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政策与实现途径

2015-01-12张芙蓉

金融经济 2014年8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

张芙蓉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讨论、研究,本文在阐述宏观审慎管理概念提出的背景下,给出了宏观审慎管理应有之义以及宏观审慎管理关注的焦点——金融体系顺周期性。在详细梳理国内外关于金融体系顺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了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综述,并给出了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逆周期政策工具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宏观审慎管理;顺周期性;研究综述;逆周期政策

一、宏观审慎管理提出的背景、含义

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着眼于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然而,近30多年来,金融全球化发展使得金融体系内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内在的关联性和依赖度不断加强,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程度严重,导致金融体系内风险传染性也大大增加。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普遍处于低通胀、高增长的良好状态,各金融机构微观审慎指标也处于良好状态,但在复杂的金融创新推动下,长期积聚的系统性风险从美国的次贷市场集中爆发。在对危机形成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后,认识到,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管理理念,不能有效的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国际金融监管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各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

宏观审慎管理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而采取的一种监管模式。宏观审慎监管关注横截面维度与时间维度(Crockett[1],2000)。其中,横截面维度关注风险在金融体系内部任何时点是如何分布的问题;时间维度方面则关注风险如何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的问题,对此应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缓冲机制。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里把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纳入其中,在我国,银行是最主要的金融中介,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也更多地表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鉴于此,本文主要讨论银行顺周期性问题。

二、银行顺周期性理论研究综述

(一)银行顺周期内生性因素

关于银行顺周期性内生机理研究,(史建平[2]等,2011)提出,根据“合成谬误”和“羊群效应”理论,金融机构会拥有相同或相似的资产类型,金融机构的同质化经营带来高度相关的风险敞口。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性行为,如果成为金融机构的一致行动,在宏观层面可能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杨军华[3],2011;陈华[4]等,2011)认为,银行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银行对风险的评估、银行的信贷决策都是顺周期性的,这些顺周期行为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放大了经济波动。银行融资方面,在经济上行期,银行经营状况好,盈利水平高,市场投资者往往对银行的未来作出乐观判断,会增加对银行的投资,同时,银行筹集资本的风险溢价也较低,为所需资本支付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在广阔的融资渠道和较低的融资成本条件下,大量的流动性进入银行,为银行作出扩张的信贷决策提供了支持。在经济衰退期,宏观经济恶化,加之银行风险暴露增多,银行融资渠道收窄,融资成本也升高,银行信贷规模紧缩。银行信贷方面,在经济上行期,基于价格测量的资产价值上升、风险下降,金融机构扩张其资产负债,提高杠杆比率以提升自己的经营业绩,过度承担了风险,进一步刺激了实体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期,金融机构又会过度厌恶风险,廉价出售资产,收缩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衰退。

(二)银行顺周期外部因素

1.监管资本的风险计量方法具有顺周期性

1998 年启动新资本协议的制定工作时,资本监管产生的顺周期性就引起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FSA[5],2009),(Panetta et al.[6],2009)认为,银行资本的顺周期性波动与风险敏感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对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的研究成果也较多。(温信祥[7],2006)对资本监管所带来的顺周期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孙天琦和张观华[8],2008)对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巴曙松和刘海博[9],2009)从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风险监控视角对信贷顺周期性进行说明;(李文泓[10],2009)监管资本的顺周期性主要源于内部评价法所采用的各种风险因素与经济周期变化的高度相关性,以及采用标准法时评级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外部信用评价的顺周期性。

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的顺周期性

(Borio、 Furfine 和Lowe[11],2001)对1980年至1999年以来10个经合组织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甚至比贷款数量及资产价格的顺周期性更加明显,拨备与经济周期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 Bikker and Metzemakers[12],2002)指出,对29 个经合组织国家的8000家银行近10年的年度数据分析显示,将GDP 增速低于3%与高于3%的情况相比,前一阶段多提的拨备超过了60%;(李文泓[10],2009)认为,会计准则中的拨备计提规则是导致其具有顺周期性的主要原因;(孙天琦、杨岚[13],2005)在分析我国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时,发现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比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

3.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性。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顺周期性。第一,公允价值的市场性特点决定了其与经济周期的紧密联系,加剧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第二,模型驱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正常情况下,风险管理模型可能驱使金融机构表现出一些不同的投资行为,但在危机情况下,假如一项资产的波动性急剧上升,那么风险管理模型就会告诉所有的公司应该将其出售。当所有公司都争相出售时,市场中的流动性就会严重降低。同时,会计准则中又缺乏在非活跃市场运用公允价值的指引,加剧了市场的动荡。第三,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加入了人为主观判断,增强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估值技术是指在估值模型中运用大量假设,基于未来将要发生的经济业务,对资产和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主观成分介入较多。在估值过程中,会计主体参考上一轮市场运行信息、当前的经济环境做出主观判断,经济周期的影响已被包含在内,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凸现无疑。

三、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逆周期政策工具及其实现途径

考虑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情况,逆周期政策工具实现途径:

(一)提高资本质量。在微观审慎框架下,一级资本中关于资本监管的要求,普通股和优先股能同等满足要求。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视角看,要更多地关注金融机构吸收损失的能力,本次金融危机表明,吸收风险能力最强的是普通股,因此,可以考虑提高普通股在一级资本中的比例,提高普通股在总资本中的比例,降低优先股的比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最低资本要求是8%,其中普通股充足率及一级资本充足率最小值的上限分阶段提高,普通股充足率最低要求从2%提高到4.5%,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由4%提高到6%。

(二)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金融管理部门应持续监测信贷增长,评估信贷是否过度增长并存在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基于此制定逆周期缓冲制度。资本缓冲分为两类,一是资本留存缓冲,由普通股组成,比率为银行风险资产的2.5%。二是逆周期资本缓冲,在银行层面,逆周期资本缓冲可作为资本留存缓冲的延伸。在信贷过度增长时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比例为0-2.5%。关于信贷过度增长的定量分析,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后续需要加强信贷增长水平的测量研究。

(三)探索建立前瞻性动态拨备制度。西班牙监管当局实行的动态拨备制度,就是在专项准备之上加收逆周期的一般准备作为缓冲。专项准备针对已出现损失迹象的贷款提取;一般准备用于识别潜在损失,具有逆周期性,能够起到平滑整个周期拨备的作用。银行在信贷扩张期应多提准备,一方面可以从事前抑制放贷动机,另一方面可以在事后冲抵信用损失。对于前瞻性的拨备国际上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具体的实施规则还没有正式的出台,在这个方面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四)在杠杆率、流动性等制度安排中引入逆周期因素。

此次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进一步放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鉴于此,巴塞尔Ⅲ引入杠杆率指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以弥补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权重的顺周期性问题。加拿大使用杠杆率指标监管有效地削弱了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在最低监管资本要求、资本质量、杠杆率之外,流动性短缺也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一个主要来源。为此,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引入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对流动性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 Andrew Crockett.Marrying the Micro-and Macroprudential Dimensions of Financial Stability[R].BIS Speeches,September,2000.

[2]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 国际金融研究 2011年第8期.

[3] 杨军华.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和系统性风险 人大复印资料.

[4] 陈华,刘宁.银行业顺周期形成机理与逆周期监管工具研究 人大复印资料.

[5]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Discussion Paper:A Regulatory Response to theGlobal Banking Crisis,2009.

[6] Panetta,F.,Angelini P.,Financial Sector Pro-cyclicality:Lessons from Crisis,Occasional Paper No.44,Bank of Italy,2009.

[7] 温信祥.银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及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问题探索 2006年第4期.

[8] 孙天琦,张观华.银行资本、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文献综述,金融研究,2008年第1 期.

[9] 巴曙松,刘海博.信贷周期理论研究综述,平安证券专题报告,2009 年3月11 日.

[10] 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金融研究 2009年第7期.

[11] Borio,C.,Furfine,C.and Lowe,P,“Procyclicality of financial system and financial stability:issues and policy option”in Marrying and macro-and micro-prudential dimensions of financial stability,BIS Working Papers.2001.

[12] Bikker,J.A.and Metzemakers,P.A.J.,Bank Provisioning and Procyclicality,Research Series Supervision No 50,Methlands Central Bank.2002.

[13] 孙天琦,杨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例的分析,金融研究,2005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途径研究综述
心理健康教师能力构成的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