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作文教学中观察习惯的培养和写作技法的内化
2015-01-12徐峰
徐峰
【摘要】作文能力应与阅读能力协调发展、同步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关注身边生活;引导学生从名篇佳作中学习并内化写法,学会迁移运用,以此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观察习惯;写作技法;迁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作文教学跟阅读教学一样,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应与阅读能力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然而,现实状况却是不容乐观。教师与学生在作文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却远远比不上阅读,好多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也不尽人意。这跟学生没有养成观察习惯,不懂得写作方法,对写作缺少兴趣与热情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在培养观察习惯、传授写作技法、激发表达热情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引导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关注身边生活
据笔者调查了解,许多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甚至是讨厌写作,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上眉梢”,甚至是望而生畏。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学生常常是胡编乱造,无真情实感,完全为了应付差事,是被动的应景式作文,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产生表达的欲望。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便是学生缺少生活积累,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缺少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缺少一颗敏于感悟的心灵。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认为要想真正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表达,热爱写作,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观察,注重平时的积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并能够自觉地用这双眼睛来摄取学校、家庭、社会等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或现象。然后再练习用自己手中的笔把看到的一切,感悟到的一切变成文字,储存于自己的素材仓库中。所以,教师不能始终把学生禁锢于教室之中,而要经常引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融入自然,放飞心情,拓展视野,让他们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领略生活的多姿多彩,启发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尤其是挖掘生活中发生的能打动人心灵的、能给人以启发和思考的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观察是一种自主性的知觉过程、认识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感知与了解。观察不仅要用眼睛仔细地看,还要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嗅取,用手去细细触摸……总之,五官都要动用起来,参与活动;同时观察还常常跟积极的思维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观察,并让学生写好观察笔记。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生活的天地是广阔的,可供学生观察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父母亲在家中认真做家务的情境,观察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境,观察集市上商贩、菜农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观察人们产生争执时双方的神态与心情变化,观察学生被老师批评时沮丧的表情,等等。观察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形成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才能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做到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会获得对事物鲜明而具体的印象,积累第一手大量的感性材料。材料仓库充实了,学生写作时便不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处境,素材信手拈来,灵感一触即发,就会告别捉襟见肘、闭门造车、胡编乱造的写作窘态,迸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望。
三、引导学生从名篇佳作中学习并内化写法,学会迁移运用
学生对写作缺少浓厚兴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各种写作方法,对文章的结构及写作方法缺少感知与积累,不懂得如何去构思、去表达——就如同有了建筑材料,而不会建房子一样。这给学生造成了写作上的困难,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构思方法和表达艺术,让学生从名篇佳作中汲取写作方面的营养,为学生去模仿、借鉴、尝试运用,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素材积累得多了,写作方法见识得多了,并且内化到学生的写作知识结构中,学生写起作文就会倍感轻松,素材就会自然流泻于笔端,方法就会信手拈来,就会不断体验到表达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而成功的体验又会不断促使学生产生写作兴趣。
模仿是学习写作方法,掌握写作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就是从模仿外国名著的写法开始,步入创作之路的。阅读的目的就是吸收与积累,一方面感悟文章的内涵及思想,受到人文性熏陶;另一方面就是从中汲取关于选择素材、谋篇布局、行文表达等写作方法。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教学应该与阅读教学牵起手来。模仿让学生有“章法”可依,有规律可循。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名家名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写法各异。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借鉴,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将大有裨益。为此,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不断领悟写法,积累写法。如从胡适《我的母亲》中学习如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从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学习如何描写人物心理,从朱自清的《背影》中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从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学习运用多种修辞写景状物、融情于景的方法及“一线穿珠”的结构方式。教师不仅要重视写作方法的归纳总结和在实践中尝试运用,还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渗透写作训练,如抓住文本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实故事情节,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或将自己的想象、感悟诉诸文字;也可续写故事、仿写片断或改写古诗;等等。总之,文章的构思是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作家的文笔也是各有千秋、风格迥异的。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和创造,可以实现写法的迁移运用及写作技巧的内化。
四、结语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强化观察意识,引导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积累。写作技法,是将所见所感所悟诉之于文字的一种能力。技法要从阅读中习得,要在实践中锻炼。语文教师要强化训练意识,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内化写作技法。
参考文献
[1]张宗侠.努力践行课程标准理念,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3(88).
[2]顾承倩.写作教学效率低下原因浅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