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学融入语文课堂
2015-01-12黄丹芬
黄丹芬
【摘要】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不喜欢学语文,已是一个大家都公认的事实。从美学的角度找到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让美学融入语文课堂,实现美感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学;美感语文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教学需要美,但是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枯燥无味的教学使孩子生来具有的审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更不能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没有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教学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呢!
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性飞扬,诗意飘逸,美感流露,给人以享受的。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营造充满“美感”的课堂是语文教师的理想和追求。而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不喜欢学语文,已是一个大家都公认的事实。语文课是不是也讲究一些美学的问题?大家都来探讨一些语文课的美感问题,尽可能把我们的语文课教得更生动一些,更乐趣一些,更美感一些。
让美学融入课堂是有理论依据的。表现在语文教材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没有美。因此,语文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教学实践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幼小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儿童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提倡美感教育。让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学会做人,学得知识,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能致用。这就是美感语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感语文呢?
一、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语言美
所谓的语言美就是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语文课听觉上的美感:品读音韵节奏之美,赏析好词佳句,学习遣词造句。教材中许多名家名篇给学生以语言美的熏陶,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典范。如《猫》一课中老舍先生写猫的叫声“它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这里作者用词精当,同中求异,词组工整,语句凝炼,朗朗上口,富有韵味。寥寥数语就生动地写出了猫的叫声丰富多变。若让学生自己描写,就可能写成“猫的叫声变化很多,有时长,有时短,有时粗,有时细。”相比之下,以语文教材中作者优美的语言文字,坚实的遣词造句的功底,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求知欲,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听到一篇充满情感、充满激情的文章时,我们总是对其印象极深,理解极易,理解也较深,许多东西都不言自明。语言美的教学研究就是遵循这么一个实用的生活经验的。
二、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塑造美
语文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塑造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怎么去做一个正直的、善良的、勤劳的、诚实的、俭朴的、勇敢的、爱家爱国的……社会有用之才。可是要达到这个塑造人的教学目标,并不是枯燥地传教,而是要通过阅读的潜移默化,通过对其人物、事件的分析、鉴赏、识别、研究、理解、反思、模仿、对比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在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认识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爱,什么是恨,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中规范、完善自己的行为、语言、心态、思想、态度等等。比如学了《狼牙山五壮士》就要教会他们在不同的时代,英雄豪杰有不同的要求和概念;比如学了《詹天佑》,通过对主人公的鉴赏分析,就要学会该怎么去爱国,怎么去面对挫折;再比如学了《慈母情深》,就要学会应该怎样去理解母爱……总之,要让学生在体验文章的人和事的喜怒哀乐的快感的同时,学会怎么去做一个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的……合乎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三、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实用美
教给学生的各种知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能真正地派上用场,使得他们因为学了这一些东西,从而能有更多地体验到进步、成功的种种喜悦和自信,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因为学了这些知识而变得更加美好起来。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到:教的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有什么实用价值,或是我这样教能教会他们真正实用的东西吗?如果说学生学了许许多多所谓的知识,可是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用不上,那么肯定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当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学习、工作当中给他们带来方便、成功、进步的喜悦时,他们肯定更加热爱学习。比如写一些应用文,书信、留言、演讲稿、报告、计划书……这些都是语文科实用美的表现。另外,学好语文就能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社交能力。这样,学生能学以致用,何乐而不为呢?
四、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实践美
教学中要注意课堂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美感。教师要沟通语文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它能使学生在广阔、自由、宽松的氛围下主动去体验美感。学习课文时可先让学生自读文章后,将感受最深的片段细节说一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初步感知了文章的美感。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表演引入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美感体验。此外,还可以通过辩论、故事会、朗诵赛等多种实践形式,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培养美感。
五、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和谐美
这里所讲的和谐主要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之美。因为语文课不同别的科目,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更加亲密一些、融洽一些、和谐一些。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的、亲切的、温馨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去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发现他们种种的长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和谐的师生系,我们的教学活动就不能更好地完成,那更谈不上什么美感教学了。因此这一点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六、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教学美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那样:“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学手段的美感,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课文的意境,充分感悟课文语言的神韵,而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感觉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导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美。而且,美而简约的教学手段,将形成审美客体的朦胧感,老师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亦将激起儿童的想象,物境的朦胧感使想象飘忽,从而提供了语言多义的有利条件,使儿童语言更为丰富多彩,从而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教育不仅是教教材上的内容,还教予学生以美的感觉,对美的追求,从而择善而行。要想教学美感语文,需要老师的三方面素质:学识、智慧和激情。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美感因素,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以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学习,以达到开发智能,提高素质,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
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所以,未来的世界是审美创造的世界,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美感,是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必要条件。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城市的美,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以深切的体会。”因此,借助语文教学向学生实施美育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
(编辑:王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