程可分为四步。第一步,将直接成本直接对应到相应的产品与项目,计入产品、项目成本;第二步,将间接成本在各项作业中耗费的资源分配到各项作业,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如耗用的工时、强度等;第三步,根据作业成本分配率和产品组件所消耗的作业数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组件;第四步,将产品组件的成本对应到各相关产品与项目。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首先是将直接成本对应到产品,同时将制造费用对应到生产部门 (如车间)。然后将分配制造费用到产品。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分为三个步骤。但在实际操作中是把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消耗通过分摊和直接分配法记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是以各项作业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与作业成本法相比,传统成本法在分摊方面比较便捷。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控制的视野延伸至产品的设计阶段和市场需求,强调整个经营活动链条中成本的战略管理,注重增加顾客价值和优化作业链条,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引入成本动因用于成本分配方法上,将传统的单数量分配基准改良为非财务变量和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多元素分配基准,使得获取的成本信息的更为准确。
(三)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不同
传统成本法一般采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对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进行分配。但由复杂多变的因素,产品成本的多样性,故全部使用与数量相关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费用分配,无法获取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而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首先合理确定间接成本分配的各项作业,然后挖掘成本动因。将具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池,每个成本池所归集的成本按其成本动因进行间接成本的分配,分配至产品、项目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一)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企业管理会计在决策分析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增量成本分析,它要求以“相关成本”为基础进行决策分析。所谓相关成本是指在两个不同方案之间形成的未来增量现金流量。传统的变动成本法将所有的固定成本均排除在产品成本之外,忽视了在一定条件下,部分固定成本可能发生变动这一事实。在作业成本法下,许多固定成本虽然与产量无关,但与作业成本动因相关,在决策时仍应视为相关成本。这部分固定成本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被划分为长期变动成本。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传统成本性态的定义,将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划分,使许多过去不随短期产量变动的间接费用也能够分配到产品中去,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增强,这时的“固定成本”的大多数就不再固定,而是作为长期变动成本随成本动因变化。这些类型的成本受管理决策的影响,决策变动了驱动它们的作业。作业成本法通过选取成本动因,清晰的将这些间接费用和基础的资源消耗作业联系起来,指明了影响成本动因的决策如何对成本起作用。由此,决策者可直接了解间接费用成本的细节,更清晰的明确间接费用成本的原因,从而他们可以行使更有效的过程成本控制。以这种方式,在给定了管理决策所影响的作业成本动因的前提下,作业成本法有助于取得未来性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使得产品成本计算有着较高的精确性,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该方法以长期变动成本作为长期决策的相关成本,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信息将是最高管理方针决策的基础,对于企业的长期业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在战略决策领域的关键作用
1.产品定价决策。成本是影响产品价格变动的一个基本要素,要获得一个准确的产品定价,必须首先确保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作业成本法按照各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比例分配到产品成本中,使得产品成本更加真实、更能直接反映产品的实际生产耗费情况,由此决定的价格比传统成本制度更为合理有效。
2.降低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法计算中,通过引入成本动因的概念,使得企业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从量的角度,通过分析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可以把握成本控制的方向,不至于使成本控制毫无目标。对资源动因的剖析可以提供资源耗用的线索,找出资源是如何被浪费的,采取措施节约资源,达到预算成本的目标。对不同的作业将它们所归集的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区分浪费资源的作业和节约资源的作业,将成本控制的作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从质的角度分析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二者在成本降低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
3.通过增产或减产来改变产品的范围或结构。企业在考虑产品范围或结构是否合理时,需要了解增加、保留或取消某种产品对短期和长期成本的影响。传统的成本决策是建立在变动成本法之上的,决策时往往侧重考虑短期变动成本,而将固定成本排除在相关成本之外。作业成本法则将长期变动成本作为相关成本,一部分与产量无关而与作业量相关的固定成本也被列入到决策方案的考虑因素中,从而使得决策分析过程变得更为全面、科学,防止企业片面追求当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总会计师,2010(11).
[责任编辑: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