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对策分析
2015-01-12钱铭
钱铭
【摘要】“以人为本”是当前教改实施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基石。本文以符合当前新教改课程要求为基础,在研究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成因分析且联系实际教学经验后,就怎样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提出若干意见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随着新教改课程的逐渐深入,在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与肯定。本文以符合当前新教改课程要求为基础,在研究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成因分析且联系实际教学经验后,就怎样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提出若干意见看法,旨在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背景成因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更是学生生命的活动过程。现代教育的策略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客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活动中寻求规律,获取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教的全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所以教育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差异性,把新教材的实施落到实处。
相较于其他高中学科而言,高中语文属于一门以学生语言程度的培养作为纲领性原则的综合型学科,由于其主要以母语为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运用的对象,故而具备最大化的人文性与复合性。新教改标准已经明确提出,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应倡导与设计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强化提升学生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显现主体身份的一种教学理念。如果延伸至教学实践中,则是指在高中教学课堂上,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的模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对策
(一)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大前提,首先应当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怀有强烈的求知欲,使得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通过课本教材,客观地看待世界。教师应当将课本的内容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相互复合,之后再设计出体验式的教学情境,最大化地调动学生认知,使之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以《雷雨》为例,这篇课文是剧本形式的文学作品,并且有着鲜明的情感色彩及审美内涵。学生分析该文的任务关系,正确理解文中的情感表达是教师的教学重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雷雨》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的思绪继续在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的氛围中,在侍萍揭露其身份时结束影片。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看过这段影片,有什么感受吗?”这时候,学生往往会对小说的情节设计感到震惊的同时,更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但教师可以“适可而止”,说:“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解开我们的种种疑问。”正是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从学生最初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态度转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通过提问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必然需要让学生经常性地发表自己的一些学习想法与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难重点的疑问。而教师也应该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教师可以从诗中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文中的荔枝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可以让“妃子”推崇备至呢?利用质疑,进而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升思维的活跃程度,进行主动地学习。又以《故都的秋》为例,这是十分著名的一篇散文,而本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所描绘的雅俗趣味,理解作者对北国风光内心深处的赞美之情。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然后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该文主要是赞美北国之秋,但为何不写景,却着重写其“宁谧”甚至是“悲凉”的状态呢?这时,学生往往会开始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因为内心的悲凉,有的说是因为全国历史环境的动荡原因等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维持求知的欲望,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也直接地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引导课文走向,丰富学生情感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起到的无疑是桥梁作用。故而,在课堂上,教师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工作。高中的语文教材的编排,大多数旨在为了能够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内心独白,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进一步升华自身情感。教师要做出的,正是引领学生感知文中的情感变化,全身心地体会课文内涵,陶冶情操。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该文的精华部分就在于廉颇的负荆请罪和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反过来看,两人是因什么原因导致的关系紧张?两人的性格是怎样的?在两人关系出现隔阂时,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在对上述问题展开层层解析,步步引导的教学后,学生变可以掌握课文内容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问题进行延伸,例如,两人分别以什么表现挽回了情谊?历史中还有哪些相似的例子?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文章要领,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养,强化学生知错能改的意识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是当前教改实施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基石。而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最大程度地契合教改的发展理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提问”“实践”进行因材施教,是凸显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体地位的重要办法。作为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更认真、细实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大胆、积极地践行新理念、新策略,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多分析,多探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编辑:龙贤东)