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国之音哀而痛
2015-01-12贾皋
贾皋
【摘要】“秋”,一般是作者在伤感的背影下写的,或是怀才不遇、对世俗的忧愤、零落的形象。郁达夫先生笔下的散文《故都的秋》,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感伤情调在里面,特别是忧郁、伤感的情调。本文则对这种《故都的秋》感伤情感进行分析。
【关键词】郁达夫;故都的秋;感伤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初次看到《故都的秋》,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奇怪的感受,这故都的秋该是怎样的一种秋呢?“故都”是一个神秘的字眼,“故”者旧也,老也;“都”者大也。而这“故都”不仅是老和大,而且是皇城、皇都,是我们神往的紫禁城。那么它的秋天该是多么的气派,多么的威严,多么的壮观,多么的爽烈,多么的富丽堂皇……
一口气读完,大为失望,原来故都的秋竟是这个样子,这也能算作故都的秋?
先是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静对牵牛花的蓝朵,细品疏落尖细且长的秋草。真是的,花要蓝朵冷色调的,忧伤的;草要疏落细长的,衰败的,这算什么故都的秋。为什么不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却是良顺的驯鸽,不是战地分外香的黄花,是无法独立而依附别人的牵牛花呢?为什么不是疾风都知道的劲草,却是疏落细长的衰草呢?
然后秋槐落蕊,像花又不是花,脚踏上去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算什么,一点个性也没有,气节何在?血性何在?任人踩踏,任人宰割,竟然无声无息。
接下来是秋蝉衰弱的残声,那简直是有气无力,奄奄一息,苟延残喘。这就是皇都之秋,皇家的威风何在?太没劲了,太不给力了,太没戏唱了。
秋雨总该是滂沱威猛的吧?总该下出一点皇家的气派吧!而这下的奇、下的有味的秋雨,也不过是息利索落的,没有声威、没有气势。倒像是天上挤下来的几滴干泪。
故都的物象是如此的不尽人意,那人物肯定是生龙活虎,充满朝气吧,毕竟是皇都,他们一定胸怀天下,放眼世界吧,至少也不是井底之蛙。但作者选取的却是咬着烟管,无所事事,有气无力地说着无关痛痒的“天可真凉了”的闲人。如此国都之民,如此颓废精神面貌,真是让人心都凉了,凉透了。
秋天是收货的季节,作者没有写金黄的稻谷,鲜红的苹果,却选取了淡绿的微黄的像橄榄又像鸽蛋的枣子,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跳过肉夹夹吃豆腐,大煞风景。
何苦要把故都的秋写得如此清、如此静、如此悲凉呢?故都有的是秋之胜景,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香山的红叶,八达岭的长城,颐和园的华贵,故宫的富丽,天坛地坛社稷坛的神秘……该写的实在太多,而作者为什么都不去写呢?
国运衰败、民不聊生、故都萧条。故都遭受英法联军的洗掠,八国联军的烧烤,这故都已经不再有赫赫雄风,故都清帝逊位,民国迁都,这故都已经像是一个气息奄奄的老人,作者又怎能强装欢颜把它打扮成一个光彩照人的丽人呢?又怎能自欺欺人把它武装成一个威武雄壮的猛士呢?原来作者所要写的并非是真正的秋色,而是衰落的国运,以及这种国运折射下的落寞的生活和萧瑟的心情。
郁达夫是热爱故都的,有他的《北平的四季》为证:“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北京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就是大家觉得最要不得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联合在一起,在我也觉得是中国各大都会中所寻不出挤出来的好地……”“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郁达夫深爱故都,祝愿她永远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都城。也深爱这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故都的秋。秋虽悲凉,但却是故都之秋;城虽衰败却是故国之都;民虽衰弱却是故园之同胞。这是生我养我的热土,这是凝聚着我们祖先智慧的文化乐园,这是我们的灵魂得以安息的圣地。作者最后以悲凉、落寞、衰弱的情感振奋而起,大声疾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吾国虽衰,吾挚爱;吾秋虽悲,魂长在。故都已化为血液,奔涌在作者的心脏;悲秋已成为爱国之绝唱,融入了作者的灵魂。
三年以后故都不幸沦陷。从此中华民族走向一条浴血奋战的抗争之路。作者也为他挚爱的故国献出了生命。伤国之音哀而痛!“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谨以此纪念抗日英雄革命烈士郁达夫先生!
参考文献
[1]杨薇.“故都的秋”感伤美探析[J].教师,2008(10).
[2]杨勇胜.试谈“故都的秋”的情感培养[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